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僑界
館閣銘僑功 風採勵后人
安海的華僑華人了不起
張春媚
2020年11月04日15: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著名僑鄉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有一座記錄僑胞歷史、講述僑胞故事的紀念館——安海僑史館。雖然只是兩層小樓,展覽面積僅300多平方米,但自2018年9月開館以來,它吸引了大批海外僑胞前來參觀,成為展示華僑華人及歸僑僑眷奮斗歷程、弘揚廣大僑胞愛國愛鄉情懷的精神家園。同時,小小的僑史館也成了基層僑聯工作、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示窗口。

記錄僑胞歷史

走進安海僑聯大廈的僑胞之家,沿著樓梯往上走,由70張安海老照片組成的照片牆常常吸引前來參觀的人們駐足觀望。在這裡,人們仿佛一下子走進了時光隧道,徜徉在安海籍海外僑胞悠久的發展歷史中。

安海僑史館充分利用樓宇的公共空間與房間,以“圖文+實物+影像”的方式,向人們傳遞安海僑史,分為安海概況、華僑之家、菲律賓、新加坡、僑界翹楚等單元。其中,菲律賓和新加坡等館的設立,是為了記錄僑胞們的善行義舉及愛國愛鄉情懷。僑界翹楚分為兩個館,集中介紹了陳清機、倪端儀、沈慕羽、鄭永豐等老中青鄉賢的事跡。

僑史館所有單元館皆配有相關實物展示,包括生活用具、紀念書刊,榮譽証書、交流照片、互贈禮品、僑批信件等近2000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眾多安海籍僑胞捐贈的照片及學者捐贈的華僑資料等,大大豐富了館藏。

安海人移民歷史悠久,足跡遍布中國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各國,現旅居國外有近3萬人,港澳台地區3000多人。他們秉持愛拼才會贏的精神,致富后不忘回家鄉興學助善、修路造橋,以一己之力積極參與安海的發展建設。

在安海,從萬商雲集的安海古港,到長盛百年的泉安公路,“僑色彩”伴隨著歷史的更迭歷久彌新。遍布世界各地的華僑資源、代代相承的華僑精神,使得 “僑”成為安海的一種文化、一項優勢和一大力量。

講述家國故事

在安海僑史館,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展品無聲地講述著安海籍僑胞們愛國愛鄉、奉獻當地社會的感人故事。多年來,他們為家鄉的基礎設施建設、醫療及教育事業做了突出貢獻,也為住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港、澳、菲、新同鄉會標志

在菲律賓館,“菲華三寶”在當地捐建農村校舍、組建志願消防、進行義務診療的故事令人感動。“菲華三寶”是指“菲華義診中心”“菲華志願消防隊”和“菲華捐建農村校舍”,是菲律賓華人融入當地社會的“三寶”,在當地民眾中廣有盛譽。

在一個展覽櫥窗中,珍藏著一本《安海籌辦善后公所征信錄》。該資料發刊於1920年,記錄了1918年戰亂時期,鄉紳王銘新、周起特、邱而敬、蔡紹訓等8人向海外各地僑商發函籌捐、海外僑胞紛紛響應的歷史。此后,海內外安海籍僑胞掀起捐資助力家鄉建設的熱潮。

《安海籌辦善后公所征信錄》內頁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在新加坡館,人們可以靜靜聆聽海外僑胞創建商會、投資家鄉及創辦安平開發區的拳拳鄉情﹔在香港館,安海同鄉聯誼會想同胞之所想,急同胞之所急,不僅聘請醫生實行醫療津貼制度,向會員贈醫送藥,還為會員子女設立助學獎學基金,鼓勵會員子女就讀名校﹔在澳門館,從顏延齡、許健康到陳呈仁,從黃永富、蘇建華到李天賞,多位安海籍鄉親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愛澳愛鄉”的理念,為后世樹立榜樣。

凝聚僑心僑力

開館以來,安海僑史館先后接待了來自菲律賓、新加坡等地的安海籍鄉親前來參觀,成為凝聚僑心僑情、匯聚僑智僑力的紐帶。

安海僑史館

如今,安海人投資家鄉的熱情更加高漲。據統計,安海籍鄉親捐贈晉江慈善協會的善款位居全市首位。安海鎮慈善協會募集善款超過2億元人民幣﹔鎮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后募集資金2.37億元人民幣。近年來,安海籍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為家鄉公益事業捐贈4億元人民幣。目前,全鎮有200多家僑企,年稅收約佔全鎮總稅額的75%。

2016年,旅居澳門的許健康通過中央統戰部光彩事業基金會向家鄉安海鎮溪邊自然村捐資1億元人民幣,用於支持溪邊村的新農村建設。2019年,許健康再捐資2500萬元人民幣,用於溪邊村“美麗鄉村”公益項目建設。許健康還帶兒子親自參與相關項目建設。他曾多次專程回鄉了解項目進度,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為家鄉的“美麗鄉村”建設獻策出力。

嘉利廠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僑力量”成為安海渡過難關的一大助力。為支援家鄉戰疫,海內外安海人慷慨解囊,捐贈大量物資。面對疫情對外貿的持續影響,僑企嘉利兒童用品公司決定將銷售重點轉移至為大零售商生產訂單,積極與海外連鎖超市達成合作意向,迎來了訂單的激增。安海鎮僑企不畏疫情挑戰,蹚出發展新路,為家鄉的經濟復蘇增添動力。

(責編:徐玉涵、邱王紫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