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基層建設
重慶市僑聯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
助力重慶揚帆十四五邁向新征程
2021年02月24日14:27  

重慶市僑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群團工作、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十代會”部署,按照《關於新時代加強基層僑聯建設的指導意見》扎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取得實效,為助力重慶揚帆十四五、邁向新征程作出積極貢獻。

一、提質擴面強組織,在推進基層基礎建設中夯實“僑之基”

(一)固本強基。市僑聯高度重視加強自身組織建設,結合重慶實際,對全市基層僑聯組織和“僑胞之家”建設進行分類指導,擴大覆蓋面。在全市38個區縣實現基層僑聯組織全覆蓋的基礎上,不斷推動僑聯組織向新僑和海外留學人才集中的樓宇、園區、科研院所進行有效覆蓋。推動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等2個科研單位、7所知名高校和3家國有企業建立僑聯組織。推動成立全市首家民營企業(重慶譽存科技大數據有限公司)僑聯組織。籌備成立兩江新區僑聯組織。吸納華僑大學重慶校友會成為市僑聯團體會員,涵養更多僑務資源。

為進一步發揮僑界金融專業優勢,助力重慶唱好“雙城記”、融入“雙循環”,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效能,2020年市僑聯會同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對全市299家金融機構(涉及銀行、保險、証券等金融領域)進行僑情摸底,積極推動首家金融系統僑聯組織的成立,實現重慶“兩新”組織僑聯零的突破,開創了服務企業僑界人士新途徑。

市僑聯積極推進陣地建設,2020年挂牌成立全市首個企業(重慶璞潤國際實業有限公司)和首個民營書店(精典書店)“僑胞之家”,數量增至64個。在增量的同時不忘提質,市僑聯整合重慶華商會、市華僑服務中心、市僑青會、市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市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新華僑》編輯部、僑界院士工作站、華僑大學重慶校友會等涉僑平台,高標准打造“渝僑之家”。

(二)完善機制。與相關部門和單位建立常態化交流聯系,進一步調動僑聯組織和工作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一是以簽訂《中國僑聯、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共同推進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合作協議》、《重慶市人民政府、華僑大學關於共同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的合作協議》為契機,推動市政府辦公廳印發《落實部市合作協議任務分工的通知》、《落實市校合作協議任務分工的通知》,將協議任務逐條逐項分解到市委組織部、市政府外辦、市商務委等26個市級部門,並納入目標考核范疇,促進落實。二是依托金融學會、特聘專家委員會等平台積極承辦學術研討、項目合作、人才交流等活動﹔邀請統戰、商務等部門參加“一帶一路”僑商組織年會、海外僑領“雲”唱雙城記等活動﹔與宣傳、文化等部門聯合籌辦“親情中華”慰問演出等活動﹔與醫療、衛生部門聯合籌劃中醫藥“走出去”等活動﹔形成“僑聯搭台、資源互補、合作共贏、共促發展”的生動局面。三是根據《中國僑聯印發〈關於新時代加強基層僑聯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僑發〔2019〕4號)精神,以市僑聯成立四十周年為契機,組織開展全市“最美僑聯工作者”推薦宣傳活動。最終評選出“最美僑聯工作者”和“最美僑聯工作提名者”20名,總投票數達到190萬人次,活動反響熱烈,進一步激勵了基層僑聯工作者的積極性,提高了僑聯影響力。

(三)強化指導。一是指導地方(區縣)僑聯先行先試,建立校地僑聯聯席會議制度,構建“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工作機制。二是指導市金融系統僑聯以加強組織建設為基礎,謀劃為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撐的工作思路。三是指導地方(區縣)僑聯用好中央華僑事務預算專項經費,打造完善7個社區“僑胞之家”,實現陣地建設提檔升級﹔在萬州舉辦技能培訓,幫助僑胞克服疫情對就業的影響﹔組織“僑愛心-醫療隊”先后兩次赴貧困山區開展專家義診,惠及困難群眾400余人。同時,指導地方(區縣)僑聯用好中國僑聯基層建設部支持的抗洪救災專項資金20萬元,幫扶慰問14個受災嚴重區縣僑胞392人次。發揮好了專項經費提升基層僑聯組織力、凝聚力和影響力上的撬動作用。

二、圍繞中心聚合力,在抓“六穩”促“六保”、推進鄉村振興中匯聚“僑之力”

(一)加強典型宣傳。撰寫了《長坪村的脫貧故事》、《年輕書記讓長坪村脫貧夢成真》、《長坪調研記》等山村黨課及專題報道,生動講述了市僑聯依托基層僑聯組織動員僑界力量助力扶貧事業的故事。在市僑聯四屆六次全委會上宣傳助力脫貧攻堅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單位和優秀個人及優秀“僑胞之家”事跡,進一步增強了僑聯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

