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引得四海關注,
兩江環抱、南濱大道雲集八方精英。
11月19-21日,2020重慶英才大會——創業中華·華僑論壇在渝舉行。
首屆華僑論壇採取線上+線下方式舉辦,為當下各領域專家相互交流探討提供了最佳方案。20日上午,中共重慶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李靜,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秋良,中國僑聯副秘書長、經科部部長趙紅英,華僑大學副校長劉塨,華僑大學校董、澳大利亞工商聯合會創會會長陳展垣以及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市教委、市商務委、市政府外辦、重慶經開區有關負責人出席論壇並共同為論壇啟幕。重慶市政協副主席、致公黨市委會主委、市僑聯主席張玲主持論壇活動。
李靜表示,當今世界,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和人才的支持。舉辦“創業中華·華僑論壇”是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關於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作出的務實舉措,要以僑為橋,為重慶高質量發展聚智匯力、聚勢賦能。要珍惜“創業中華·華僑論壇”這一品牌,以論會友,不斷深化部市、市校合作協議,將重慶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與中國僑聯的品牌工作、僑務資源,華僑大學的科研實力、校友資源有機結合,共創活動品牌,共謀務實合作,共享發展成果。
趙紅英代表中國僑聯、萬立駿主席向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她表示,首屆華僑論壇在渝舉辦,是中國僑聯“創業中華”品牌與重慶英才大會的有機結合,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僑務工作和人才工作論述的具體體現。希望廣大僑界朋友,把握發展機遇,多到重慶開展交流、對接項目,在對話中求共識、在共識中謀合作、在合作中創共贏,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中展現作為、實現夢想!
論壇邀請函一經發出就得到海內外僑胞和各領域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並收到海內外僑界專家的火速回應。
“我們不僅要以光的速度來建設高樓大廈,更要以光的能量導入國內外優秀人才。”中國僑聯海外顧問、阿聯酋川渝商會會長余時立認為,本次活動舉辦得非常及時和必要,它將為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匯集重慶智庫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阿聯酋川渝商會十分願意為川渝兩地建立海外人才網,充當排頭兵。
“此次論壇讓海外華人華僑深深感受到重慶市委、市政府對華人華僑的重視與肯定。”澳大利亞華人金融專家協會會長、澳大利亞川渝科技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曾毅,通過視頻連線表示,將積極發揮海外聯絡處的作用,關注重慶的科技經濟發展,匯聚僑心、僑力、僑智,搭建重慶市經濟政策海外信息咨詢的平台,助推重慶與澳洲的信息往來及經貿交流。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僑商聯合會會長、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在香港,中國僑聯海外委員鄭宏業在英國、李福全在德國,以及馬來西亞拿督林恆毅、華僑大學美國校友會會長許循一、華僑大學加拿大校友會會長張小毅、華僑大學柬埔寨校友會會長庄禮厚、日本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王秀德、盧森堡中國統一促進會秘書長兼執行會長蔣一達、華僑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會長蘇耀原、澳大利亞福建總商會常務副會長魏景宏也專門從海外發來視頻,祝賀論壇開幕。
首屆“創業中華·華僑論壇”作為中國僑聯與重慶市人民政府間合作的重要項目,在中國僑聯支持下,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華僑大學主辦,重慶市僑聯、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承辦,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商務委、市政府外辦等部門協辦。
“本次論壇緊扣時代命題,嘉賓陣容強大,主題針對性很強。”華僑大學副校長劉塨說,廣大華僑華人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紐帶,是推動中國融入世界,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力量。表示,華僑大學將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努力發揮好僑務、科教和人才優勢,進一步發揮華僑華人的力量,在拓展重慶在海外“朋友圈”、引進僑資僑智、傳播巴渝文化、參與社會建設,為重慶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為重慶實現“兩地”“兩高”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秋良介紹了超導磁體的概念以及在醫療、交通、測量等領域的實際應用情況,表示將進一步突出研究特色,結合重慶工業及大數據智能化發展,將所研究的前沿科技與重慶電力工業、醫療設備、科學儀器、高速交通、國家安全等行業建立起聯系,與重慶的發展形成強磁場效應,為重慶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沃土落盡綿薄之力。
華僑大學統計學院院長、數量經濟研究院院長趙昕東作《中等收入階段的高質量發展》主題分享,分析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特性和各階段的結構性需求,對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提供解決方案。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國家衛健委功能性腦疾病診治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會長謝鵬以《創新+引領:科技發展雙輪驅動》為題,分享了關於重大疾病的精准醫療診斷體系建設及技術攻關等內容。“作為中國人,一顆中國心、一種中國印,是磨滅不掉的。”謝鵬表示,回國之后對科研更加追求,對事業更有干勁,對祖國更加熱愛。
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助理、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黃日涵結合我國數字經濟在疫情影響下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暢談后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發展。
華龍網對論壇進行了全程實況圖文直播,線上166萬人圍觀留言。
網友宸星:城市的長期發展關鍵要素就是人才,通過此次活動看到了我們非常多優秀的華僑風採,希望以后有機會可以親臨現場,和大咖們交流交流!
網友綠豆大哥:人才越來越多,重慶越來越好。親眼見証了近幾年重慶的變化,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文化交流,重慶從各方面都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亮眼的成績,這其中也有不少華人華僑的助力,對為重慶發展做出貢獻的華人華僑表示感謝!
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論壇嘉賓來到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綠島——重慶廣陽島,在長達12公裡的環島生態體驗環線觀摩體驗中,大家直觀感受到重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生態修復的成果,詳細了解了生態修復技術、產品、材料、工法等應用情況。
重慶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在以“特色智能產業集聚區、數據智能運營平台集聚區、智能制造創新集聚區,智慧生活新城”為定位的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嘉賓一行走進展示館,詳細了解重慶大數據產業、人工智能產業、集成電路產業、軟件服務產業、物聯網產業、汽車電子產業、智能硬件產業、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等8個重點產業的發展情況,感知重慶數字經濟強勁脈動。
華僑大學校友總會副會長楊鋼認為,重慶是一個發展相當快的城市,特別是大數據方面,我們感到蠻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