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十九)
葛均波:醫之大者,藝之精者
2021年02月18日14:21  來源:中國僑聯

葛均波,心血管病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白求恩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心血管創新大會(ICI)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曾獲“中國僑界杰出人物”稱號。現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中國胸痛中心聯盟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美國心臟病學會國際顧問、世界心臟聯盟常務理事等職務。長期致力於我國心血管疾病臨床技術革新和科研成果轉化,在冠狀動脈(冠脈)疾病診療領域,尤其是冠心病發病機制、冠脈疾病腔內影像診斷、冠脈介入治療策略創新和新技術推廣等方面有著重要貢獻。

心系祖國,毅然回國

1990年,葛均波前往德國美因茲大學學習冠心病的介入診斷治療,苦練介入手術基本功。針對國際上首次發現冠狀動脈心肌橋的血管內超聲特征性現象,他提出冠狀動脈易損斑塊的腔內超聲影像診斷標准,點亮了傳統冠脈造影的識別“盲區”,通過提高病變內部結構特征的識別度,顯著降低了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西班牙馬德裡Clinico San Carlos醫院Sanchez和Zamorano教授在著名的Eur Heart J雜志上以編者按的形式高度評價了該成果:“他們在心肌橋方面提出了嶄新的觀念”,“首先在臨床上應用血管內超聲顯像檢測心肌橋,並從形態學上獲得了很多與血管壁相關有價值的信息,他們的研究在該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1995年,他被聘為德國Essen大學醫學院心內科血管內超聲室主任。此時已功成名就的他,仍一心牽挂著祖國的醫學事業的發展。1999年,葛均波院士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舉家歸國。

扎根臨床,開通生命“綠色通道”

為了能快速有效地開通閉塞血管,在第一時間救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葛均波的提議下,1999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率先建立了華東地區第一條用於急性心肌梗死搶救快速反應的“生命通道”。快速搶救通道建成之初,葛均波經常會被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無論是凌晨深夜,還是酷暑嚴寒,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醫院,使心肌梗死病人能在抵達醫院后90分鐘內得到有效治療。近20年來,已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逾萬名,成功率達96%以上,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救治“綠色通道”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在全國多個地區得到推廣實施,為當前我國4500家胸痛中心的建立和運行提供借鑒。2012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綠色通道”團隊榮獲 “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刻苦鑽研,不斷創新

針對傳統冠脈支架涂層材料不可降解的設計缺陷,葛均波獨辟蹊徑,經過6年反復探索,在2005年主持研制出了我國首個可降解涂層新型冠脈支架,使致死性支架內血栓發生率由原來的1.2%-1.9%降至0.34%。CREAT注冊研究評價“該支架可能是當前降低支架內晚期血栓形成風險的首選”,雙聯抗血小板療程可縮減一半(6個月),顯著降低了醫療費用和出血風險。

在此基礎上,葛均波進一步聚焦支架主體材料的“不可吸收”問題,經過8年努力探索,2013年再次成功研制出我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可吸收冠脈支架”—Xinsorb, 2020年3月順利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上市。

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見的老年性心臟瓣膜病之一,在我國約有300萬年老體弱、心功能不佳的患者因無法耐受外科手術而得不到有效治療。受到心臟外科“緣對緣縫合技術”啟發,2016年葛均波提出經心尖二尖瓣緣對緣夾合的工作設想,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ZL 20161 0594219.8),2018年應用自主研發且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經心尖二尖瓣夾合器械ValveClamp,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經心尖二尖瓣夾合手術,實現我國在二尖瓣微創介入治療領域的重要突破。2018年該項成果榮獲“全球著名心血管創新大會(ICI)”最佳創新獎,被美國克利夫蘭創新醫學中心預測為2019年最具影響力的十大醫學創新之一。

關注疫情,主動擔當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后,葛均波代表學術團體發布《致全國心血管醫師——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控制背景下的防護策略》,號召全國心血管醫師做好疫情防控與防護工作,領導並組織國內專家撰寫《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形勢下急性心肌梗死診治流程和路徑中國專家建議》《新型冠狀病毒感控背景下心血管急危重症ECMO使用的中國專家共識》,並通過網絡平台舉辦宣講會十余次,累計參與人數過萬,為疫情形勢下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救治提供了科學精准的專業和理論保障。

為提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檢測效率和准確率,聯合江蘇百世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泰州市人民醫院等機構,於2020年2月5日快速研制成功新型冠狀病毒IgM 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成為首批通過法定檢測機構檢定合格的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之一。

幫扶援建,推動國際間醫療合作與交流

為響應國家醫療幫扶與援建號召,葛均波多次奔赴新疆、雲南、青海、四川、寧夏、福建、吉林等醫療條件欠發達地區開展專題講座、手術指導等,並利用遠程視頻或安排團隊骨干進行定期幫扶指導,通過滬滇心血管內科新進展學習班、“心肝寶貝”公益救助計劃,免費培養帶教貧困地區醫生幫扶診療超過1000人,提供免費心臟手術救治17名患者。同時,充分利用技術優勢,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心臟介入培訓項目”,走進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毛裡求斯、南非、印度、菲律賓等多國,助力“一帶一路”國家提升心血管介入技術。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