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建黨百年專題>>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
從“四個現代化”駛向“新四化”
2021年03月26日14: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從“四個現代化”駛向“新四化”

童年被科幻劇裡的無人駕駛汽車震到的吳甘沙,沒想到若干年后自己走上了無人駕駛技術產業化之路,在機場、工廠廠區、物流園區等區域,他和同事研發的雲端智能駕駛大腦指揮著無人車駛停自如,科幻成了現實。

2016年,時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首席工程師的吳甘沙辭職,創辦馭勢科技時,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場冒險。回想起來,他覺得自己有這樣的選擇,是受“四個現代化”目標潛移默化的影響。

“記得小學教室的外牆上有‘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奮斗’的大字,懵懵懂懂跟著老師重復著口號,聽著陳景潤的故事,隱隱約約有了攀登科學高峰的理想。”吳甘沙是計算領域公認的“技術大牛”,他覺得最早讓自己對“現代化”產生強烈認知的是一些從國外引進的動畫片,特別是《鐵臂阿童木》和《變形金剛》。

“‘汽車人,變形出發’,在很多孩子心裡植入了對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宏大想象。《霹靂游俠》裡具象(非動畫)的無人駕駛汽車似乎伸手可及,它們打開了我的想象力。”當時按照港台的習慣叫法,這些無人汽車被叫作“電腦車”,科幻迷吳甘沙走上了電腦——計算機科學的求學之路。

像吳甘沙一樣,20世紀七八十年代“四個現代化”這5個字像顆魔力種子,在許多青少年心中扎根,適時生長、開花、結果。

回顧歷史,可以看到,近代以來實現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夙願,是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夢想。

這高度概括的5個字,從提出到發展,內涵和外延都在一步步變化。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李艷杰對“四個現代化”產生的歷史脈絡進行了系統梳理。

新中國成立后,工業現代化的目標被最先提出來。1954年9月15日,毛澤東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詞中號召:“准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 9月23日,周恩來在此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后和貧窮,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

李艷杰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這是黨的文獻中關於‘四個現代化’的最早表述。”

1963年1月29日,周恩來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

1964年12月21日至22日,周恩來連續兩日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后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同時,報告中也明確提出,“為了實現這個偉大的歷史任務,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的國民經濟,可以按兩步來考慮: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文化大革命”的發生,打斷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但中國共產黨並沒有放棄現代化的目標和理想。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了 “兩步走設想”,第二步是“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1978年3月18日,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指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展。”

科學的春天,讓“四個現代化”散發出迷人的魅力,鼓舞著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們,也鼓舞著青少年。從大學到中小學校,從城市到鄉村,從礦山到科研院所,為四個現代化而努力的標語口號隨處可見。視科學家為英雄,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長大成為一名科學家!”也是很多孩子在談理想時的第一句話。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這首歡快的歌曲,讓多少年輕人步履輕盈,希望滿懷。

當然,實現“四個現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自稱“我是實事求是派”的鄧小平對此有清醒的認識,1980年6月5日,他在會見美國和加拿大訪華代表團時,提出了“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必須認識中國的現實,立足於中國的現實來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也要根據現在中國的薄弱基礎來決定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非常艱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從“翻兩番”到“三步走”發展戰略,從提出“兩個一百年”到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我們向前邁進的步伐在不斷加速。

吳甘沙覺得自己是奔跑在“汽車新四化——電動化、共享化、智能化、網聯化”的高速路上。他和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平台就像在批量生產“AI駕駛員”,派到不同的地方安全駕駛,越是危險的地方越有用,比如化工廠的原料運輸。

2019年年底,馭勢科技的“AI貨車司機”在香港國際機場正式上崗,這是世界首個無人駕駛物流車運營項目。特殊的2020年,對馭勢科技是一個向上的拐點,在看不見的病毒面前,“AI駕駛員”更安全。況且,這個駕駛員的大腦由高新技術支撐,技術越來越嫻熟。

“全場景、真無人、全天候行駛不再是‘吹牛’。”期待開啟大規模商業應用,能夠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吳甘沙說,“當年,‘四個現代化’的核心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轉瞬40多年,在最高精尖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國人已經不再迷惘,可以平視世界,勇敢挺進無人區,站在了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之巔。”

由韓偉作詞、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創作於1976年,這首已經45年的老歌如今在很多場合唱起來仍不違合,“美酒飄香啊歌聲飛,朋友啊請你干一杯,干一杯……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願洒熱血和汗水……”

其實,在無人駕駛、智慧醫療、智能家居等眾多智能應用的背后,是基礎研究的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鄭緯民教授幾十年從事的存儲系統、並行處理、高性能計算等都是基礎核心研究,70多歲的他還是經常早晨第一個到實驗室,工作日程滿滿,“實現四個現代化是我們老一輩領導人提出來的,幾十年來一直是我們國家的奮斗目標。直到今天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開啟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為科技工作者要奮斗一輩子。”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新玲

(責編:劉婷婷、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