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
珠海經濟特區:“小而美”邁向“大而優”
2021年03月26日14:02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小而美”邁向“大而優”

橫跨珠江口磨刀門水道的鶴港高速洪鶴大橋建成通車,首個澳門單牌車自動識別系統啟用,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項目開工……連日來,位於珠江口西岸的珠海經濟特區在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珠澳深度合作領域捷報頻傳。

作為我國最早建立的經濟特區之一,建立41年來,珠海經濟特區大膽試、勇敢闖,走出了一條路子,形成了鮮明的“珠海特色”。

珠海市委政策研究室調研員俞友康用了“五個率先”總結珠海經濟特區發展經驗:率先探索對外開放之路﹔率先探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率先探索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之路﹔率先探索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並進之路﹔率先探索服務“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之路。“多個領域的先行先試和創新探索成就了‘不一樣的珠海’。”俞友康說。

珠海始終牢記特區使命,堅持走改革開放之路。從開辦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香洲毛紡廠,到興辦全國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石景山旅游中心,再到創立全國第一個跨境工業區珠澳跨境工業區﹔從首創土地管理“五個統一”的珠海模式,到用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珠海以創造性力量和改革行動,詮釋了特區作為改革開放“重要窗口”“排頭兵”和“試驗田”的使命擔當。1979年10月,石景山旅游中心簽訂合約,合資雙方計劃參照港澳模式建一家酒店。1980年10月酒店正式對外開張試營業。澳門商人、投資者吳福感慨:“作為中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石景山旅游中心不但開啟了珠海的外資時代,更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寫下重重一筆。它的出現是一種突圍,也是典型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產物。”

1992年3月,珠海在全國首開重獎科技人員先河,遲斌元、沈定興、徐慶中從時任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手中接過獲獎証書和汽車及住房鑰匙……這是當時我國地方政府首次對知識和人才給予的最高物質獎勵。珠海此舉書寫了我國人才激勵機制改革新篇章,成為特區改革創新的亮麗注腳。依托科技重獎,珠海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項目。此后,珠海還出台國內第一個技術入股的地方法規、設立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法庭,在人才激勵機制改革上開啟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珠海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推出自貿區、國資國企、跨境金融、商事制度、行政審批、民營經濟、科技創新等改革舉措。橫琴自貿片區積極探索法治環境、金融創新、分線管理等領域改革創新。“十三五”期間,橫琴自貿片區落地制度創新成果達510項。因澳門而生的橫琴,在短短十余年的建設中,已由過去“蕉林綠野、農庄寥落”,蛻變成一座“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珠海堅持走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特區成立之初,珠海就確立“發展經濟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指導思想,嚴格執行城市建設管理“八個統一”和環境保護“八個不准”,以及建設項目“環保一票否決權”制度,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城市留下了自然本底和綠色空間,形成了“開門見山、推窗見海、山海相依、綠水藍天”的獨特城市景觀。目前,珠海的空氣質量、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人均污水處理能力均居全國前列,優美的環境成了珠海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被譽為“海上雲天、天下珠海”。

弄潮擊浪四十載,珠海由一座落后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國內生產總值從1979年的2.09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3481.94億元,常住人口從36萬人增加到逾200萬人。科技創新邁出新步伐,“十三五”期間珠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2200家,全社會研發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到3.15%,世界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歐比特宇航級衛星芯片等一批高精尖產品不斷涌現,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設備五大千億級規模產業集群加快構建,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培育壯大。珠海為全國改革開放創造新經驗,向世界展示中國經濟特區發展的勃勃生機。

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表示,珠海將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著力建設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型核心城市,打造全國生態文明典范,建設民生幸福標杆城市,並以珠澳合作牽引特區“二次創業”加快發展為主軸,實現從“小而美”向“大而優”轉型跨越,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記者:喻 劍)

(責編:劉婷婷、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