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二十九)
鄭磊: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2021年03月04日14:21  來源:中國僑聯

鄭磊,現任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無黨派人士,合肥工業大學“黃山學者”特聘教授、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安徽省政協常委,安徽省政協教科衛體專委會委員,安徽省國際科技合作協會副會長,安徽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合肥市科協兼職副主席。擔任“2021-2035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農業農村領域、農產品加工利用與質量安全專題領域專家,安徽省色譜分析學會理事長,安徽省農業生態與質量安全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專家,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生物節律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抽檢監測牽頭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科技導報》《食品科學》《食品工業科技》等核心期刊編委,安徽省極端條件凝聚態物理重點實驗室等多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思想覺悟高,政治立場堅定,科研成果豐碩

鄭磊時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鄭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安徽省政協常委,積極履職盡責,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鄭磊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帶頭捐款獻愛心。擔任學校副校長期間,鄭磊領導能力強,團結同事、作風扎實、清正廉潔、克己奉公,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學校的建設和事業發展當中。主要科研成就有:

針對“如何實現食品痕量有害物快速篩查”這一重要科學技術問題,鄭磊近年來研究出多項食品有害物快速超靈敏檢測新原理和新方法,包括:發展了基於功能性磁性納米材料的核酸適配體探針篩選新方法﹔發展了適用於重金屬離子和小分子靶標的核酸適配體探針磁珠展示技術篩選新方法﹔建立了基於膠體金比色分析的超靈敏快速檢測新方法﹔利用功能性磁性納米材料結合免疫識別技術,建立了目標生物毒素的高通量、超靈敏檢測新技術等。迄今為止,鄭磊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向共發表SCI論文30余篇,有關成果分別於2015年和2019年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獎和安徽省自然科學獎。

針對“如何在線無損感知農產品、食品品質質量”這一重要科學技術問題,鄭磊近年來發展了多項農產品、食品多光譜和太赫茲無損檢測技術,包括:建立了轉基因作物品種多光譜成像檢驗新方法﹔發展了糧油食品原料真菌毒素污染快速無損檢測和分選技術﹔建立了基於多光譜的果蔬成熟度和內在品質無損鑒別分級方法﹔建立了果蔬等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營養成分和危害成分的實時檢測技術﹔建立了橄欖油、嬰兒奶粉、注水牛肉和摻硼砂面粉等食品真偽身份無損鑒別技術﹔發展了太赫茲光譜在油類品質檢測中的應用。迄今為止,鄭磊在農產品在線無損檢測方向共發表SCI論文30余篇,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任務,並在糧油、種子、水果等行業得到推廣應用。

心系食品安全,參與標准化建設

鄭磊圍繞食品安全檢測標准化開展了多項工作,參與制修訂國家標准6項,申請發明專利10余項。

鄭磊認真學習科研工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深刻意義和內涵,並以“三個面向”為遵循,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的應用示范和推廣。

(一)注重與國家重大需求相結合。以鄭磊所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食品安全重點專項“糧油食品供應鏈危害物識別與防控技術研究”項目為例,項目設計時就瞄准糧油食品供應鏈安全領域的關鍵技術問題,聯合國內12家專業高校、科研院所及龍頭企業共同承擔,包括國家糧科院、中糧集團等。目前該項目產生的一批科研成果,如深層糧倉自動扦樣系統、糧油原料真菌毒素檢測分選系統、儲糧害虫先進防治技術等,已經開始在示范企業進行應用。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有力推動我國食品安全關鍵技術領域的科技進步,形成更科學有效的糧油食品供應鏈安全技術體系,大幅提升我國糧油食品安全的主動保障能力和監管服務水平,促進相關產業健康發展。

(二)注重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鄭磊2016年起擔任安徽省農業生態與質量安全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專家,牽頭組建了安徽省農業生態環境與農產品質量監測、評價功能研究室,為區域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和咨詢。近年來,鄭磊負責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安徽省農業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計劃等多個項目,牽頭組建專家團隊參與“服務精准扶貧專家下基層”活動。據不完全統計,鄭磊團隊共與50多家企業進行了對接,實施了產學研合作項目10余項。

(三)積極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鄭磊培養的研究生獲得第二屆“安徽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等,並有6位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