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獨家丨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張秀明:華僑華人共建“一帶一路”熱情高 需要三方面助力
2021年03月01日15:04  

“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有關章節裡提到,要充分發揮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歸眷的橋梁紐帶作用。怎麼理解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橋梁紐帶”作用?“一帶一路”倡議對華僑華人意味著什麼?華僑華人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現狀是怎樣的?怎麼進一步推動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帶著這些問題,近日,中國一帶一路網專訪了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雜志主編張秀明。張秀明認為,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具有獨特的優勢,且參與熱情很高。不過,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目前更多還只是一種願景。為此,相關部門應該從加強政策宣傳、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強實証研究等方面,為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多便利。

▲2月25日,巴西華人文化交流協會負責人在元宵節之際前往巴西總督島探望同(圖源:人民網)

超六成華商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非常熱情”

中國一帶一路網:怎麼理解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橋梁紐帶”作用?他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參與?

張秀明:作為連系祖籍國和所在國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引起了各方關注。政府層面對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界定,也就是要“充分發揮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橋梁紐帶作用”。

作為國際移民及其后裔組成的群體,華僑華人穿行於中外兩個世界、橫跨多種文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多種路徑和方式。主要是兩大方面:一是經貿合作,二是文化交流。

就經貿合作而言,海外華僑華人中約有70%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海外華商遍布世界各地,擁有龐大的商業網絡,活躍於中外貿易等領域,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力量。比如,東南亞華商在商業領域耕耘歷史悠久,經濟實力雄厚。在東南亞不少國家,華商企業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特別是金融業,房地產業、服務業、制造業等等,這些行業都是華商的傳統行業。

在文化交流互鑒與民心相通方面,華僑華人也具有天然優勢。他們既是跨文化傳播的載體,也是跨文化傳播的主體。一方面,華僑華人自身就是中華文化的象征符號和名片,是當地人認識和了解中華文化最直接的載體。另一方面,他們也是進行跨文化交流的主體,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力量。華文教育,華文媒體,華人社團,被譽為“華社三寶”,在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外友好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而中餐、中醫、春節等中國文化符號以及勤勞拼搏、艱苦創業等中華傳統核心價值觀,都是通過華僑華人進行傳播與體現的。

此外,華僑華人還可以在廣泛宣傳“一帶一路”倡議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帶一路”沿線不少國家民眾對“一帶一路”倡議仍然缺少了解,他們會對當地的一些“一帶一路”項目有負面輿論或認識。我們一定要廣泛宣傳“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影響,消除當地民眾的偏見和誤解。

這個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當地的華僑華人來做,他們可以釋疑解惑,增進當地民眾對“一帶一路”倡議更全面客觀的認知,真正營造對“一帶一路”建設更有利的國際友好環境,進一步促進民心相通。

中國一帶一路網: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有哪些優勢?有沒有比較好的案例?

張秀明: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有獨特的歷史淵源、現實基礎與優勢資源。

第一,“一帶一路”沿線華僑華人人數多、分布廣,6000多萬華僑華人中超過三分之二,也就是4000多萬,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例如,東南亞地區華僑華人超過4000萬,歐洲地區有250-300萬,非洲華僑華人在100萬人以上,中東地區超過50萬。可以說,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都有華僑華人的足跡。

第二,華僑華人是歷史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與建設者。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繁衍生息,既熟悉兩個社會的語言文化、風土人情,也了解中外文化、社會環境等存在的差異,在傳播中華文化、推動民間交流、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第三,華僑華人為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在東南亞等地,經過世代繁衍,他們已經深深融入當地,成為當地民族的組成部分。另外,中國人移民非洲、中東、中亞、歐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時間也都在百年以上。其中,歐洲華僑華人在用自己的智慧與勤勞艱苦創業的同時,也在豐富著當地的經濟形態,甚至改變著當地經濟的面貌。

中國一帶一路網:您提到歐洲華僑華人改變了當地的經濟面貌,能否給出具體事例?

