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顧

(第十期)

2020年12月

法國華商在困境中化危為機
(僑胞說·我在海外這樣渡難關)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年12月23日13:34

開業於一六八六年的波克普咖啡館是巴黎市內第一家咖啡館,目前已停業。
  受訪者供圖

本期看點:自10月中旬以來,歐洲各國的感染曲線不斷攀升。目前,全歐范圍內約有800萬確診病例。其中法國有近200萬例,死亡人數已超過5萬。

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國第二波疫情高峰已經過去,但新冠病毒仍廣泛存在。

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

11月,法國政府發布相關政策,決定“二次封城”,為期一個月。法國衛生部長韋蘭透露,在法國首都地區,每15分鐘就有一位患者被送進醫院接受治療,每30秒就會有一位民眾確診感染。

面對突如其來的第二波疫情,除了禁止一切“非必要”外出、出門需填寫“証明”隨身攜帶、取消所有公眾聚會之外,法國政府表示,還將關閉所有“非必需”性質的商業場所。

當前,法國的第二波疫情高峰已經逐漸過去,但在法國從事貿易業、旅游業和留學教育業的華商大都被迫關閉門店。

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任俐敏表示,今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疫情的反復給華商帶來了致命打擊,虧損嚴重。“這次封城之后,人員流動大大減少,很多行業難以為繼。”

在法國經營著15家連鎖店的華商倪朝文已經關閉了所有門店。“這一波疫情太突然了,我們積壓了很多庫存,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營業。”

“最近在和房東溝通,一些門店的房東表示,可以減免1-2月的租金,但這完全取決於房東本人的意願。”法國政府每個月按原有工資的70%對停業的員工進行補助,最低1200歐元。

倪朝文的門店遍布法國,共有員工約120名,最近他在與各地房東進行溝通,盡量爭取減免部分租金。“法國第一波疫情時,我們沒受到這麼大的影響,中國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提前從中國進口了物資,保証了供應鏈。但這次忽然關閉門店,一切都措手不及。”

根據法國關於封城的防疫規定,餐館可在嚴格遵守新版衛生議定書的條件下,按正常營業時間開門。

雖然允許餐館經營,但不少中餐館老板還是一臉無奈。

“剛解封時帶來一輪餐飲消費回暖,但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尤其是晚上,氣溫降到5℃,室外用餐又沒有暖氣,享受變成了煎熬,即使開門也沒多少顧客。”巴黎一中餐廳老板王先生說。

部分華商逆勢尋找新商機

海外華商依靠“三把刀”起家,他們吃苦耐勞,逐漸站穩腳跟。現在,很多華商已經實現了從“打工者”到“老板”的華麗轉身,在餐飲、服裝、零售領域打下一片天地。

然而,這些行業在疫情中都深受打擊。

“因社交限制,海外華商較為集中的餐飲業損失慘重﹔疫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流通,貿易行業受阻﹔出行量減少,服裝零售等行業人流帶動效應受限。”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成玉說。

法國封城期間,華商們多數選擇等待法國政府的進一步通知,但也有部分華商選擇轉行。

方文龍在巴黎13區經營著一家800平方米的廣告牌制作廠,“雖然現在可以正常開門營業,但受到疫情影響,其他行業不能營業,所以幾乎沒有客戶上門。”

方文龍和兩位華商朋友經過討論,決定向建筑業轉型,“建筑業在疫情中所受沖擊最小,從物資採購到施工裝修,我們將考慮提供全產業鏈的一體化服務。”方文龍說,“我們想走出困境。”

“從海外華僑華人發展的歷程來看,他們一直善於在危中尋機。”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主席李明歡說,“比如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東南亞相當一部分華商從商業貿易轉向實體經濟。”

“再比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華商就曾逆勢擴張,收購了很多當地人的品牌和企業,又新開了一些酒吧、餐館等,使歐洲華商經濟迎來新發展。”

李明歡表示,在疫情中,華商在不斷轉型升級的同時,要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在經濟復蘇中尋找新機遇。

轉型升級做好融合

“這一波疫情結束,不代表疫情徹底結束。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我們必須要做好長期應對的准備,目前這是對華商最大的考驗。”法國華社促進會執行會長孫洪元說。

歐洲疫情仍十分嚴峻,當今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華僑華人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形勢。海外華商的轉型升級是應對疫情的必然選擇,融合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融入國外經濟生態環境是關鍵所在。

“目前,法國華商普遍聚焦中國市場,尋找商機。比如在紅酒、美食等領域,積極與中國市場進行合作。還有一些華商迅速建立了口罩廠。”楊成玉說。

對於海外華商而言,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但要思考好轉向哪裡,怎麼轉。

“首先,華商要將自己定位為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對接人’。海外華商的優勢在於‘華人標簽’,華商應及時了解海內外市場,利用好國內國外雙循環發展模式。當前中國在擴大國內消費市場,這裡潛藏著巨大商機。”

“其次,華商要在海外謀求高附加值的突破。當前海外華商自有資金、社會資源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在轉型中,他們應積極尋求高附加值的加工業、物流與旅游等高端服務業。”楊成玉補充道,“除在異國他鄉經商外,華商也可以尋求政治、藝術等領域的多元化發展。”

就未來發展狀況而言,李明歡認為,華商隻有更積極地參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為當地經濟復蘇與發展做出貢獻,方有望改善所處大環境。

“華人需要注意‘融入與發展’的關系,不要隻顧自己發展而破壞當地的商業生態平衡。對華商而言,隻有主動融入居住國的大社會中,融入所在國的經濟之中,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獲得最為有益的生存環境。”李明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