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南京市“兩會”,在全市廣大僑界群體中引發熱烈反響。面對罕見的疫情沖擊和復雜的外部環境,南京市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書寫了“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的精彩篇章。近日,記者深入古雄社區僑聯,探訪南京唯一的華僑村——華興村,傾聽歸僑后裔黃斌幾十年來親身經歷的感悟。
“依家嘅變化真嘅系太大了,呢個系我發夢也想唔到嘅(現在的變化真的是太大了,這是我做夢也想不到的)!”這是板橋中學的退休老師、今年75歲的黃斌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用廣東話發出的一句感慨。
黃斌祖籍廣東新會,父親黃榮念是上世紀30年代的墨西哥歸國華僑,扎根雨花台區古雄街道華興村興業救國。從小就在華興村長大的黃斌,見証了古雄街道的發展歷程,見証了小康路上的“古雄蝶變”。
藍天更多了
多年前,黃斌曾去美國費城探親,逗留了一個多月。費城的芒特公園、中國城等地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碧藍如洗的晴空、連綿不斷的青山綠樹,還有那花園般美麗的居所,他當時就想:“美國注重環保,我們大板橋地區什麼時候也能這樣?”
蓮花湖碧空如洗
“板橋地處南京郊區,污染較重,經常是雨天出門一身泥,晴天進門一身灰。”黃斌感慨道,近幾年,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政府對環保的嚴格管控,街道對民生工程不斷追加投入,古雄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天更藍、水更綠、樹更青。美麗的蓮花湖四季鮮花盛開,我家小區附近新建的新林市民廣場,更是成了我們這些退休老人健身休閑好去處。從國外回來的親友也連連感嘆,這裡根本不是他們記憶中的模樣了,生活環境比在美國還好。”
生活更好了
1945年出生的黃斌是“僑二代”,17歲回鄉務農,直到1971年被推薦到板橋小學當老師,黃斌扎根教育一線,最后在板橋中學的教師崗位上退休。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華僑政策得以逐步落實,黃斌家的生活也一天天好了起來。2007年,華興村因板橋新城的建設而整體搬遷,如今村民們全都住進了環境優美的新林芳庭小區,生活質量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新林芳庭小區
“我們老兩口已經退休了,經濟上沒有任何負擔。如今,我和老伴不但學會了上網,還學會了網購和用微信,每年還會出去旅游幾次,看一下祖國美麗的風景。我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足,黨的政策好,政府部門落實得好!”說起現在的生活,黃老師露出了微笑。
談及近幾年的變化,黃老師饒有興趣地說:“原來出門都帶著錢包,裡面塞著銀行卡、現金,現在一個手機統統搞定。以前出門打車是人等車,現在是車等人。手機直接預約,隨便什麼時候都能打到車。”說到這裡,黃老師還高興地揚了揚手機。
設施更全了
教師出身的黃斌始終關注教育。在他的記憶裡,從前這裡的學校不但條件簡陋,而且教育水平也落后,與市區的學校差距很大。近幾年,古雄街道的中小學和幼教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名校“聯姻”的中小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包括金地力小、金陵中學華興實驗學校等。“如今學校的硬件和軟件條件都上了台階,絲毫不遜色於市區重點學校。”有著30多年教學經歷的黃老師自豪地說。
“過去生個病很麻煩,‘小病治不好、大病治不了’是郊區醫院的軟肋,偌大的板橋隻有一個衛生院,醫療條件可想而知。如今,古雄街道終於有了雨花醫院,社區還有便民門診,看病開藥非常方便,醫保政策也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負擔,醫病無憂是我們最好的福利。”談到醫療,黃老師不由得發出了感慨。
便利的交通路線
近幾年,古雄街道的交通建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平坦而寬闊的林蔭大道取代了以前狹窄而高低不平的馬路,多條線路的公交車可以到達每個小區,板橋人盼了多年的地鐵也終於有了確切的消息——S2號線通過板橋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一切變化,都讓黃斌欣慰不已,他還專門“賦詩點贊”——“如今板橋遍通衢,交通優化促經濟﹔公路地鐵齊奮進,百姓出行路更寬。”
政府更關心了
作為歸僑后裔,黃斌曾經歷過這身份帶給他的痛苦,如今他則感到自豪。他說:“‘十三五’期間,作為古雄社區華興村的僑眷,華僑政策充分落實帶給我自豪感,華興村史料陳列館也建立起來了,旅居世界各地的與華興村有緣的華僑、僑眷回來看了之后,都有了回家的感覺。”
僑史館
古雄社區黨總支十分重視僑務工作,近年來連續組織多屆華僑、僑眷聯誼會,2020年12月,社區僑聯組織“三位一體”模式落地,同步成立僑聯、僑胞之家、僑聯黨小組,不僅加強了僑界群體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提高了僑的地位。華興的僑胞、僑眷充分感受到了黨的關懷和溫暖。
古雄社區僑聯第一次代表大會
華興村史料陳列館是黃斌和夫人經常去的地方,每次參觀后他們都會有不同的感慨。黃老師動情地說:“通過對村史的回顧,再看看今天的巨變,我每次都要說,小康路上,我們越走心裡越敞亮。”
家風村風熏陶居民群眾
上世紀20年代,幾個年輕華僑回到祖國,在南京板橋鎮購建田地,創辦了“華興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這個記載著中國人興國之夢的小村子,有一個寓意深長的名字——“華興村”。
作為南京唯一的華僑村,古雄街道近年來持續加強百年僑村良好家風、村風的傳承。街道不僅專門建設了一座華興村史料陳列館,還不斷以華僑興業興國的精神,影響熏陶居民群眾。街道的僑鄉文化品牌,頻頻被人民日報等國家級報刊點贊肯定。
家風館
與此同時,古雄街道歷經十年建設,把一個昔日郊區的邊遠片區,打造成為一座現代化新城。正如去年11月底雨花吾悅廣場開業時,商場負責人、新城商業管理集團副總裁錢文虹所說:“吾悅廣場已成為古雄街道地標性配套商業,我們將不斷為區域經濟發展賦能、為古雄居民生活添彩。”
黃斌的數十載親歷,見証了古雄的大美蝶變,揭秘了“百年僑村”的幸福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