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兵,四川大學教授、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面向2030國家新材料發展重大專項專家、“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教育部組織再生性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創新引智基地主任、科技部生物材料國際交流合作基地主任、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國家一級學會)副理事長和法定代表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療器械指導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
投身醫用材料,專注醫療器械
王雲兵教授專注於生物醫用材料和醫療器械的前沿研究與產品開發,特別是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眼科疾病等治療的生物醫用材料及植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王雲兵教授曾在多家全球著名的醫療器械公司任職,主持了多項全球首創產品的研制開發,如在美國美敦力公司工作期間,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款用於糖尿病治療的連續性血糖監測及智能人工胰腺產品,2006年獲得美國藥監局批准上市,在全球各地銷售額已超過200億美元﹔在美國雅培公司工作期間,研制出全球第一個藥物涂層全降解血管支架,實現了心腦血管疾病介入器械治療的新突破,於2011年獲歐洲藥監管理機構批准上市,得到美聯社、華爾街日報等全球多家媒體報道。
2013年王雲兵教授加入四川大學后,在面臨介入心臟瓣膜產品高端核心技術被愛德華、美敦力、 波士頓科學等國外大企業壟斷的情況下,與杭州啟明醫療等國內企業深度合作,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在微創介入瓣膜研究領域取得多項成就。
在冠心病治療領域,作為“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具有血管組織修復功能的新一代全降解聚合物支架技術的開發”的首席科學家,王雲兵教授帶領國內多家醫院、企業同時展開多款全降解血管支架的研制。開發的國內首款“生物可吸收冠狀動脈雷帕霉素洗脫支架系統”,於 2019 年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目前已在100多家醫院投入使用。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發制造能力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有望引領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技術進入“可降解時代”。
基於以上研究成果,王雲兵教授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申請美國和歐洲等國際專利300 多項(第一發明人近200 項)、中國專利100 多項,其中近200 項已獲正式授權。其研究成果引起科技界、新聞媒體和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和評價,於2017年、2019年連續被中央電視台報道,2019年3月還被國際頂尖雜志Nature專題報道(Nature,567, (7748), 2019)。
心系一線醫務人員,精心打造新型裝備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期間,針對新冠肺炎一線醫務人員因長期佩戴護目鏡、防護面具和使用密封檢測設備嚴重起霧,影響醫務人員准確治療、護理以及存在交叉感染危害等緊急問題,王雲兵教授帶領團隊與企業緊急攻關,通過合成具有特定結構的新型水性交聯劑,有效增加基底—涂層之間的附著力和涂層固化后的交聯密度,構建親水—疏水平衡和吸水性—交聯密度平衡的涂層,成功研制了安全舒適、長期佩戴不起霧、觀察清晰的防霧護目鏡及面罩,並在華西醫院等國內多家醫院使用,獲得醫務人員的廣泛好評。
體外膜肺氧合器(ECMO)是挽救重症肺部疾病患者生命的特殊裝置, ECMO主要用於對心肺衰竭患者提供生命支持,除此之外,在內科、兒科、重症監護及器官移植等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該儀器國內目前僅有400余台,且全部為進口產品。這一領域的產品、技術一直為歐美國家所壟斷,國內目前尚無企業有能力研發生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ECMO成為重症患者急救的特殊裝置。為支持疫情防控急需,王雲兵教授帶領團隊人員緊急攻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ECMO裝置。目前包括血流驅動設備及各種高端耗材的全套ECMO系統產品已初步完成,特別是突破國外長期嚴密封鎖的ECMO長效安全抗凝技術,研制出了具有優異長效抗凝血性能新技術,涂層附著力及穩定性優於國外產品,大動物實驗抗凝血結果優於國外同類產品。該項研究成果已申請發明專利3項,目前已完成相關產品標准擬定,進入型式檢驗環節。
此外,作為國家與地方生物材料及醫療器械戰略發展規劃與咨詢工作核心智庫成員之一,王雲兵教授突破了國外對生物材料及醫療器械技術的封鎖,破解了多項卡脖子項目,為推動國家生物材料及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做出了一系列貢獻。2016年起,王雲兵教授擔任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白皮書執筆專家、新材料產業2035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專家組專家、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重大行動計劃研究專家組專家、國家新材料領域顛覆性技術報告執筆專家、“十三五”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執筆專家、“十三五”國家生物材料心血管產業發展規劃專家、面向2030國家新材料發展重大專項專家委員會專家等,負責為國家科技部、工信部、中國工程院等撰寫了一系列相關發展咨詢報告及規劃,積極推動了國家生物材料及醫療器械的研究和應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