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
廈門經濟特區:鷺島顏值高
2021年03月26日14:02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廈門經濟特區:鷺島顏值高

作為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福建廈門的發展之路始終與“先行先試”相伴,在經濟、社會、生態等多個領域攻堅突破,創造了眾多“全國第一”“全國率先”。一代代特區人秉持“先行先試、敢為天下先”的特區精神,為廈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改革“活水”,昔日偏居東南的海防小城蛻變成高素質高顏值的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時光回溯到1980年,當時的廈門地區生產總值僅6.40億元,城市人口不到33萬,連剛劃定的特區也是一個隻有2.5平方公裡的多海灘山區。40多年來,廈門城市規模實現從小到大的成長,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島131平方公裡,再到擴大到全市1701平方公裡﹔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980年13.8平方公裡增加到2019年397.84平方公裡,擴大了近28倍。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過15%,2020年達到6384.02億元﹔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8%,2020年達到1351.29億元。

2020年,廈門以全省1.4%的土地面積,創造全省14.5%的GDP、26.2%的財政收入、近50%的外貿進出口。土地產出率3.76億元/平方公裡,每度電創造GDP21.90元,人均GDP2萬美元以上,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經濟發展保持了高效率。

1980年,廈門僅有幾家設備簡陋的釀酒廠、煙廠、手工式作坊,工農業總產值才11億元。40多年來,廈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三次產業結構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6.5︰51.6︰21.9調整為2020年的0.5︰39.5︰60,第三產業比重穩步提高,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撐、都市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加快構建。

40多年來,廈門主動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率先引進國外資本、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形成了經濟特區、台商投資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綜改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帶一路”支點城市等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外貿進出口總額從1980年的1.41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6915.77億元,“廈門制造”銷往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來廈投資客商擴展到122個國家和地區,實際利用外資從1983年的0.08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66億元。

1980年,廈門還是一塊灘地裸露的海灘。當初有“城市會客廳”之稱的筼筜湖是人人掩鼻捂嘴經過的臭水湖,五緣灣因垃圾遍地被當地居民吐槽“不宜人居”。農民的就業門路是通過挖沙取土、開山取石、圍海造田來謀發展。40多年來,廈門生態文明建設碩果累累,被盛贊為高顏值的海上花園城市。截至2020年4月,廈門市建成區綠地率已提高到40.85%,綠化覆蓋率達45.1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6平方米﹔先后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中國十大低碳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市等榮譽,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鼓浪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0年前,廈門“道路不平,電燈不亮,電話不靈,自來水經常停”。40多年來,廈門堅持以人為本,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人人共享經濟特區建設的成果。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萬元,年均增長13.7%﹔恩格爾系數為28.2%,比1980年降低了33.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萬元,年均增長12.8%。在社會民生方面,教育、衛生、住房保障、養老服務各項事業均成為全國“模范生”。

時間見証改革的歷史飛躍。近年來,廈門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在創新驅動、營商環境、社會治理、生態環保、黨建等方面打造了一批在全國有特色、有影響力的“廈門經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廈門繼往開來,以敢於爭第一、勇於創唯一的信念,不斷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實踐,建設美麗鷺島。(記者 薛志偉)

(責編:劉婷婷、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