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四十)
周榮:奮斗在“戰疫”最前線的病毒學科技專家
2021年03月19日14:13  來源:中國僑聯

深耕病毒學科研工作三十多年,周榮扎根在“產學研”一線,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視人民生命健康為己任,大膽探索,把握“健康中國”帶來的機遇,在助力健康產業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向前。

獻身醫學,一步一個腳印

周榮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現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軍裝一穿就是13年,圓了兒時的軍人夢。隨后,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工作學習了3年。歸國后進入了廣州市兒童醫院工作7年,再進入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臨床病毒學基礎與應用技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呼吸感染病原學研究、腺病毒抗原表位展示載體技術及疫苗研究、分子診斷技術及產品研發與應用、呼吸系統傳染病院感防控創新技術與產品研發等,有較強的病毒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等專業理論和技術知識。

周榮先后創立了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全軍肝炎基礎研究重點實驗室分子病毒室、獨立創建南方醫院醫學基因技術中心、創建廣州華銀公司研究室、發展了兒童醫院中心實驗室﹔主導創立廣東省呼吸醫學工程技術中心、粵澳呼吸道病原體新藥聯合研發中心、廣東省呼吸醫學工程實驗室、廣東省呼研所醫藥公司呼吸醫學院士工作站、廣州市呼吸疾病生物醫藥技術服務平台等科技轉化與服務平台。

院士團隊,助推產學研事業

2009年周榮加入到鐘南山院士牽頭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做好本職科研工作的同時,全面負責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產學研成果相關產業化工作,並自籌資金創立平台企業——廣州呼研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創辦了廣東省南山醫學發展基金會(現更名為廣東省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和廣東省南山醫藥創新研究院建立了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產學研體系和運行機制。10年多來,通過園區建設、平台建設、團隊建設,已發展成為“一園三區”,員工超過500人的廣州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結合的標杆。

周榮以廣州呼研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為主體在廣州科學城和佛山高新區投資建設了8萬平方米的孵化產業園區。在園區內獲批建設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基地、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產學研分中心、呼吸健康產業孵化器(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單位)、廣東省呼吸醫學工程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廣東省呼吸醫學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粵港新突發呼吸道病毒臨床防治聯合研究中心等產學研轉化支撐平台。經過10年多的努力,打造成為一個圍繞呼吸醫學創新轉化應用為亮點,獨具原始創新特色、呈現長遠發展潛力的“產、學、研、用、服、資”一體化小生態產業園區。周榮個人也因此先后榮獲廣州市首屆新僑回國創業杰出貢獻者、開發區創業領軍人才A証等。

“刀鋒偵探”,逆行參與抗疫

2020年大年初一,周榮義無反顧地率領團隊從廣州出發,驅車12小時抵達黃岡。利用自帶的檢測儀和耗材,周榮在黃岡結防院P2實驗室建立了臨時的新冠核酸檢測點,協助當地進行樣本檢測。

疫情防控,首先是要找到被病毒感染的人,對他們進行有效隔離,減少傳染。在與黃岡市指揮部領導、專家探討交流時,周榮提出了“防控關口前移到社區醫療中心和鎮級衛生院,就近先隔離,標本集中檢測甄別后再分診管理”的總體思路,得到了當地的積極配合和執行。隨著黃岡核酸檢測力量的增強,周榮團隊又先后轉戰至黃岡市蘄春縣和黃石大冶市支援。

檢測志願者近距離與病毒接觸,猶如行走於刀鋒的“偵探”,同樣面臨著感染的風險。周榮要求,臨床常規檢測用標本統一使用胍類等病毒裂解液,一採即滅活,提高採樣醫護人員、轉運過程、后續實驗室檢測等的安全。這一措施的執行,使得團隊所有人員無一人感染。

硬核團隊,齊聚科技戰“疫”

周榮牽頭發明、國際首創的“單人隔離、即時消殺”病原體氣溶膠醫院內感染防控技術並組織研發了系列產品。該產品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成為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所需醫療器械。在近50家醫院臨床防疫應用,為戰“疫”打響了防控的一槍。與此同時,周榮也一刻沒有閑著,在后方作為總指揮指導著新冠診斷試劑、疫苗、特醫營養、中藥產學研團隊日夜開展科技攻關,部分成果已在全球抗疫中得到應用。

面對湖北嚴峻的疫情,周榮心中從沒有“害怕”兩個字,他曾說“每一個科學家都應該有一顆愛國之心,我也一樣。隻要我的建議和抗疫工作能為老百姓、為國家做一點貢獻,哪怕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