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三十一)
華福洲:矢志從醫言不悔 艱辛歷盡意未殘
2021年03月08日15:20  來源:中國僑聯

華福洲,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哈佛大學麻省總院博士后,任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江西省麻醉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擔任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麻醉學會——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學組委員、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麻醉與圍術期醫學分會委員、《臨床麻醉學雜志》青年編委,是Aneshesiology、Anesthesia & Analgesia、EJA、CPB等SCI雜志審稿專家。

學成歸國 潛心研究

2010年華福洲自南京醫科大學碩士畢業后,懷著感恩母校、建設江西的信念回到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工作中的華福洲刻苦努力、積極向上,把從發達地區學習的先進理念和知識與同事分享,帶動新技術和新理念的應用,並且積極提高自身臨床技能,讓更多患者受益。華福洲在高質量完成臨床任務的同時不斷加強科研學習,經過努力,在南昌大學博士畢業后赴哈佛大學麻省總院(MGH)攻讀博士后。

華福洲長期從事圍術期麻醉手術對術后認知功能影響研究,在碩士期間率先發現,麻醉手術可激發老年大鼠海馬區中樞炎症,引起炎症反應級聯放大,導致術后認知功能障礙 (POCD),並發現氯化鋰可以逆轉POCD及調控機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被引用43次,並獲中華醫學會麻醉學會優秀青年論文“一等獎”和在日本舉行的第29屆亞太麻醉會議“20篇優秀論文”之一,多次受邀在國內外分享研究成果,獲得國內外同行高度認可。

因其優異的表現,得到江西省科協“百人遠航”工程和吳階平基金會“優秀麻醉青年醫生海外留學基金”人才項目的資助赴哈佛大學麻省總院進行博士后進站培訓。研究期間首次發現,不同年齡段的線粒體能量代謝不同,老年、青年、小兒的線粒體能量代謝呈正態分布曲線,青年人的線粒體能量代謝率最高﹔應用Seahorse、基因和蛋白組學技術,發現多次或長期給予異氟醚、七氟醚麻醉藥的老年小鼠出現線粒體能量代謝紊亂,線粒體呼吸鏈(ETC)的Complex I功能受損,導致氧自由產生和消除失衡,從而導致老年小鼠術后神經功能紊亂。首次從線粒體能量代謝角度証實老年小鼠麻醉手術后易發生圍術期神經功能認知紊亂(PND)機制。該研究成果已被麻醉學的頂級期刊Anesthesiology接受,更進一步証實老年患者圍術期睡眠碎片化可導致海馬區星形膠質細胞線粒體能量代謝失衡,導致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線粒體交流受阻,從而引起PND的發生發展。

不忘初心 碩果累累

華福洲博士眷戀故土、深戀江西,對培養自己的母校南昌大學更是深懷感激。學成歸來后,華福洲博士考慮到江西省麻醉學與海內外發達地區差距較明顯,便基於“從臨床到基礎—從基礎到臨床”的理念,從發現臨床問題、預實驗開展、基金申請、基礎研究探索到臨床的驗証等方面逐步培養了一批充滿活力的青年隊伍,並帶領團隊取得了眾多的科研成果。2016年江西省科技廳成立了首個麻醉學省級科研平台“江西省麻醉學重點實驗”,同時華福洲博士被任命為實驗室副主任兼秘書,負責具體運營和團隊深化構建,結束江西省麻醉學無學科重點實驗室的窘境。接管省級重點實驗室后,華福洲博士首先開放麻醉學省級研究平台,為全省的麻醉學、危重醫學研究人員開放共享。經過近四年的建設,目前實驗室擁有面積約500 m2,承擔了國家級課題15項,省廳級課題50多項。

會思考 妙應用

華福洲博士一直以“做會思考的醫生”來要求自己,醫生不僅要學習最新的知識,而且要從臨床中發現問題。臨床中,尋找困難氣道導致的麻醉死亡和系列並發症的主要原因是麻醉醫師心中一道難題。目前氣道工具存在經濟成本高、人員訓練久、使用不便、無法對基層普及等問題。華福洲博士對圍術期氣道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結合目前氣道管理工具和流程,進行系列設計和完善改進,發明經濟、高效、方便的氣道工具。通過與駝人醫療集團、常州哈福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合作,進行了轉化量產。這一系列發明獲得江西省衛健委“星火計劃”新技術的推廣,在省內外得到應用,至2019年底,超過7萬例圍術期患者受益,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目前,華福洲博士系列研發中已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共25項。

帶著神器上前線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華福洲博士主動請纓,成為援鄂國家醫療隊的隊員。到達疫區后,通過前期的研究和實地的了解,提出COVID-19患者的病變主要以肺交換功能損傷為主,考慮到COVID-19的傳染性,需要更加符合治療需求的氧療工具。華福洲博士進一步優化其發明的“神器——新型簡易呼吸器”,比常規給氧工具更符合生理呼吸狀態,具有氧療效果更好,同時也減少患者病毒排放導致的氣溶膠的形成,保護了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安全。“神器”在援助武漢抗疫中發揮巨大作用,挽救眾多危重型患者,得到《新聞聯播》等80多家權威媒體報道。

(責編:劉瓊、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