(二)助力全面脫貧。市僑聯以定點扶貧為依托,堅持“兩個確保”目標、“兩不愁三保障”標准,在地方僑聯的積極配合下,通過調研摸底,完善貧困戶信息,有效推進“分類施策、對症下藥、精准到人”的幫扶舉措,提高了脫貧質量。在各涉僑平台和基層組織的助力下廣泛動員僑界人士著力解決政策邊際外的問題。累計向定點扶貧村捐款捐物120余萬元,特別是聯系澳大利亞華僑魏基成先后捐贈冬衣、助聽器、棉被等,專項用於平安鄉留守老人和困難聽障人士﹔聯系僑資企業重慶綠色科技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捐贈台燈和體育用品等價值36.2萬元的愛心物品幫助改善平安鄉小學教學條件﹔請重醫附二院相關專家組成“僑愛心醫療隊”到長坪村開展義診,並聯系重慶海聯會援建1所衛生室,解決了基本醫療缺乏的困難﹔聯系市僑聯兼職副主席劉雅煌捐資,建成“僑愛心·幸福苑”,設置長坪村五保老人安置點,為全村孤寡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組織重慶華商會、重慶市僑青會開展“渝僑愛心集”消費扶貧活動,提高了貧困戶收入。並著力對沒有勞動能力的孤老、孤兒和因殘致貧的貧困戶,給予更大力度的兜底保障。全村醫保參保比例大幅提高至100%﹔全村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人員入學率達100%,享受各類教育資助政策21人,就醫難、上學難被徹底解決。在做好深度貧困鄉奉節縣平安鄉定點扶貧任務的同時,市僑聯還聯系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向巫山縣兩坪小學捐款30萬元修建教學樓等,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貢獻,充分體現了僑聯組織為僑服務的能力。

(三)推進鄉村振興。一是改善農村生態。市僑聯依托基層僑聯組織動員僑界人士助力地方鄉村振興。根據實際需要,逐戶制定危房和墾區棚戶區改造方案,並在僑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抓緊實施。截至目前,全村改造住房137戶,D級危房84戶,C級危房29戶,土地復墾17戶。新建4G信號基站1座,建成飲水池12口總蓄水量達4000方,鋪設入戶水管2萬米,建成區間調水系統1套,同時購買抽水機和配套機件解決高海拔地區飲水困難問題。動員重慶華商會、市僑青會募集17.05萬元捐贈款建設產業路19.2公裡,組織捐贈太陽能路燈。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生產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二是增強農業發展。積極引導農戶因地制宜科學選取適合當地的特色優勢項目,引入資金、技術,加強技能培訓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發展“一業為主、多業並舉”的適度規模經營,在養殖脆李、山羊、中蜂的同時大力種植以獨活、大黃為主的中藥材,面積達2000畝,年產值1000萬元,糧經比1:9,徹底摘掉“產業空心村”帽子。三是繁榮鄉村文化。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讓文藝作品引領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市僑聯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為主題,在中國僑聯支持下,赴奉節縣平安鄉、石柱縣中益鄉舉辦“親情中華”慰問演出活動,同步網絡直播觀看人次達到30萬,為奮戰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的干部群眾帶去鼓舞人心的“好聲音”。

三、服務大局助發展,在助力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僑之智”

(一)落實合作促引智。促成華僑大學與市政府7就共同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簽訂合作協議並研究部署工作任務。聯合中國僑聯、華僑大學舉辦2020重慶英才大會-“創業中華·華僑論壇”,推動僑界人才、科技、資金和項目資源的流動共享與成果對接,幫助新僑人才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進一步為重慶發展匯聚僑智。

(二)創新招商謀引資。開通重點僑商來渝快捷通道,採取小范圍商務考察方式搭建與僑商合作新模式,依托中國僑商聯合會資源建立知名僑商與市領導視頻連線機制,促成重慶市政府與僑資企業世茂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世茂集團、豐益國際集團在渝追加投資500余億元。

(三)結對共唱“雙城記”。與四川省僑聯簽訂合作協議,攜手開展僑界菁英川渝匯、成渝僑界高端人才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交流合作會、海內外川渝涉僑商協會合作聯盟啟動儀式等活動,不斷探索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促進川渝兩地僑界人才共榮、涉僑信息共通、價值理念共傳、兩地僑聯共建、發展成果共享的新格局。 

來源:重慶市僑聯

(責編:張克非、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