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
百年夢圓
2021年04月07日11:16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百年夢圓

早春時節,垂絲吐綠的草木生機勃勃。在位於北京中軸線北端的奧林匹克公園,宏偉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和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靜默無言,卻用傲然的姿態講述著13年前那場奧運盛會的恢弘壯闊。

沿步道行至“鳥巢”南側,“北京奧運博物館”幾個大字映入眼帘。這處利用國家體育場下沉空間改造而成的以奧運為主題的博物館,承載著北京奧運會“最斑斕的記憶”。

奧運盛宴

2008年8月8日20時許,舉世矚目的第29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開幕式上,體育場中央那個長達70米的巨大畫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畫軸在自如舒卷間不僅呈現出中國的文化符號,還讓每個運動員在畫紙上留下了彩色的足跡,構成了一幅“人類家園”的美麗景象。而今,這幅驚艷世界的入場式大畫紙,就陳列於北京奧運博物館序廳。這座博物館展示的就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的眾多文化和實物遺產。北京奧運博物館副館長馮雲告訴記者:“將北京奧運博物館建在奧運會主場館裡,是個獨創。”博物館1000米長展線上描繪的中國奧運百年夢圓的歷程,令人感慨萬千。

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顧拜旦的籌劃下,在雅典成功召開。1908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前夕,中國學生在《天津青年》上刊文,提出了三個問題,之后演變成為著名的“奧運三問”:中國人什麼時候能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中國運動員什麼時候能夠獲得一塊奧運會金牌?中國什麼時候能舉辦一屆奧運會?對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而言,要回答這三個問題,無疑是天方夜譚。這份承載著國人最初奧運夢想的刊物,隻能被長期封存在儲藏架上靜靜等待。

1932年7月30日,中國運動員首次出現在奧運會開幕式上。運動員劉長春是4億中國人的唯一代表。

1984年,新中國重返奧運賽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開賽第一天,26歲的射擊運動員許海峰摘取首金,中國奧運金牌實現“零的突破”。

1993年9月,中國首次申辦奧運會,但以2票之差惜敗。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中國北京獲得了2008年第29屆奧運會舉辦權。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無與倫比的姿態,載入奧運史冊。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說:“北京奧運會是所有奧運會中最好的一屆奧運會。在未來應該很少有國家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通過這屆奧運會,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國,中國更多地了解了世界。”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羅格也表示,“把第29屆夏季奧運會主辦權交給北京是正確的決定,帶來的益處超越了體育本身。”

豐厚遺產

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北京、為中國在多個領域留下了豐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毛澤東同志有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此時此刻,回望2008年,還能感受到當時籌備、運營中的一絲不苟。

北京奧運組織工作的周到細致,改變了國際奧委會的慣例。奧運會舉辦期間,國際奧委會主席和主辦國奧組委官員每天早上7點舉行工作早餐會,協調解決前一天出現的問題。但在北京,這個早餐會隻開了兩天。早餐會取消的背后,是統一高效的指揮運行機制。

按北京奧組委的工作日程,每天下午4點,每個競賽場館舉行碰頭會,協調解決當天發現的問題﹔晚6點是奧運會運行指揮部會議,在全市層面解決問題﹔晚8點中南海舉行中央奧運工作領導小組的碰頭會……所有問題“不過夜”就得到了解決。

北京奧運會期間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措施、做法,作為一項奧運遺產和財富被保留下來。380多項政策措施、辦法在相關領域得以繼續實施,成為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常態機制。

龐大唯美的奧運主場館是舉辦城市最醒目的“標簽”。但由於體量巨大、維護成本高、功能開發難度大等原因,場館賽后運營是公認的世界難題。而鳥巢、水立方卻實現了穩定運營與持續繁榮,在承接體育賽事等各項大型活動的同時,還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首都城市地標。

2008年4月,北京決定建設北京奧運博物館作為官方唯一以奧運為主題的永久性專題博物館。2014年1月1日起接待團體參觀。2019年,根據2022年北京冬奧會進程,又對基本陳列做了新調整。

馮雲經歷了北京奧運博物館籌建布展的全過程。“我們用最新信息技術吸引觀眾,重溫奧運氛圍,激發民族自豪感、愛國情懷。”打小兒在胡同裡長大的她告訴記者,奧運籌辦時感受最深的是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奧運會后,社會的進步體現在方方面面。這些遺產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也將現代奧林匹克事業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如果說,建博物館是講述歷史,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的成立則以“傳承奧運遺產,促進城市發展”為己任。在奧促會秘書長付曉輝眼中,奧運會帶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了城市功能,促進了體育、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城市生態和人文環境得到改善。豐富的奧運遺產在城市發展理念升華、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國際體育文化交流擴大、市民百姓生活品質提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雙奧之城”

時光荏苒。2022年冬奧會已向我們走來。

國際奧委會有句名言:一旦成為奧運城市,永遠都是奧運城市。北京2008年奧運會期間,170萬名奧運志願者,提供了2億小時的志願服務。志願者的微笑成為北京最好的名片。有人把2008年稱為中國的志願者元年,把以“80后”為主體的奧運志願者稱為“鳥巢一代”,即有擔當的一代。服務奧運,成為這些志願者個人成長的重要經歷。

冬去春來,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測試演練項目,“相約北京”系列冬奧冰上項目測試活動4月將在北京賽區多個場館陸續展開。這段日子,在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負責“水立方”運行的羅璇格外忙碌。即將在國家游泳中心舉辦的冰壺比賽和輪椅冰壺比賽,是對工作團隊“冰水轉換”項目的又一次檢驗。

2008年,還在讀大學的羅璇成為“鳥巢”頒獎禮儀專業志願者。為“零失誤”進行的“魔鬼訓練”、“好運北京”的各項體育賽事、奧運會和殘奧會的頒獎經歷,成為她最珍貴的一段青春記憶。大學畢業,她毫不猶豫地進入“水立方”成為一名講解員,后轉戰旅游管理和活動策劃崗位。“從鳥巢到水立方,我與奧運的緣分一直在延續。”

正為籌辦冬奧會日夜奔忙的劉興華,奧運二字深深印刻在他的人生中。自進入2008年北京奧組委物流部,他再沒離開過奧運事業。2017年9月,北京冬奧組委設立遺產處,負責奧運遺產的規劃管理,劉興華成為這個“小分隊”的領頭人。工作內容從場館賽后利用、冰雪運動推廣、奧運人才選拔、城市高質量發展,到志願者培養、觀眾服務APP設計。

在奧運遺產中,最受關注的是體育場館。北京冬奧會分為北京、延慶和張家口3個賽區,所有新建場館在規劃建設中都制定了場館賽后利用計劃,在設計、施工階段就有明確的賽后利用目標。

在北京賽區,有“冰絲帶”之稱的國家速滑館,與相鄰的鳥巢、水立方相互映襯,共同組成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標志性建筑群。賽后,這裡將成為北京首家四季運營的多功能冰上場館。

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后可以開展專業級別的比賽活動,同時也可以開展群眾滑雪運動。區內將建設多條大眾滑雪道,發展特色旅游休閑、山地體育等產業,實現四季持續運營。

張家口賽區依托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等冬奧場館以及配套基礎設施,推動冰雪運動、山地體育、特色休閑等產業發展,加快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

“遺產要早謀劃,科學規劃才能使收益最大化。”劉興華把自己的團隊比作“花匠”。他們精心培育的苗圃,不隻為這一季的綻放,更是為留下長久的芬芳。(楊學聰)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