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創新創業
2020年全國僑聯經濟科技工作會議經驗交流之四
匯聚僑力資源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福建省僑聯
2021年03月23日11:40  來源:中國僑聯

翁小杰副主席做大會交流

“一帶一路”倡議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實施的新一輪擴大開放的戰略之舉,翻開了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篇章,為我國加強區域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也為福建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福建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在我國對外經貿文化交流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福建華僑華人是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系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見証者,我會積極匯聚海外華僑華人的資源優勢,在服務 “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成效明顯。

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依托僑務優勢,推動對外投資合作。充分發揮海外僑胞成熟的生產營銷網絡、廣泛的政界商界人脈以及熟悉中外法律習俗等資源優勢,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商會組織和經濟科技界的交流合作,引導華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是加大力度實施“走出去”戰略與國際市場對接,充分發揮海外華僑華人橋梁紐帶作用,助力省內企業拓展雙向貿易和雙向投資,提高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能力。發揮海外僑力資源為企業在境外上市融資、設立原材料基地、籌建產業合作園區等方面的優勢,引導和支持福建企業與海外僑商合作開發海外能源、礦產等緊缺資源類項目,將優勢產能穩步有序地轉移到“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開辟更加便捷可靠、安全有效的國際合作通道;二是以海外僑商產業園區等為依托,重點做好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點僑商、重點僑團與我省重點領域的產業對接。如2019年11月20日,協助尼日利亞埃多州舉辦招商推介會。由我會參與主辦的尼日利亞埃多州福建區招商投資推介會在福州舉行。在尼僑商代表、在榕閩籍僑商、省內企業代表等逾120人出席推介會。會上,對尼日利亞營商環境、企業運營狀況以及相關工業園區等進行了推介,與會僑商就相關政策問題進行了交流互動,並就相關項目合作進行了洽談。本次推介會是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體現;三是通過出訪活動推介“一帶一路”建設。福建省僑聯陳式海主席於2019年9月率團出訪加納、尼日利亞、肯尼亞三國,分別召開“一帶一路”推介座談會,向參會的僑商介紹福建的省情、僑情、和福建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方案,僑胞們反響熱烈並表示,他們已有一定的實力和基礎,目前非洲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很大,對接福建的“一帶一路”項目商機很多,希望在僑聯的幫助下與省內的有關職能部門和有意向走出去的企業加強聯系,洽談合作,一起擴大投資拓展市場,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同時,我們將東南汽車擬在非洲拓展市場的信息進行了推介和宣傳,得到了僑胞的響應,三個國家的多位僑領表示願意對接該項目,助推東南汽車對接落地非洲。

(二)依托經貿活動平台,深化商貿交流。為僑商參與福建省內各重大經貿活動平台牽線助力,組織開展好僑資經貿交流和項目推介的精准對接活動,推動意向項目的落地轉化,做好跟蹤服務。面對當前疫情的常態化,創新工作模式,做好經貿活動的雲平台對接工作。2019年參與主辦“一帶一路”農產品農資(電商)交易會等活動。2020年3月,為響應“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建設,服務更多僑商沿中緬經濟走廊投資發展,福建省僑商會與中緬經濟文化交流中心聯合舉辦了組織商會會員通過在線直播的形式,邀請緬甸駐華大使吳苗丹佩參與,梳理緬甸投資政策和投資機會,並邀請緬甸知名企業推介了緬甸投資合作項目。7月中旬,由福建省商務廳和省外辦主辦,福建省僑商聯合會參與協辦“中國·福建-意大利經貿合作在線推介會”在兩國七地以視頻直播連線方式舉行,在線吸引中意工商企業界代表3000多人參與,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帶一路”倡議。9月上旬,由我會與福建省工信廳共同主辦僑商“一帶一路”線上合作推介會活動在福州舉行。活動採取線下活動和線上視頻直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旨在為廣泛發動海內外僑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福建省惠企政策有效落地。期間,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福建省對外投資支持政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位僑商代表推介了所在國的合作商機﹔會上還介紹了福建省工業品網上博覽會、產業供需對接平台的相關情況,參會僑商代表表示受益匪淺。

