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十三)
李玉新:現代中藥創新的踐行者
2021年02月03日15:58  來源:中國僑聯

李玉新,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藥物基因和蛋白篩選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國家人類干細胞庫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農業與醫藥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致力於對惡性腫瘤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開展創新性候選藥物篩選和新型醫藥產品開發,在利用現代生物學技術開展中藥有效成分篩選以及創新性醫藥產品開發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抗腫瘤中藥有效成分的篩選和發現

為了解決中藥中抗腫瘤的有效成分不清楚、作用機制不明確這一關系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關鍵問題,李玉新教授針對腫瘤發生、發展、轉移及耐藥等各個關鍵環節,自行構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基因、蛋白、細胞及整體水平的抗腫瘤藥物篩選模型,並根據各相關基因在腫瘤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機制進行技術集成,形成了逐級遞進的抗腫瘤藥物篩選創新體系。在此基礎上篩選發現了楸皮酸、楸皮新酸等一系列抗腫瘤中藥有效成分,並通過研究逐一闡明了這些中藥有效成分的抗腫瘤作用機制。

防病毒中藥防疫創新產品開發

中藥治療瘟疫歷史悠久,在使用方法上均為內服而非外用。李玉新教授針對2003年“非典”和2019年“新冠肺炎”兩次疫情,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分別利用中藥成分研制開發了“防病毒藥物口罩”和系列“防病毒消毒產品”,並在疫情防控一線大規模投入使用,為控制疫情提供了有力工具。

李新玉教授主持研制了多種現代中藥、基因工程新藥、干細胞制劑和新型醫療器械等生物醫藥創新產品,創建一系列成果孵化和轉化技術體系,從而有力促進了科技成果的應用。“防病毒藥物口罩”在SARS疫情防控中的應用,以及系列“防病毒消毒產品”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應用都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2003年SARS流行初期,研制出用於疫情防控的“防病毒藥物口罩”。“防病毒藥物口罩”中使用的中藥成分,經軍事醫學科學院等權威部門檢測鑒定,具有確切的抗SARS病毒作用。“防病毒藥物口罩”第一時間獲得了國家藥監局批准,大規模生產投入到了抗擊SARS一線使用,為疫情的有效控制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9年12月8日,湖北武漢出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隨后疫情快速在國內各地蔓延開來。醫學和生物學科技工作者的職業敏感,讓李玉新教授意識到要實現對於疫情的有效控制,關鍵問題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阻斷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最大程度上減少新增病例數﹔二是對於感染者實施有效治療,最大程度上降低死亡率。然而當時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缺少特異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因此如何有效阻斷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就成為了此次疫情控制的首要問題。

李玉新教授立即帶領團隊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礎上,啟動了用於阻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系列防病毒消毒產品的研發羨慕。2020年2月初,就成功研制出用於阻斷病毒空氣傳播的“防病毒口罩消毒液”(用於口罩消毒,並為口罩附加了抗病毒功能)和“防病毒空氣消毒液”(用於汽車內、火車車廂內、房間內的空氣消毒),以及用於阻斷病毒接觸傳播的“防病毒消毒液”和“防病毒消毒濕巾”(用於手部皮膚和物品表面消毒)等系列防病毒消毒產品。與傳統消毒產品相比,新產品的優勢在於能夠有效抑制與滅活冠狀病毒和其它種類病毒及細菌等致病微生物,對人體無刺激性,而且不污染環境。

2020年2月上旬,全面啟動“防病毒口罩消毒液”“防病毒消毒液”“防病毒消毒濕巾”“防病毒空氣消毒液”等系列防病毒消毒產品的規模化生產。這些防病毒消毒產品第一時間大批量投向武漢抗疫前線和各地疫情防控一線。系列新型防病毒消毒產品的應用成為阻斷病毒傳播的有力工具,同時“防病毒口罩消毒液”的使用能夠延長口罩的使用時間,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口罩供應不足的壓力。中國一汽集團將“防病毒空氣消毒液”普遍用於汽車內空氣消毒,為疫情期間汽車交通運輸提供了安全保証。

系列防病毒消毒產品投入使用后,得到了各地醫護工作者等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和群眾的廣泛好評。1月29日,人民日報-人民網以“好消息!東北師范大學研發出系列抗病毒消毒產品”為題進行了報道。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網、吉林日報、“新浪吉林”陸續刊出關於系列防病毒消毒產品研發與應用的相關報道。2月10日,中國一汽紅旗官方網站發布了題為“中國一汽紅旗品牌應用新型車內空氣消毒液,將健康出行落到實處”的新聞報道。2月20日,搜狐網以《投之以桑榆,報之以桃李——“災急送”暖心記》為題,報道了防病毒消毒液從東北運往武漢的過程。3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網站發布了題為“科技研發攻關支撐疫情防控——中國科協在行動”的視頻新聞。

(責編:閆楓、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