張秀明:歐洲新興的華人商城經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根據著名國際移民研究專家李明歡教授的研究,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中歐經貿關系的不斷密切,華僑華人除了在餐飲、皮革、服裝、服務業等傳統行業謀生存、求發展之外,還開拓了新的經濟樣態--歐洲華人商城經濟。自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歐洲各主要國家興起的大型華人商城成為歐洲華人社會引人注目的新經濟主體。

新興的華人商城有幾個特點:第一是有聚集效應,往往聚集了數百乃至上千華人商家﹔二是商品以中國制造為主要貨源﹔三是以大型批發為主要經營模式。

華人商城不僅是歐洲華僑華人創業就業的一個新渠道,而且是中國商品國際營銷的重要平台,是華僑華人與當地民眾交往的直接場所,也是中國制造乃至中國形象在歐洲的集中展示。

中國一帶一路網:“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華僑華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帶來了什麼影響?

張秀明:“一帶一路”倡議在廣大海外華僑華人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這一倡議對華商群體具有很大吸引力。他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特別高,因為“一帶一路”為他們的事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更加廣闊的空間。

比如,近年來清華大學一項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華商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海外華商的積極支持和熱烈響應。近80%的受訪者認為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意義“非常重大”,17%的受訪者認為“意義重大”,沒有華商表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無意義”。同時,65%的華商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熱情非常高”,34%的華商“熱情高”。

該項調查研究還顯示,吸引華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因素在於其能夠帶來市場、項目、資金、技術等有利資源。

當然,“一帶一路”建設對華僑華人也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應該引起關注。有研究顯示,由於“一帶一路”項目大多是直接對接當地政府與大型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華僑華人原先的商貿網絡和中介作用。

比如,有華商認為,隨著中國和西班牙經貿關系不斷深化,西班牙的豬肉、紅酒與橄欖油成為對華食品出口的三大支柱。但是,西班牙華商在豬肉對華出口上的參與度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與西班牙企業直接在中國開拓市場有關,而華商因為實力和獲得的信息有限,其在中外貿易中原有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相對弱化了。此外,跨境電商的崛起,也對華商傳統的進出口商業模式造成了沖擊。

願景變行動 三方面助力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

中國一帶一路網: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面臨哪些挑戰?

張秀明: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既有獨特的優勢資源和路徑方式,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一是要客觀認識華僑華人的作用。目前來看,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更多的還是願景,其優勢資源還未得到充分挖掘,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主要是因為目前的“一帶一路”建設更多是政府層面的溝通與合作,投資方面主要以大型國企為主,包括華僑華人在內的眾多中小企業仍未更多參與。因此要特別注重挖掘華僑華人的優勢與潛力,使他們的作用更多地從預期變為現實。

二是要考慮華僑華人群體內部的巨大差異性與多元性。“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不僅在國情、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移民政策等方面存在地區和國別差異,而且沿線各國華僑華人人口規模、生存發展狀況、經濟實力、與住在國的融合度等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華僑華人群體內部是多元復雜的,不少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自身仍面臨著生存發展、融入當地的困境,還不能很好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推動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時要充分考慮這種差異性與多元性。

三是應更多地為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幫助和服務。除了華僑華人為“一帶一路”建設做貢獻外,“一帶一路”為華僑華人自身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怎樣的機遇?政府部門特別是僑務部門如何為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更多的關注與探討。另外,華僑華人企業多為中小民營企業,他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抓手和平台有哪些,這樣的問題也需要切實引起我們的關注。

“一帶一路”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旨在實現“共商、共建、共享”,應該惠及更多華僑華人群體。

中國一帶一路網:如何進一步推動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張秀明:我覺得應該從三方面來進行。

一是加強相關政策的宣傳與解讀。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雖然很高,但他們對一些具體政策的理解與把握還不夠,這影響到了他們參與的成效。

二是可以考慮建立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數據庫或共享平台,使相關信息、項目等溝通交流更為便捷暢通,特別是要注重更加便利華僑華人中小企業的參與。

三是學術界應該更多地注重實証研究,應該從理論到實際、從紙上談兵到實地調研,進一步加強研究的針對性、實用性。特別是要研究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多出實實在在的研究成果,並將之轉換為面向政府的對策建議和為僑服務的錦囊妙計,使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更多地從願景轉變為行動,從期待轉變為現實。

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微信公眾號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