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二十七)
葉向東:凝聚僑心匯僑力,擔當建功新時代
2021年03月02日14:16  來源:中國僑聯

葉向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致力於數學中動力系統領域的研究,在動力系統的結構及其應用、熵與復雜性理論等方面做出了系統的創造性工作。通過出版專著《拓扑動力系統概論》、培養研究生和組織國內、國際學術會議,為遍歷理論和拓扑動力系統的現代理論在中國的普及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榮獲中國數學會陳省身數學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年被聘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專注研究,成果顯著﹔教書育人,桃李滿園

葉向東教授長期從事基礎數學中拓扑動力系統、遍歷理論以及它們應用的研究。他與合作者對動力系統的結構及逐點多重遍歷定理、熵理論、復雜性層次等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獲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揭示了極小系統最大冪零因子產生的機制﹔証明了遍歷distal系統的逐點多重遍歷定理﹔給出Furstenberg不交性問題的一個充分必要條件﹔引入拓扑Kolmogorov系統新定義並得到正熵系統新的刻畫﹔証明了 Devaney 混沌蘊含 Li-Yorke混沌等。

他在國際高水平數學雜志上發表論文90多篇,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邀請報告,擔任了國內外多個數學雜志的編委。1996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0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1年,葉向東、黃文、邵鬆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13年,獲得第十四屆陳省身數學獎。2018年,葉向東、黃文、邵鬆完成的“動力系統的結構及其復雜性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他一直從事本科生教學和研究生培養工作。合作培養博士研究生18名,其中1名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名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名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3名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名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他先后獲得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中國科學院寶潔優秀研究生導師獎、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等榮譽。

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推動社會建設

葉向東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期間,分管統戰工作,關心和支持學校僑聯的建設,充分發揮其海內外聯系廣泛的優勢,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揮僑力,推動學校建設與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60多年來,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優秀人才,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校友達萬余人。近年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緊緊抓住以“國家級人才引進計劃”為代表的人才計劃,充分利用歸僑、僑眷和海外校友的廣泛聯系,吸引和凝聚大量海外高層次人才,鼓勵和支持人才回國創新創業。截至目前,學校引進和培養各類高層次人才470多人,佔學校師資隊伍的36%。他們中絕大部分是歸國留學人員,已經成為學校重要的教學和科研骨干力量,涌現出以潘建偉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科學家,為學校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他充分發揮“地方僑聯+高校僑聯+校友會”機制的優勢,把組織、信息、人才的優勢疊加在一起,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需求、大學的人才需求與新歸僑的發展需求有效對接起來。在擔任安徽省僑聯兼職副主席期間,注重加強學校與安徽省僑聯的聯系,推動“地方僑聯+高校僑聯+校友會”工作機制的建設,匯聚僑界資源,促進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中國僑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僑聯、合肥市人民政府已連續3年舉辦的“創業中華·創新安徽”巢湖僑創峰會,充分依托學校海內外校友的智力、資金、技術等創新資源優勢,促進產業與創新深度融合,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助力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積極推動學校創建安徽省“僑之家”單位,為充分利用海外僑胞、歸僑僑眷的獨特優勢及學校的教育服務功能,不斷拓展“雙向服務”領域提供了平台。

他堅持以人為本,為僑服務,維護僑益,經常為歸僑、僑眷和歸國留學人員辦實事、解難題。在日常工作中,堅持老僑、新僑並重,在經費、場地等方面,對僑聯工作予以充分保障。完善辦理歸僑僑眷証流程,為新僑教師子女入學加分提供便利。幫助組建僑聯志願者隊伍,更好地為歸僑、僑眷服務。每到傳統佳節之際組織開展慰問活動,為學校老歸僑、僑眷送去關心和溫暖。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