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基層建設
福建省僑聯扎實推進后疫情時代基層組織建設
2021年01月27日16:33  

黨的十九大以來,福建省各級僑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著力落實中國僑聯《關於新時代加強基層僑聯建設的指導意見》,堅持“兩個建設”,以“五有”為基,以“五好”為標,認真探索拓展創新組織建設的思路方法,務實、持續推動基層僑聯的拓面擴量和提質增效。

2020 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僑聯系統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依托組織網絡、主動施展作為,深入運用“黨建引領+組織保障+群眾參與+僑力聯動”的防控模式,在支援國內外戰“疫”行動中充分展現出僑聯組織體系健全、厚植基層、扎根群眾、運作有效和執行有力的獨特優勢。新挑戰催生新使命,經過抗疫一線實戰洗禮的新一批 20 多家基層僑聯組織應運而生,為后疫情時代的僑聯工作注入了新動能、新活力。

一、強基固本,推進基層組織應建盡建

(一)縱向到底拓展基層僑聯組織。為增進疫情期間同海外僑胞的鄉情聯絡和雙向交流,及時互通防疫資訊和對接捐贈物資,泉州晉江市僑聯結合梅嶺街道雙溝社區草田尾自然村海外僑親達 1000 多人的特殊僑情,因地因時制宜,主動聯合街道和社區,積極溝通祖籍當地的東南亞海外重點人士,在該村籌備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自然村僑聯小組,架設起海內外同心抗疫的“連心橋”。南平政和縣僑聯爭取街道和鄉黨委、政府支持,針對山區縣歸僑僑眷人數少的問題,創新基層組織設置形式,2020 年 12 月,在熊山街道和澄源鄉分別成立僑聯工作站,充實了基層工作陣地,為深入摸底掌握海內外僑情和今后成立鄉鎮聯合僑聯做好准備。

(二)橫向到邊延伸公益服務手臂。晉江市堅持加強僑界群眾思想政治引領,以服務華僑文教公益事業為支點,深化“基層僑聯(涉僑社團組織)+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工作機制,畫好僑界最大“同心圓”。繼在民辦職業高校、高級中學、小學設立僑聯組織后,2020 年 10 月,又在梅嶺街道的兩個社區成立了兩家幼兒園僑聯,實現涉僑內容上牆宣傳和僑聯服務網絡在各級各類重點僑校的橫向全覆蓋。在引導僑力興學育才的工作中,主動擴大僑聯“朋友圈”,積極發現、培養熱愛僑聯工作的好苗子,用僑胞愛國愛鄉精神鼓舞激勵師生們奮發進取。

(三)積厚成勢夯實“僑胞之家”陣地。省僑聯以成立各級基層僑聯為工作基點,依托其組織架構和資源條件,在全省范圍內同步指導、縱深推進“僑胞之家”建設與評級工作,並不斷結合新僑情新要求,研究更新考評實施標准,制定授牌與摘牌的過程動態管理機制,賦予“僑胞之家”新的時代內涵及寬廣外延。2020 年對申報“五好”僑胞之家示范點做到全覆蓋實地考察驗收,從用好華僑事務專項經費,推進同鎮、村工作場所共建共享,鼓勵涉僑企業家、社團領導和社會工作者兼任基層僑聯負責人等角度,對“僑胞之家”的功能化和陣地化建設進行細化分類指導。全年新評定省級“僑胞之家”75 個、示范點 44 個,累計總數分別增至 415 個和 120 個。經 2016 年以來的不懈推進,同各級基層僑聯組織相伴相生的“僑胞之家”建設更加標准規范,作為基層僑聯為僑服務、拓展聯誼的陣地功能發揮的更加充分,地方黨政部門給予了更多的重視支持,同基層黨組織和部門的黨建互聯互動及協作機制更加順暢。

