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三十九)
陳峰:興趣是科研路上的最好老師
2021年03月18日15:10  來源:中國僑聯

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陳峰教授每天往返於香港的家和深大粵海校區之間,這樣的奔波不僅沒使他疲憊,反而一直精神滿滿,因為他一直在做自己最感興趣的科學研究。本可以在香港大學做一輩子教授的他,非常不喜歡“穩定”這個詞——上世紀80年代初大學畢業謀得公職,在很多人眼裡算是端上了“鐵飯碗”,他卻辭職去教書。在汕頭大學任教期間,他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通過郵局寄信的方式獲得留學機會。三十多歲就成為香港大學終身教授,四十多歲出任生物科學學院執行院長的陳峰,本可繼續享受豐厚的收入和完善的福利,但卻再次出發,回到大陸尋求新的突破。

投身科研 毅然決然

1979年,陳峰通過自學考上了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當年這所大學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重點大學之一。那時的信息獲取遠不如現在方便,選專業很大程度上靠感覺。他首先選定了工科這個范圍,“因為看重工科有較強的應用性”,而看到“微生物工程”幾個字時,發現自己從來沒聽說過,覺得“很新穎,挺前沿”,結果“一讀就喜歡上了”。

大學畢業時,陳峰被老家汕頭的防疫部門錄用。端著“鐵飯碗”的他心裡卻變得苦悶:“自己學了不少東西,可現在的工作卻和科研完全是兩碼事。這種穩定滋潤的工作對我來說看不到前景。”他辭職選擇了自己的喜歡的工作,去汕頭大學任教。一邊教書,他也一邊思考,要想把科研做好,也許很有必要到國外去見見世面。有了這個想法,陳峰主動補齊自己的英語短板。而機會也並未讓他等待太久。

赴外深造 登峰造極

1987年,陳峰遠渡重洋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繼續深造。一到學校,他就迫不及待地希望導師布置任務給他。導師9點到辦公室,陳峰8點半就等在門口。他很快對微藻產生了興趣。微藻是一類古老的植物,大量分布在海洋、湖泊等水域,品類多達數萬種。微藻含有多種價值可觀的營養成分和化工原料,在醫藥、食品、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陳峰讀研的那個年代,學界傳統上普遍認為,藻類屬於自養型植物,也就是需要在光和二氧化碳的幫助下,通過光合作用才能生長。但這種自養方式的依賴卻限制了微藻的大規模利用。但陳峰知道,科研上的突破往往源自對傳統的顛覆。根據研究,陳峰發現微藻有很多代謝途徑,可在有機碳源(如糖類)等物質的幫助下,不經光合作用便可實現生物合成。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陳峰提出了利用異養方式規模化高密度培養微藻的思路。

實驗結果最終驗証了他的判斷。他將這一研究成果寫成論文投給業內權威雜志《應用藻類學》。可他的這篇文章卻被當作微藻研究的異端而遭到拒絕。在一系列証據的支撐下,陳峰終於說服了雜志的主編、英國Durham大學教授Brian Whitton,論文得以發表。陳峰也由此在這一領域初露鋒芒。

近十幾年的實踐表明,微藻異養由於其可控性更適合工業化生產。與之相比,光合自養養殖更像農業,可重復性差。目前國內外最成功的微藻生產均屬異養的方式。多年后,當年給陳峰“斃稿”的Whitton特地邀請陳峰擔任該雜志的編委。為表達對陳峰的贊賞和誠意,他還專門到香港大學當面提出邀請。

如今,有生物技術企業家會跟陳峰說,加了微藻的發酵罐就像印鈔機一樣,“真是件神奇的事情”。當年,陳峰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領域的巨大前景,才把其當作自己終身的事業,產業化發酵微藻成了他的夢想之一。

DHA是嬰兒奶粉中強制添加的營養素,也是緩解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功能成分。上世紀90年代末,一種新型DHA生產方式出現,即微藻DHA,所得產品品質遠優於傳統的魚油DHA。該技術被美國馬泰克公司壟斷,進口至我國的微藻DHA油(含40%DHA)每噸售價約170萬元。陳峰於2000年作為首席科學家主導創建的潤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微藻規模化生產高純度DHA藻油的公司,實現了微藻DHA在中國的產業化,建立年產1000噸的微藻DHA生產線,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局面,使得微藻DHA油的價格下降至每噸僅30萬元。該技術的突破造福了中國廣大消費者,也使微藻DHA油的應用更廣泛。

學成歸國 造福祖國

因在微藻研究領域的卓越成績,陳峰尚在昆士蘭大學讀博期間,就得到了香港大學的聘用邀請。他本可以享受著高薪和優厚福利直到退休,但他更依戀自己的學術工作。於是,陳峰於2011年到北京大學工學院任教。2018年,受到深圳大學李清泉校長的邀請來到了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從香港大學到北京大學,又到深圳大學,每一次的“跳槽”,薪酬都大大縮水,且環境需要重新適應。微笑常常挂在臉上的陳峰並不覺得這是什麼損失,他笑道:“反正掙了錢也沒時間花,我也不想50多歲就過上退休般的生活。”

來到深大后,他迫不及待地繼續深入微藻研究。目前,創建了“深圳市海洋微生物組工程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食品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並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項目在內的5000多萬元的科研專項。同時,他還擔任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將海外和北大的先進管理制度引入深大,為科研和人才培養提供更好的環境保障。

對於微藻研究的發展前景,他很是期待:“深圳是中國最有活力和潛力的城市之一,在這裡,希望我最愛的微藻事業能成為深大甚至深圳市的一個標簽。”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