(三)加強雙向合作,致力人才智庫建設。一是以福建省新僑人才聯誼會為依托,增進同專業社團、海歸及青年組織合作。2019年以來,我會不定期邀請高層次專家學者來閩開展對接交流活動。如:推動英國皇家醫學院高武圖院士與福建省華僑醫院開展學術合作﹔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理事、江蘇華源氫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志剛博士與福建省中醫藥大學對接合作﹔協助荷蘭朱授恩博士對接世界自貿區協會在福建設立辦事處﹔法國國家藥學院張勇民院士與福建醫科大學洽談藥物研究與人才培養﹔邀請陳友斌博士與海峽銀行對接合作﹔邀請日本國家環境科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徐開欽博士與省環保廳對接交流。二是組織海外華僑華人專業科技人才考察團來閩考察對接活動,補齊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短板”,培育和增強未來發展動能。如2019年9月,我會邀請了日本華人教授會訪問團一行13人來閩考察對接,訪問團專家層次高、研究領域廣泛,在日本主流社會有廣泛影響。時任福建省委常委、統戰部邢善萍部長會見了訪問團成員。訪問團還與福建省直有關部門舉行了福建日本交流座談會,積極建言獻策。隨后還分赴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華僑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院所開展學術交流,舉辦講座論壇等,並考察了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各位專家表示將把福建的最新發展介紹給日本主流社會,積極推動閩日合作交流﹔三是通過“僑智沙龍”常態化活動平台凝聚僑界力量,促進僑資與僑智對接合作,截止目前,已舉辦“僑智沙龍”活動48期。四是打造“閩僑智庫”品牌。“閩僑智庫”是省僑聯2017年在原有僑情研究員的基礎上,聘請有意從事僑情、社情等研究工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學者、新僑知識分子、海外留學人員等,通過僑情專報的方式,體現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的職能,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高水平的僑智支持。2020年選聘了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二屆智庫成員164 名(其中特約研究員8名、成員156名),推進福州、廈門、泉州3個委員會建設,加大力度培育廈門大學研究中心,2020年10月新挂牌福州大學、閩江學院2個研究中心,進一步延伸了工作手臂。“閩僑智庫”充分運用海外僑胞的優勢,發揮僑聯工作智庫的功能,積極投身“一帶一路”研究、研判“一帶一路”建設走勢與重點、推動相關政策出台與實施、化解“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風險和挑戰、凝聚國際共識、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舉辦“一帶一路”與海外華人發展研修班,總結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論與成果,向海外介紹福建省在“海絲核心區”建設上的優勢和特色等。福建省僑聯連續兩年被中國僑聯評為信息工作先進一等獎。五是為配合“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接入和提升沿線系統的兼容性和數據共享能力,結合福建省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同時福建省委、省政府著力建設創新型省份的特點,我會參與推動福州物聯網開放實驗室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南洋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等單位聯合申報建設“絲路天地交通協同技術與系統”國際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的建設不僅將推動我國5G網絡商用化進程,有利於構建一個智慧的交通運輸體系,促進汽車、航空和交通服務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對提高交通運輸效率、節省資源、減少污染、降低事故發生率、改善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並將帶動我國通航產業飛行服務和交通運輸服務的大力升級。

(四)打造工作載體,拓展文化交流。參與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系列活動。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國際茶日”賀信精神,弘揚茶文化,促進海內外交流互鑒,我會於2020年11月底參與由福建日報社主辦的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系列活動暨“海絲國際杯”2020年首屆茶王賽活動。邀請20多個國家的海外茶商、茶企,僑領、海外茶行業專家參與活動,主導組織召開“茶文化的海外傳播”分論壇,推動我會精准扶貧挂鉤幫扶村——鬆溪縣鄭墩鎮南坑村白茶宣傳和“直播帶貨”,提升南坑村白茶知名度﹔依托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華人頭條APP,打造國際數字化融媒體綜合服務平台,華人頭條APP自2015年12月阿根廷首站上線以來,已拓展合作69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流華文媒體142個(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51個),海外華僑華人用戶佔用戶總數的比例超70%,累計用戶已突破5000萬,通過以華人頭條APP為龍頭、PC端、微網端和微信小程序四大平台實現全球傳播,並可與微信、微博、推特等社交平台實現一鍵分享。目前,華人頭條項目已被推薦納入“十四五”規劃及“一帶一路”國家建設重大項目庫。依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媒體矩陣,華人頭條持續助力福建全省及廈門市的對外傳播﹔華人頭條商會通產品也將正式上線,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華僑商會、海外商會、中資企業架設一座數字金橋,海內外商會均可入駐,利用該平台拓展人脈、共享商機、發布招商引資引智信息,為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五)充分開發運用福僑世界總網“一帶一路”多元協作平台。一是建立完善信息報送、經貿協作、輪值會議等機制建設,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完善“一帶一路”信息發布平台,加強海內外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政策信息、重大經貿活動和項目的互聯互通,使之成為“海絲”建設的重要紐帶和橋梁。二是逐步發展構建“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針對國內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著對海外業務、法律、文化缺乏了解等諸多困境進行業務拓展合作。建立起與政府相關部門、金融保險機構、民間商會、涉外律師事務所等各方協作機制,建立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信息庫﹔三是及時組織協作成員單位和各類企業進行針對性推介對接。

來源:經濟科技部

(責編:劉瓊、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