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三十二)
韓忠朝:心懷赤子 用“干細胞”濟蒼生
2021年03月09日14:06  來源:中國僑聯

韓忠朝院士,一位滿懷造夢、追夢激情的科研工作者,圍繞著干細胞無窮的發展空間屢攀高峰。他同時還是一位非常活躍的企業家,將所有時間與才情都投諸於干細胞產業化發展的事業中,隻為將紙上成果轉化成人民群眾觸手可及的健康與幸福。

打造產業鏈 創新話共贏

與干細胞打交道的30多年經歷裡,韓忠朝將其分為兩個階段:前十五年以基礎研究、積累知識為主,后十幾年則走上了產業創新之路。他為此感慨:“有些基礎研究,短期內不一定產生價值。但是我們的研究成果能看得到——隻要積極轉化,就可以見到效果。”

2007年是韓忠朝“海歸”第11個年頭,此時,他已年過半百。撇開已獲得的殊榮,懷揣“研發干細胞藥品,為社會服務、為老百姓提供幫助”的初衷,他重新上路,在北京創立了漢氏聯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推進細胞研究成果產業化。

響應“大健康產業”的時代號召,2013年韓忠朝在家鄉江西上饒投資15億元創辦了的上饒國際干細胞再生醫學產學研基地。2015年,公司順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在法國建立了首家海外子公司——法國漢氏聯合(H&B France),同時將圍產期間充質干細胞新藥技術移植到法國,按歐盟標准研發出第一款干細胞新藥並獲得臨床試驗批件,成功躋身國際市場。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在韓忠朝的帶領下漢氏聯合集團以圍產期間充質干細胞(MSCs)為主線,以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將產學研醫教普緊密結合,與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法國科研中心、法國洛林大學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解放軍301、304醫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南昌大學一附院、河南省腫瘤醫院、南開大學醫學院、福建醫科大學、貴陽醫科大學等合作機構建立了緊密的伙伴關系。

為民謀福祉 鎖定干細胞

縱觀韓忠朝近七十年的人生路,他為醫學傾注一生的心血與才情。出生於中醫世家的韓忠朝從小就浸潤在草藥香的氛圍中,在長輩“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言傳身教下立志學好本領,懸壺濟世,扶危濟困,報效國家。1996年,在國外發展事業的韓忠朝被巴黎第七大學聘為教授,在前景一片廣闊之時,韓忠朝向教授雅克·康表達了歸國效力之意,在他看來,帶出一個成功的團隊遠比他個人的成就更重要。雅克·康教授見他去意已決,又不想失去這樣一位得力的合作伙伴,便與韓忠朝一起來到中國,並投資120萬元人民幣,與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中法合作實驗室。

1997年8月,韓忠朝終於結束了11年游子生涯回到天津,擔任血液學研究所所長和血液病醫院院長,后又兼任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7年8月1日,44歲的韓忠朝正式出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院長。

剛回國時,“干細胞”這個名詞還沒熱起來,隨著干細胞科學研究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干細胞”這個詞在媒體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逐漸成為醫學和生物學研究領域的熱點。1999年和2000年,干細胞技術連續兩年被世界最權威的《科學》雜志列為“人類十大科技進展”之一,這印証了韓忠朝直覺判斷力的敏銳性和前瞻性,也激發了他更強烈的奮斗熱情。

隨著研究的深入,韓忠朝和團隊發現血液干細胞也能向血管細胞分化形成新生血管。在世界范圍內,他們首次在臨床上規范使用血液干細胞治療下肢缺血性疾病,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該項治療成果一經發表,國內外同行紛紛重復和引用這項技術,還獲得了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在骨髓中認識新的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之后,人們發現,人體許多組織都有這種干細胞。韓忠朝順勢思考“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干細胞”“去哪兒找到這種干細胞的穩定來源”以及“能否找到一個不傷及供者的來源”等一系列問題。在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的認知基礎上,韓忠朝和團隊又在臍帶胎盤組織中發現了種類和數量多且活性更好的造血干細胞。考慮到“廢物利用”潛力很大,他們索性開始建庫,提前提取、存儲。2004年,僅用兩年時間韓忠朝帶領團隊率先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庫,一舉確立了中國在該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

心系蒼生,勇立潮頭。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局意識和“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驅動下,韓忠朝和他的漢氏聯合集團,放眼全球、深耕國內,立志打造“產、學、研、醫、養、美”於一體的民族品牌,引領再生醫學產業為人類提供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  

(責編:劉瓊、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