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史海探源】20世紀上半葉菲律賓華僑體育的興起與體育民族主義探析
2021年02月04日14:40  來源:中國僑聯

“體育民族主義”是指通過體育手段提高民族聲望,尋求民族生存邊界的合法性,補償民族在其他方面的弱小的社會情感與意識形態。體育是政治一致、道德、自尊和優越性的一個源泉,“體育民族主義”無條件地接受高水平的典范及競爭性民族精神,是民族在他者間自我肯定的一種形式。近代菲律賓華僑體育在民族主義運動影響下開始興起,體育在華僑社會被賦予了培養健全國民和洗刷“東亞病夫”等民族恥辱的使命。在國民教育、全運會、遠東運動會及抗戰等民族主義相關環境與事件的推動下,不斷發展的菲律賓華僑體育提升了民族威望,鞏固了華僑社會基於中國認同的內向性和一致性,為華僑在當地的生存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一、菲律賓華僑體育興起的背景

1913年中國代表團到馬尼拉參加第一屆遠東運動會,被認為是菲律賓華僑體育的開端。菲律賓華僑體育的興起與發展,得益於菲律賓現代體育的興盛,也受到這一時期僑界體育的發展與交流的影響,更與“體育救國”話語在菲華社會的傳播密切相關。

(一)現代體育在菲律賓的興起

美國佔領菲律賓后,推行所謂“仁慈同化”,美國士兵、殖民當局及基督教青年會等將現代體育引入菲律賓,並獲得菲律賓人的熱烈回應。菲律賓當局極為重視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並建立了菲律賓民眾廣泛參與的馬尼拉嘉年華運動會等各級賽事,以及大力推動體育場等設施的建設。菲律賓這種濃厚的體育環境氛圍,對華僑體育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

(二)華人世界體育發展與交流的影響

1912年,訪問馬尼拉的伍廷芳稱羨菲律賓體育發展盛況,卻感慨於當地華僑對體育的忽視。於是,伍廷芳電邀檀香山華僑棒球隊赴菲比賽,並在次年親率中國遠東運動會代表團赴菲參賽。中國選手的出色表現及其展現的民族新氣象、新精神使菲律賓華僑大受感染,成為菲律賓華僑對體育觀感與興趣的起點。此后,為宣揚中華民族形象與“增光僑界”,邀請華人球隊訪菲成為當地華僑的慣例。

(三)“體育救國”話語在菲律賓華僑社會的傳播

20世紀初,“病夫”成為中華民族被想象的重要面相之一,在當時的知識分子看來,要振興民族就必須在國民中提倡體育,以擺脫“病夫”的現狀與恥辱。當時許多菲律賓華僑都有從赴菲檢疫和在菲被污名化等諸多屈辱經歷,激起他們對“病夫”的強烈反應,積極響應體育救國。來自中國的教育、體育界人士也鼓勵華僑應注重體育,陳掌諤等更是直接留菲服務於華僑體育。“體育救國”日益成為菲律賓華僑教育、輿論各界的共識,即隻有在華僑青年中積極提倡體育,才能返老大之支那,成新少年之中國。

二、國民教育與菲律賓華僑體育的展開

菲律賓華僑體育的發展,與華僑教育的革新有著重要聯系。民族主義是20世紀前期華僑教育的核心,培養健全的國民因而也成為華僑學校體育的重要目標。在以小呂宋中西學校為代表的華僑學校,不僅出現了最早的華僑體育組織和最活躍的華僑體育積極分子,也為日后華僑社會提供了體育領袖與大批優秀選手。1927年在日本五戰五捷的菲律賓中華青年會籃球隊成員都是此前中西學校最活潑的小學生,到20世紀30年代末,中西校友隊更是冠絕馬尼拉女子籃球聯盟。菲律賓華僑界最早的聯合運動會也是由馬尼拉的六所華僑學校發起,強健的體魄逐漸成為華僑學生眼中成材的必備條件。菲律賓華僑體育,起步於華校體育,逐漸擴大到整個華僑社會。

三、體育民族主義與菲律賓華僑社會體育的發展

菲律賓華僑體育的發展,與國慶紀念日、日本侵華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有密切關系。菲律賓華僑社會的體育的幾次跨越式發展,都顯著受到民族主義環境與事件的影響。

(一)“體育強國”與菲律賓華僑體育的發展

1917年,曾任中西學校英文教員的禾禮評論到,菲律賓華僑體育組織難以長久的原因在於缺乏體育發展所需的組織、精神、激勵以及從事體育鍛煉的時間,而華僑民族主義則提供了上述體育存續的要素。

1924年,林珠光率中華青年會籃球隊回國參加第三次全運會,開創了海外華僑參加全運正式比賽的歷史。20世紀20年代末,菲律賓中華青年會籃球隊以中國人球隊的身份實現遠征日本和北美的壯舉,不僅為僑界帶回巨大的聲譽,而且為民族和國家爭得了光榮。

華僑體育代表在菲律賓以外的出色表現,激勵了菲律賓華僑社會體育的發展。1924年青年會籃球隊返回菲律賓后,當地華僑建立了每年在國慶紀念日舉辦國慶運動大會的機制。1931年,菲島星期休業律實施后,華僑工商界紛紛利用星期日組織球隊進行體育鍛煉,更多華僑隊伍加入國慶運動會等賽事。由於賭博、酗酒乃至吸食鴉片等不正當消遣與華僑“病夫”形象聯系在一起,利用星期日進行體育等正當娛樂更成為關乎民族聲譽的大事。

(二)“體育救國”與菲律賓華僑體育的繁榮

1934年,在馬尼拉舉辦遠東運動會中,中國成績不佳,遠東運動會也被日、菲非法解散。菲律賓華僑親歷屈辱與失望,意識到體育與國家的相互關系及其時代使命,華僑體育一時異常蓬勃。全面抗戰開始后,為履行“運動不忘救國”宗旨,菲律賓華僑各界團結合作,組織了各種救國色彩濃厚的比賽和直接為抗戰募集資金的義賽。如在1939年馬尼拉華僑國慶運動會,出現了如“七七”、“台兒庄”等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籃球隊名,開幕等禮儀規程也極具民族主義與救國色彩。這屆賽事將票券純收入的一半捐給婦慰會用於救濟傷兵難民,華僑購票極為踴躍。

四、菲華體育組織擴展與菲華社會的整合

菲律賓華僑社會體育組織的發展,是一個菲律賓華僑社會不斷整合的過程。尤其是1922年菲律賓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與1934年菲律賓華僑體育協會成立后,立即組織了華僑參與度極高的運動大會,有力促進了菲律賓華僑各界的團結與整合。1939-1941年的馬尼拉、宿務、怡朗埠際籃球賽更是將這一努力拓展到全島,各地華僑社團在中華商會、駐菲領事館與國民黨支部領導下積極參與,以聯絡全菲華僑感情和培養健全國民體魄。

五、結語

在20世紀上半葉的菲律賓華僑社會,發展體育一方面是為培養健全國民﹔另一方面是以體育號召華僑參與強國與救國運動,展現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聲譽,整合與拓展華僑社會內部力量,大大提升了民族自信心與使命感。通過參與國際賽事、國慶體育賽事及抗戰義賽等,菲律賓華僑增進了內聚力,並表現了民族競爭力,為在當地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作者薛斌,男,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東南亞史、菲律賓華僑史。本文摘編自《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20年第4期)

(責編: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