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四)
黃錫璆:國之所需,吾之所向
2021年01月21日14:07  來源:中國僑聯

黃錫璆,1957年從印度尼西亞歸國。1964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分配至設計院工作了五十六年。1984年考取公派留學,赴比利時盧汶大學留學深造,以醫院建筑規劃設計為研究課題。1988年獲得博士學位。心懷拳拳赤子之心,義無反顧毅然回國到原單位,開展醫療建筑的規劃設計與研究工作。他堅持投身於設計一線,努力將國外先進的醫院設計理念與技術與我國國情相結合,開拓創新,為推動我國醫院建筑規劃與設計的發展,縮短我國醫院設計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差距做出了積極貢獻。

開拓創新,推動中國醫院設計現代化

黃錫璆提出醫院系統工程的綜合優化理念,從空間布局、診療流程、醫療環境、環境安全、新技術新裝備的配置等全方位實現醫院設計現代化。

倡導醫院總體規劃。運用矩陣排列原理對醫院各功能科室進行排列組合,採納先進的方格網式交通模式,並運用醫院主街概念,實現醫院流程精益化。提出適合國情有利節能、高效的半集中式建筑形態,已為國內眾多醫院建設廣泛接受並採納。

汲納先進醫院設計概念與服務模式。項目設計中先后採納日間手術部概念,生物潔淨手術部(多通道式或中心供應區式),多通道式放射影像科,開放空間化驗室,組成物配中心的后勤科室,以及新近分級診療的急診中心布局等。

導入醫院環境安全體系。承擔國機集團“安全醫院”課題研究,並推廣應用。在國內醫院項目率先使用減震墊結構,在急診中心預設應急空間等,提升醫療設施安全性及應急能力。

引進配置先進技術及裝備。從80年代起相繼把太陽能熱水系統、減震隔震系統、氣送管道物流傳輸系統、機器人物流輸送系統、藥物配送系統、污衣管道傳送系統、醫院垃圾管道收集系統、自動管道除塵系統、病床床墊清洗消毒系統等引入醫院設計。近年緊密結合IT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醫院智能化水平。

關愛社會,推動改善貧困地區基本醫療設施工作

黃錫璆受聘於世界銀行,作為加強中國貧困地區基本服務及衛生區域規劃區Ⅲ、Ⅳ、Ⅷ及中等城市(沙市、洛陽、常州)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共5個衛生項目基建顧問,隨工作組赴偏遠項目地區考察調研、評估審查、技術咨詢。

抗擊“非典”,主持小湯山醫院設計及規范編制

2003年“非典”流行暴發,接到北京政府的緊急任務,黃錫璆主持設計了小湯山應急醫院,運用標准化設計方法,嚴格潔污分區分流,控制氣流定向流動。抗擊“非典”小湯山定點醫院的建成並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北京市非典患者的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和感染率,北京市非典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受衛生部委托編制《非典應急醫院設計要則》發往全國,並將設計圖紙無償發放給天津、大連、南京、內蒙古、福州等外省市地區。因此,被授予“中央企業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非典”結束后,黃錫璆同志並未停止對傳染病醫院的研究和實踐。受住建部、衛生部委托,在國外資料零散的情況下主持編制我國首部國家《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新冠疫情戰役打響,再次請命奔赴第一線

在全國人民共慶新春佳節、共享闔家團圓之際,新冠肺炎疫情急劇發展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2020年1月23日,農歷臘月二十九,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在武漢建設專門醫院的命令下達,目標是10天建成一座床位達1000個的大型醫院,用來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作為79歲高齡的老人,黃錫璆同志積極響應黨中央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斗號召,在1月23日上午向黨組織遞交了親自手寫的抗擊疫情請戰書,他在請戰書中寫到“與其他年輕同事相比,家中牽挂少,具有‘非典’小湯山實戰經驗”,表達了願隨時聽從組織安排趕赴前線、參加疫情抗擊工作的決心。同日,擔任中國中元應急技術專家組組長,對武漢火神山醫院設計進行技術指導。在他的帶領下,時隔17年,小湯山設計團隊再次集結,在接到武漢建設局的請求支援信函當日下午將修訂完善的小湯山醫院圖紙送達。除夕早晨他又手寫設計要點及時傳真對方。設計團隊成員為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提供24小時的技術支援,並持續關心、提出建議,獲相關單位好評。黃錫璆同志整個春節假期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堅持到崗工作,指導多項應急醫療項目設計工作。在疫情期間,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托,主持編制完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救治設施設計導則(試行)》。受中國工程建設標准化協會委托,主持編制完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准》。

17年時間,黃錫璆同志經歷了時代的巨變,初心未改,面對危難的關鍵時刻,依舊為國之所需逆行而上。

(責編: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