二、深化載體,推進基層組織創新提質

(一)留住鄉愁打造僑史展示平台。把握“根”“魂”“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線,注重發揮好中央華僑事務預算專項經費在提升基層僑聯組織力、凝聚力和影響力上的撬動作用,將經費使用管理的工作重心放到加強和保障基層僑聯陣地建設的工作上來,大力倡導寓僑史文化展示、華僑故居保護等元素於各級僑聯“僑胞之家”的創新發展體系之中。清末名人劉冠雄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故居,被福建省僑聯活化利用為“福建華僑主題館”。該館圍繞“福僑文化工程”品牌建設,立足拓展福建華僑歷史、人文、教育內涵,構筑既包括福建僑史、華僑精神展示、百國百僑百物展等固定展覽,又開辟有海外青少年華文教育課堂、涉僑刊物圖書角、海外中餐文化展示廳等元素的“僑胞之家”,努力打造福建海外僑胞共同的精神家園。2020 年 1 月,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鳳翔村僑史館在馬來西亞愛國華僑的祖屋落成;9 月成立的漳州平和縣崎嶺鄉南湖村僑聯,發動旅外鄉賢集資,將海外華僑土樓故居重修為華僑鄉情館,邀請馬來西亞新僑回祖籍地祭祖省親,追憶先輩生活足跡;10 月,南安市樂峰鎮依托僑聯會所建成 300 多平方米的僑史館;12 月,兩個福建省級“僑胞之家”示范點所在地,以僑史陳列館為鮮明符號的寧德屏南縣屏城鄉村頭村及南洋風貌建筑眾多、歷史遺存豐富的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東張村,獲評 2020 年度“福建省僑鄉文化名村”。這些承載了源遠流長僑鄉文化的載體,深刻展現了華僑風採貢獻、孝廉家訓等“僑”的蘊義與特質,是傳承弘揚華僑精神和優良傳統,聯結家鄉與海外,維系新生代僑胞同先輩祖地血脈親情的重要紐帶,已成為地方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研學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充實內涵發展直屬團體會員。一是成立行業社會團體僑聯。為提升團體會員工作活力,促進基層組織建設同服務新僑創新創業工作的緊密融合,2020 年 11月,省僑聯引導發動新僑和歸國留學人士較多的福建省眾創空間協會成立全省首家省級行業性社會團體僑聯,以精准搭建面向海歸人才的服務平台,推動僑界人才、科技、資金和項目資源的流動共享與成果對接,幫助新僑人才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形成人民團體和協會組織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創業企業孵化成長的常態機制及工作合力。目前協會僑聯為主創設的“僑創沙龍”活動品牌,已成功試運行並獲創業新僑歡迎。二是布局重點機構組織建設。廈門市僑聯同省僑聯密切聯動,積極運用經濟特區作為海歸人員創業熱點城市和人才高地的優勢,加強同中國科學院兩家直屬機構城市環境研究所和海西研究院廈門烯土研究所在僑界人才培養推薦、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項目成果產業化領域的合作。2020 年 12 月,省僑聯在中科院城環所授牌設立“新僑創新創業服務聯系點”,成立兩家機構僑聯組織的籌備工作已在緊鑼密鼓的展開。三是拓展同高校的合作層面。2020 年 10 月,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三級僑聯聯合在福州大學、閩江學院授牌成立閩僑智庫研究中心,旨在建立“地方僑聯+屬地高校+智庫平台”機制,共同打造“五大平台”(校地僑聯共建、涉僑信息共通、新僑成果共創、僑界人才共榮、僑智咨政共贏),通過深化調查研究、促進互聯互通、傳播價值理念,展現校地智力服務新作為。

三、圍繞大局,推進功能型基層組織建設

(一)激發動能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社區既是聯防聯控疫情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基礎的防線,是基層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鄉鎮、街道僑聯在防疫工作中,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在引導科學防疫、提供志願服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進一步摸清了各社區的僑情,乘勢新成立了多家社區僑聯組織。福州市鼓樓區和寧德古田縣還在居民人數多且符合條件的較大住宅區(樓盤)創新成立僑聯組織,將工作觸角延伸至一線僑界群眾,小區僑聯工作者兼行“社區網格員”職責,成為協助政府推進社區各項服務工作,開展僑情普查、共筑疫情防控堅強堡壘的一支廣受好評的活躍力量,也探索出一條基層僑聯組織嵌入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的新路子。

