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一月十一日,蔣豐(左二)和王琨(左三)在“優品奧萊”藥妝店前合影。 |
據中國人民銀行官方消息,截至11月11日,網聯、銀聯共處理網絡支付業務22.43億筆、金額1.7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08%、19.60%,創歷史新高。
來自京東官方的數據顯示,2020年“11.11京東全球好物節”累計下單金額超過2715億元,比去年的2044億元增長了32.8%。
另一項數據顯示,從11月1日到11月11日,2020年天貓“雙11”總成交額達到4982億元。這一數字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32億元,增速達到26%,是過去三年來最高的增速。
從2009年的5000多萬元到如今的近5000億元,“雙11”的國際影響力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日俱增,已經成為一場全球消費盛宴。
擁抱線上購物潮流
“雙11”的新交易紀錄彰顯了中國經濟復蘇的良好勢頭以及國人強大的消費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的2020年,“雙11”不僅給世界經濟帶來暖意,更吸引海外華人加入購物熱潮。
據悉,此次2020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覆蓋了全球216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華僑華人積極參與其中。
美國留學生林青在10月份就已經把想要購買的東西加入了購物車,“我主要買了化妝品、零食和一些日用品,想趁著有折扣多囤一些。還有就是口罩、洗手液這些防疫用品。”
“現在這邊的疫情防控形勢非常不明朗,我還是不太敢出門購物。所以這次趁著‘雙11’多囤了一些物資,大概花了2000塊錢。”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留學生葉競文同樣參與了今年的“雙11”購物節。
天貓官方數據顯示,今年“雙11”吸引了超過8億消費者、25萬家品牌、500萬商家,是覆蓋面最廣、參與度最高的一屆。
為了延長銷售周期,今年的“雙11”啟動較早:自10月21日起開啟預售,11月1日至3日為第一波售賣期,11月11日為第二波售賣期。這給商家帶來了更多生意機會和更大的銷售爆發,但卻給消費者帶來些許困擾。
與往年一樣,今年的“雙11”同樣採用“先付定金,再付尾款”的交易模式,這就要求購物者等到11月11日凌晨才能付尾款。
而這種規則對於海外華人顧客並不構成煩惱,畢竟他們具有“時差優勢”。
“本來我覺得‘雙11’在國外購物很不方便,但當我看到很多國內同學都是熬夜在等著付尾款的時候,我的心裡瞬間平衡了。因為我是早上自然醒之后付的尾款。”林青笑著說道。對此,葉競文也有同感:“同是‘尾款人’,但我是吃完午飯才付的。”
驅動銷售模式變革
海外華商同樣把握良機,利用“雙11”的營銷勢頭,在各自的電商平台開展創新營銷活動。
上半年,由於疫情影響,主打即時、沉浸和互動特色的電商直播在今年異軍突起,已然成為中國電商市場的“新業態”。
自2月份以來,每天約有3萬個新商家入駐淘寶,新開播的直播間數量同比翻了一番。受此啟發,華人電商們同樣借助這種新型的銷售業態賦能“雙11”購物節。
美國華人電商平台亞米網就邀請多位北美網紅來到直播間,助力營銷活動盛典。在網紅直播的加持和產品供應鏈的保証之下,亞米網在“雙11”期間的月銷售額突破1億元人民幣,其在11月11日當天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有超過100%的增長。
同亞米網一樣,其他一些華商也利用企業背靠的中國文化基因,抓住直播經濟的紅利期,把直播帶貨的潮流引入海外市場。
“我們公司是第一次以商家的身份參加‘雙11’,除了常規的促銷手段之外,我們也組織公司職員在蝦皮平台直播帶貨。”日本株式會社金牛社長王琨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基於與蝦皮電商平台的合作,王琨的公司從11月1日就開始了“雙11”宣傳攻勢,並且陸續上線品牌促銷活動,持續給予用戶以消費刺激。
今年,其公司主要銷售化妝品、健康食品、小型家用電器等品類的商品,顧客群體則覆蓋日本、東南亞地區以及台灣地區。
“綜合來看,‘雙11’期間我們的總銷售額超過7000萬日元,同時在台灣地區的營業額還排在日本入駐商家的第二位。”王琨對自己公司在今年“雙11”的表現十分滿意。
持續釋放活力
經歷了疫情的壓抑與封鎖之后,今年廣大的消費者對“雙11”的參與熱情明顯提升,這也讓商家有了更充足的動力施展拳腳。
除了拓展線上直播渠道之外,王琨還另辟蹊徑,通過建立“優品奧萊”實體藥妝店來打通線上與線下的互動購買形式。
對於這種看似反潮流的做法,王琨解釋道:“基於地緣關系的親近性,過往的華人電商可能多是做中國人的生意。但經過9年的創業歷程之后,我更希望能夠逐步開拓日本市場,這家藥妝店就是我扎根的第一步。”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曾於11月11日當天拜訪“優品奧萊”藥妝店,“我們年紀大了,不太能趕得上年輕人的潮流。不過線下店的銷售我們還是可以參與的,我太太也在這裡買了很多藥妝。”
而對於年輕消費者來說,參與電商購物節也並非是湊熱鬧或追趕潮流,追求實惠才是他們的核心目的。
因此“雙11”期間一些平台推出的愈加復雜的折扣算法讓消費者們無力招架。對於之后的電商購物節,一些人同樣流露了興趣,但也有一些猶豫。
“雖然買的東西不會那麼多了,但我應該也會參與‘雙12’。”葉競文說,“‘雙12’應該沒有那麼多套路,總感覺現在的‘雙11’看似優惠多多,實則套路滿滿。”
林青同樣表示:“本來是覺得購物熱情在11月11日都耗光了,但看到‘雙12’的廣告還是會蠢蠢欲動。我還是要觀望一下,到時候看看價格是不是真的很優惠。”
相較之下,對於未來的電商購物節,華人電商則是蓄勢待發。
“在今年‘雙11’之前,我們已經參與了年中的‘618’大促,當時是以銷售3C產品為主,其中包括任天堂游戲機等單價較高的產品,感覺效果非常好。”王琨介紹道,“所以,接下來我們也會繼續參與下個月的‘雙12’,我的同事們也已經做好了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