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職業經理人、前萬科高管、馬拉鬆愛好者、優客工場及共享際創始人……出生於1969年的毛大慶總是在嘗試各種可能。他是設計師出身,先后履職地產知名公司凱德與萬科,曾獲“中國馬拉鬆年度人物”、“CCTV體壇風雲人物”。如今,他創辦了享譽國內的知名眾創空間品牌——優客工場。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者,毛大慶愛思考喜折騰,永不滿足,永遠在奮斗的路上。
履職知名地產公司
2002年,33歲的毛大慶帶著3000美元現金,從上海空降到北京,在王府井附近一個賓館的地下室裡,作為首席代表開始籌辦凱德置地在北京的第一個辦事處。作為第一個員工,一切從零開始,從注冊外商投資企業代表處、銀行開戶、外匯的結匯、設立一家公司,一個一個把員工招進來組成項目班子,一直到凱德置地在北京發展至數百億元資產規模。
毛大慶出色的職業能力被王石看上,2009年,毛大慶離開工作了14年的凱德,進入北京萬科接任北京總經理一職。進入萬科的第二年,毛大慶就把北京萬科帶到了北京市場第一的位置。6年后,北京萬科年營收從43億元拉升到200億元。期間,毛大慶帶領北京萬科相繼開拓了商用地產板塊,以及全面啟動了產業地產、養老地產、社區商業等創新業務。毛大慶在北京萬科期間,創建了代表北京萬科的“長陽模式”,在萬科成立30年之際,作為萬科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的標杆之作,助力了萬科集團戰略的進一步落地。
2014年9月9日,阿裡巴巴在美國紐交所敲鐘上市,當天總市值達到2314億美元,位列當時中國上市企業排名第3位,一舉超越早他30年創業的萬科總市值。一個晚到了30年的企業剛一上市市值就超過了萬科?這讓時任萬科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的毛大慶非常詫異。
“什麼東西會比較具有顛覆性?隻要你能制造出一個,你就有機會顛覆。人是唯一的價值點。”當時,還是萬科集團總裁的郁亮與毛大慶交流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一年之后,在萬科最好的時候,毛大慶決定放棄副總裁的職位,選擇冒險創業。
轉變賽道 創辦優客工場
2015年,46 歲的毛大慶離開工作20余年的房地產行業,從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任上辭職,褪去明星職業經理人光環,轉身涌入“九死一生”的創業大軍。尊崇內心的選擇,毛大慶向業內發出了“時代召喚、個人追求、生命完善”的個人宣言,扎根於辦公空間的道路上。走過4年時光,毛大慶打造出了中國聯合辦公首個獨角獸企業——優客工場。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創新是對傳統已有事物的大幅度改造、改良甚至於顛覆乃至革命,而並非發明那麼顯性。毛大慶頭頂凱德、萬科等大公司光環之下,出來創業這幾年他也遭受了各式非議。在毛大慶看來,趕上“雙創”的時代大潮,作為一個成熟的職業經理人,與其觀望不如體驗,從而去推動社會進步和實現個人價值。
現在的優客工場已經成為共享辦公行業的獨角獸,在全球44個城市布局了超過200個辦公空間,搭建起了一個嶄新的聯合辦公生態帝國,總管理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目前,優客工場已完成C+輪融資,估值超過110億元人民幣,優客工場上市已經進入倒計時。
創辦優客工場的時候,毛大慶已近半百天命之年。為什麼中年創業?在毛大慶看來,辭職創業,心態完全歸零,是一場從0到1的美妙過程。多年的地產職業經理人生涯,讓他更早嗅到了機會的味道。這個社會越來越多元化,年輕人對於消費的體驗的要求越來越不一樣,這要求房地產的產品能夠承載多元化的、豐富多彩的、新興的年輕人他們要的東西,他們要的內容和符合他們未來社交、工作、學習的東西。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毛大慶認為,創新型產業將層出不窮,如何為創新者賦能,為創業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都是房地產行業在這個時代必須承擔的責任,聯合辦公就是時代責任最佳的表達方式。
聯合辦公領域是一條沒有任何前鑒的商業路徑。打磨產品的時候,針對的是一座座空置閑置的陳舊樓宇和廠房如何改造,一群充滿激情卻猶疑的創業青年如何能夠得到幫助,以及如何連接一家家創意迸發卻資源匱乏的創新企業。
之前在做土地溢價的時候,毛大慶比拼的是怎麼能拿到更便宜的土地,或者更便宜的錢。然而,在當下做服務和輕資產類地產空間內容創新時,更需要比拼的是房子價差、服務、流量、金融等資源,在以房子為生產資料的情況下,通過運營進行深度綁定和結合,最終通過用戶創造更高更多市場價值。
眼下中國的社區電商大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的生活社區,而在一二線城市中,生活社區社交關系相對較弱,人們在辦公空間裡則擁有很強關系,所以辦公場景很適合社區電商的切入。除此之外,社區電商憑借其社交屬性,還可以促使空間內的會員將其親朋好友拉進社群,產生購買行為,由此形成線下用戶到線上端用戶的裂變增長。
優客工場以會議室、咖啡廳、健身房等空間供應鏈為核心,完成第一次“人”的裂變——不僅社區內的會員可以享用優客工場的空間服務,還可以吸引以社區為圓心半徑一公裡內的潛在用戶。而人、財、社區電商等等這些非空間供應鏈,則可以讓優客工場能夠輻射到更廣泛的人群,完成第二次“人”的裂變。這也是優客工場從最初的幾萬會員發展到如今的幾十萬會員的裂變路徑。
打破人生天花板
今天看來,毛大慶覺得優客工場本身的商業模式僅僅是一個探索的開始,公司也才成立了四年的時間,對於未來城市的辦公服務,以及由此所衍生的企業服務等等這些問題,他的探索還遠遠不夠。
同時,他也意識到,還有一大批未來的辦公用戶,他們的公司組織形式、生產形式和生產力要素的配置形式,正在不斷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其實遠遠沒有達到穩態。作為服務商,他非常關注用戶的變化,因為用戶正處於日新月異地變化過程中,所以優客工場也在不斷地更新。這種變化背后的原因在於一系列技術革命的突破,比如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這些技術突破將反射成為用戶的辦公需要、企業服務需要、資源鏈接需要,以及創新融合需要。當這些因素沒有達到一個明確、清晰的架構時,優客工場也要隨之改變。本質上看,優客工場其實是一家技術驅動、需求驅動的公司。
因為做了優客工場,毛大慶感覺自己打破了天花板,一下子人生顯得特別開闊,此前他一直備受抑郁症的困擾。對於毛大慶而言,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紀念的,他也因此更加敬重那些所謂成功或者失敗的企業家們,以及更理解企業家精神的不易與擔當。如果不是無數企業家們嘔心瀝血與孜孜以求,社會的進步是無從談起的。他覺得創業者可能都有一個共性——不停折騰。隻有特別喜歡折騰的人,才可能干出創業這樣的事兒。
生活中的毛大慶從44歲開始愛上了跑步,從馬拉鬆中學到了樂觀和忍耐。即使自己一手創辦的品牌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即使跑過了全世界幾百個馬拉鬆,那些只是結果罷了,結果一出,一切轉瞬,即刻歸零。
回過頭看,毛大慶認為今天的共享辦公——也就是優客工場在做的事情,還僅僅是一個開始的形態,要想實現真正的顛覆與創造,他認為這個行業恐怕還得有十年的培育期要走。下一個十年的創業馬拉鬆,毛大慶已蓄勢待發,時刻准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