(二)夯基壘台增強為僑服務能力。2020 年,全省各設區市僑聯積極輔導支持 30 多家條件成熟的鄉鎮僑聯分會和村(社區)僑聯小組升格為僑聯。福州市和福清市僑聯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分批指導推動福清市所轄的 20 個鄉鎮(街道)僑聯分會升格為聯合會,輔以基層僑聯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審批賦碼的保障舉措,使其能夠更加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有效激發了海外僑親關注家鄉、支持家鄉的熱情。寧德霞浦縣僑聯成立法律顧問委員會,深化涉僑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協助因疫情滯留在國內的僑親咨詢辦理商務、民事涉法事務。莆田市城廂區僑聯主動呼應疫情防控下的僑胞健康需求,在華亭鎮華亭醫院成立全省首家醫院僑聯,為僑界群眾開辟醫療健康服務“綠色通道”,讓他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僑聯和鎮法庭聯合成立涉僑和出國人員權益糾紛調解銜接工作站,並借擴展調解銜接聯絡點之機,在田邊、汀港和汀岐三個村成立了僑聯組織。

(三)明晰定位助力地方鄉村振興。省、市僑聯在推進基層僑聯和“僑胞之家”建設工作中,注重引導僑界群眾融入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在城鄉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產業振興中充分展現僑界群眾的力量,進而獲得黨委政府更高層面的重視,提升組織影響力。一是扶貧和產業幫扶並重。2020 年是省僑聯實施“百僑幫百村-聯村助戶”專項幫扶活動的第三年,也是收官之年。全省僑聯系統將疫情影響轉化為攻堅動力,結合因疫致貧群體加大濟困力度,共結對幫扶 2707 人(戶、項),開展貧困戶技能培訓 20多場(次),籌措發放資金 161 萬元。同時,廣泛發動僑力做好鄉村產業幫扶項目的接續啟動工作,推進前期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無縫銜接。積極發動僑企僑商採取採購、包銷、委托加工、眾籌定制等形式帶動銷售,協助發現培養僑眷中的“經濟能人”,幫助農業合作社、種植養殖戶等對接市場,先后在寧德市蕉城區、壽寧縣、柘榮縣和南平順昌縣、鬆溪縣等地扶持了 7 個農業產業項目,直接引導投入產業扶貧資金 400 多萬元,調動和激發了農村歸僑僑眷創業增收的內生動力。二是主動服務地方中心任務。龍岩市新羅區東肖鎮是閩西著名的老區和僑鄉。龍岩市重點項目龍岩大道建設工程的征遷項目中,涉及該鎮菜園村的僑房數量眾多。菜園村僑聯主動作為、因人施策,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代僑胞尋找合適的委托人,用熱誠嚴謹、一絲不苟的作風贏得華僑的信任、理解與支持,共幫助 35 戶華僑完成房屋測量、簽約和騰房,有力服務了當地中心工作。村僑聯還結合項目征遷進度和美麗鄉村建設布局調整,同鎮村黨組織、鎮僑聯共同構建“黨建引領+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配合政府做好以打造紅色文化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驅動力的產業規劃,發揮了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主力軍的作用,為該村獲評“福建省級生態村”做出了重要貢獻。三是助推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三明市明溪縣是知名“內陸新僑鄉”。該縣沙溪鄉僑聯積極實施“回歸工程”,側重從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產業發展兩個方面發力,助推鄉村振興。近年累計引進海內外華僑 200 余萬元資金投入助學濟困和社會公益事業,宣傳發動歸僑僑眷參與推進村庄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村建設。在“僑胞之家”設立洽談室,配合當地引進瑤奢村鄉賢投資 2000 萬元回鄉創辦豐年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發展產、供、銷一體化的柑橘種植新型生產經營模式,建設起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的“扶貧車間”。

來源:福建省僑聯

(責編:徐玉涵、邱王紫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