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八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三)
陳寬:因為有夢,所以風雨兼程
2021年01月20日14:10  來源:中國僑聯

如果不是那位教英文的馬來西亞老師對他說“you are bound to become somebody(你一定會出人頭地)”,如果不是博士生導師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對他說“如果有心裡非常想做的事,你就應該去追逐它”,美國華爾街可能會多一位聰明的年輕人,而中國卻會少了一家致力於將AI應用於醫療行業的科技公司。

心懷夢想,學成歸來

15歲的陳寬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新加坡讀高中。高中畢業,他來到美國的芝加哥大學讀經濟學。本科畢業以后,留在母校直接攻讀金融學和經濟學雙博士,而在讀博期間,他放棄了雙博士學位,決定休學回國創業。他想要用學到的技能,用AI技術和數學模型去改變或改善一些社會現象,讓數學模型帶來實際的社會價值。見到導師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時,他說了准備休學回國創業的想法。赫克曼告訴了他一句箴言:“如果有心裡非常想做的事情,你就應該去追逐它。”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在創業早期,國內還處在AI浪潮爆發的兩年前,醫療人工智能並不為大眾所知,創業其實很難。他和聯合創始人王少康跑了全國的三四十所醫院,當時大多數醫院都把他們當作騙子,話沒說完就被趕了出來,隻有一家醫院願意合作。

為了離客戶近,為了省錢,他帶著團隊租住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外的一棟破舊的居民樓裡,他們每天和醫生在一起,了解醫生真實需求,根據客戶需求研制出了國內第一個可用於醫療影像的AI模型。

選擇醫療行業的原因是:AI對於醫療行業,相較於其他行業而言,是更具有社會價值的一件事。醫療資源永遠是稀缺的,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很多患者可能得不到特別好的治療。人工智能的一個巨大價值就是通過技術讓醫療資源均質化,讓不同地方的人享受到相對平均的醫療資源。陳寬埋頭做事,跟著團隊默默的開發產品、訓練模型、提升產品的識別准確率。他說,創辦企業就是想把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商業化運作的方式去回饋社會,真正為社會、為民生創造價值,在這之中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科技報國,創造價值

2016年1月他創立了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秉承“用先進的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信念,利用深度學習技術,發展包括AI部署管理平台、AI大數據挖掘科研平台以及AI臨床應用平台在內的醫療AI全流程平台,打造醫療質控、健康管理以及科研創新等醫療AI產品,切實為政府、醫療機構、醫生、患者提供先進性、智慧化、系統化的服務,真正做到“推動科技,想醫所想”。4年來,陳寬帶領團隊在產品研發、營銷體系和建立AI+醫療的新模式中不斷探索創新,通過完善的科研研發體系,尋找到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的切入點,研發出工業級的醫療AI產品並逐步推向市場。

截至2020年3月,推想科技執行點已經覆蓋全國33個省級行政區。拓展中國醫療市場的同時,完成了北美、亞太以及歐洲的戰略布局,推想醫療AI服務已覆蓋全球10個國家,合作醫院近400家,平均日AI質控運算超過53000例,完成總病例數已經突破16000000例。

面對疫情,全力奮戰

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各地。早在春節前,他帶領的推想科技迅速成立“肺炎特別版本攻堅小組”全力投入研發,率先和武漢同濟醫院、武漢中南醫院、深圳三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等重點醫院的院長和負責人聯系,了解相關需求,根據臨床需求升級開發新冠肺炎AI產品,為疫情公共政策的決策管理作出貢獻。

2020年2月底推想科技獲得歐盟醫療器械CE認証,是目前中國胸部AI產品的首個CE認証。他帶領推想科技積極響應國家抗疫“走出去”的號召,於3月4日與日本最大的遠程影像診斷領域龍頭企業DoctorNet達成合作,助力日本疫情防控。3月16日,意大利羅馬生物醫學大學醫院正式安裝啟用推想輔診系統支持該醫院防疫體系,雙方簽訂了續用協議,並以其為中心擴大了使用范圍。3月30日,上線美國托馬斯杰斐遜大學醫院,第一次採取了“雲上線”的方式。4月7日,上線德國耶拿大學醫院,在德國東部進行輔助診斷。同時,即將在俄羅斯十余家醫院投入使用。4月初,也贏得了歐盟的10家醫院AI系統的招標項目,用先進的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全世界共同抗擊疫情。

他帶領下的推想科技在此次抗疫過程中得到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國信通院、中放學會、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上海經信委、上海人工智能協會等相關部委、行業協會的推薦,與醫院和科研院所立項新冠肺炎科研項目34個,其中8個為省級政府資助項目。累計科研投稿數量達到19篇,6篇已見刊,其中一篇發表於醫學界頂級SCI期刊《JAMA》,影響因子為51.27。

他帶領的推想科技在此次抗疫過程中全力奮戰,利用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結合CT幫助醫生篩查新冠肺炎患者,提示風險,提高效率,降低院內交叉感染風險﹔幫助醫院在短期內迅速完善新冠肺炎診斷體系的建設,促進新冠肺炎診斷流程合理化以及診療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提高醫院綜合救治能力與醫療安全。

(責編: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