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九)
栗世芳:致力清潔能源,心系祖國藍天
2021年01月28日14:10  來源:中國僑聯

栗世芳,1992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電子學與信息系,2001年遠赴澳大利亞留學,取得新南威爾士大學計算機科學數據庫專業碩士研究生和聯邦國立大學信息技術與數學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証。現任包頭市漢諾威工業裝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能源、資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PM2.5專項治理小組治理技術執行董事,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多能互補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

國外學成高精尖,走上歸國創業路

栗世芳從2005年開始在澳大利亞組織實施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計算機模擬設計、高效儲能新材料、太陽能熱風發電系統整體設計、氫能源、太陽熱發電高效太陽能集熱器等多個課題的跨國聯合研究,有效地將澳大利亞專家的尖端科研優勢、先進的實驗室服務管理平台以及中國的工廠制造業優勢結合起來,成功地實現了跨國、跨界的產學研一體化,歸國前,任澳大利亞PACIFIC SOLAR POWER 聯合創始人及亞太地區總裁。

在栗世芳創業最初的兩年半時間裡,中國的供暖系統主要以燃燒煤炭能源為主,而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就是一個行業夢想,沒有任何現成的東西可利用和借鑒。於是她借助北京的專業人才、市場、環境,在北京搭建了一個余熱、低溫、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的創業聯盟。解決了人才問題,生產問題又擺在她的面前。當時國內的生產設備無法滿足她的生產要求,於是栗世芳的團隊又開始了生產設備的研發,研制出了國內第一條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真空絕熱儲能板”自動化生產線,成為儲能行業典型的國內“首台套”。她帶領團隊走出了一條“缺什麼,補什麼”,“沒有什麼,就創造什麼”的不平凡的海歸創業之路。

扎根包頭,砥礪前行

根扎得越深,樹長得越高﹔步踏得越實,路走得越遠。經過幾年的拼搏奮斗,公司已經步入正軌,並在不斷地發展壯大。目前漢諾威公司在包頭稀土高新區建有自己的產學研一體化科研及生產基地,佔地50畝,總體建筑面積23889平方米﹔已經擁有國際國內專有、專利技術30余項,正在申請軟件著作權20多項,形成了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體系,其中高效節能、儲能、絕熱的太陽能光熱利用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栗世芳研發的“新型AG熱存儲材料及離網式太陽能熱儲存發電系統”項目,對太陽能、氫能和高效儲能材料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是能源領域中革命性的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公司已經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証、3C認証以及ISO14001環境認証,並且取得了清潔能源光熱、光伏綜合利用領域的規劃、設計、施工資質。

經過多年不斷努力,公司被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認定為“內蒙古自治區多能互補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被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為“內蒙古自治區多能互補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眾創空間單位”,同時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成為為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研發、生產、運營基地及行業人才培育輸出的平台。

腳踏實地創新科研,利國利民心懷感恩

回國十年,栗世芳扎根科技創新基層,利用儲能技術和物聯網技術解決了北方地區散煤燃燒的污染問題,讓老百姓冬季供暖費用直降到城市集中供熱費用的1/3,實現了科技精准扶貧。該項目已經成功地挑戰了零下40℃的滿洲裡、海拔3688米的西藏高空地區,可以為部隊、學校、醫院、旅游景區、礦區、工業園區等地區提供熱源,做到不燒煤、不燒氣、不燒油,每年可以為國家節省數百億的財政補貼。目前已經成功地應用到了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東北三省及西藏等地區。

栗世芳帶領漢諾威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帶動企業發展,以國際領先技術創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依托公司的工程研究中心和國際先進科研資源,建設了一個圍繞著清潔能源集熱、儲熱、絕熱、超級導熱、均勻提熱、散熱及高效熱交換技術產業協同發展的服務平台,力爭通過內蒙古得天獨厚的清潔能源資源優勢及環境優勢,創造一個全新的智慧生態科技產業鏈,打造一個以儲能及清潔能源光熱技術綜合利用技術為核心的產業集群,為我國的節能減排、霧霾防治提質增效,為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栗世芳在發展企業的同時,還不忘回饋社會。她自覺主動回報社會,倡導和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做慈善事業的行動者,當愛心奉獻的傳播者。近幾年,個人累計向社會各界捐助資金60余萬元,特別是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積極和澳大利亞方面取得聯系,購買到150箱醫護專用免洗洗手凝膠,並在2月7日送達武漢人民醫院。為了及時購買這批物資,栗世芳直接從個人賬戶支付了所需費用。當國內疫情好轉,國際疫情開始嚴重時,她又積極給意大利、德國、阿塞拜疆等國家捐贈口罩。在疫情面前,她用行動詮釋了一個企業家的責任擔當和社會擔當,以愛心彰顯出僑界企業家的奉獻精神和大愛精神。 

(責編:徐玉涵、孫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