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僑史刊物
【華僑華人與抗日戰爭專題】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僑務工作探微——以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為例的分析
2020年10月28日13:43  來源:中國僑聯

海內外的華僑抗戰史研究多關注華僑對於抗戰的貢獻以及國民黨戰時僑務政策等領域,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僑務政策和僑務工作關注尚嫌不足。面對抗戰全面爆發的新局面,中國共產黨除了爭取海外華僑對於中國抗戰的同情和援助之外,還積極引領華僑歸國投身抗日救鄉活動,使得自身的僑務工作突破了既往活動的范圍,開拓了新的形式和做法,對於擴大和強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以下簡稱“東團”)作為研究對象,在既往研究的基礎上,利用報刊、中共黨史資料和國民黨方面檔案史料的基礎上,試圖對這一個案進行更為堅實和完整的史實重建,在此基礎上分析中共戰時僑務工作的開展情況和歷史影響。

一、國共合作抗戰背景下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的組建

(一)中共推動建立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

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在海外推動和支持僑胞成立救鄉會和服務團等抗日救鄉組織,作為拓展僑務工作的重要抓手。南洋惠僑救鄉總會和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的成立,即是這一理念的重要實踐。惠僑總會與中共在港組織保持密切聯絡,決議成立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將該團派回東江流域進行救國救鄉活動。

(二)國民黨對於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合法性的承認

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以華僑名義返鄉,通過法定程序,向國民黨當局申請以“民眾運動”團體身份進行活動。出於籠絡華僑和推動廣東“民眾運動”的考慮,國民黨中央和地方當局對東團的合法地位表示了認可。國民黨當局對於東團具有“華僑團體”暨“民眾團體”合法身份的承認,為東團在國內站穩腳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二、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的發展及國民黨態度的轉變

(一)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在中共支持下的壯大發展

東團的早期成員除歸國的南洋惠籍華僑外,多數為中共動員返鄉抗戰的在港惠籍青年。在返回東江流域后,其成員招募也得到了中共地方黨組織的積極協助。在中共黨組織的指導下,東團利用“華僑團體”的合法身份,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東團在自身建設上,對於中共進行組織建設的方式也多有借鑒。東團的活動以發動地方民眾為主要內容,在戰略上與東江抗日游擊隊開展的武裝斗爭相互呼應,成為中共領導下的東江敵后游擊戰爭的重要參與者。

(二)國民黨對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的防范

隨著國民黨方面的路線轉向,國民黨中央和廣東軍政當局對東團的態度從接納轉為防范。1939年1月,國民黨中央開始執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路線,尋找制造反共摩擦的機會,從此更為敵視中共力量在敵后的發展。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的活動及其影響,逐漸引起國民黨中央的密切關注。東團在東江流域的發展,也引起了廣東軍政當局和地方勢力的不滿。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廣東軍政當局對於東團和東寶惠游擊隊在東江流域的活動也逐漸從容忍轉向敵對,開始進行打壓。

相較而言,國民黨中央對於東團的防范和戒備更著眼於國共關系演變的整體考量,廣東軍政當局則更畏懼東團和東江游擊隊對其在東江地區權力基礎的觸動和利益結構的沖擊。國民黨方面的轉向,加劇了兩黨在東團問題上的矛盾,最終導致了沖突的發生。

三、國民黨對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的遏制及中共的應對策略

(一)“博羅隊事件”與國民黨遏制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的嘗試

博羅縣境內的東團博羅隊(原名東團第三團)因為各種機緣,成為廣東軍政當局取締東團的切入點。1940年1月31日至2月1日,廣東軍政當局以東團博羅隊“勾結土匪、陰謀暴動劫獄”的罪名,將該隊23人全部予以“拘留”,制造了轟動一時的“博羅隊事件”。廣東軍政當局企圖通過否定東團的“華僑團體”身份,從而否定東團存續的合法性。廣東軍政當局的舉動,不僅使得東團的抗日救鄉活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也使得華南地區的國共關系陷入僵局。

(二)中國共產黨和海外華僑對“博羅隊事件”的回應

在嚴峻的局勢下,中共方面出於維護抗戰大局的考量,並未與國民黨方面展開激烈的對抗,而是進行了堅持立場、富有策略的斗爭。針對廣東當局對於東團“假借華僑名義”的這一指控,中共通過香港方面在輿論上進行了駁斥和反擊。“博羅隊事件”經由中共的宣傳,在海外華僑中引發強烈反響。在相關輿論的影響之下,國民黨方面的態度開始鬆動。

(三)“博羅隊”事件的解決與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的結束

盡管國民黨中央支持廣東軍政當局對於東團的打壓行動,但因顧忌華僑的離心和輿論的壓力,其后續因應則顯得較為謹慎。海外華僑對於此事的強烈反響,也使得廣東軍政當局倍感壓力。國民黨面對華僑的不斷抨擊,在輿論場上陷入被動,為中共和僑團方面的營救工作創造了機會。在經過與廣東當局的多次交涉后,博羅隊事件被解釋為“華僑青年回國后不諳當地法律,致有抵觸”所造成的誤會。全隊23人分成兩批,由南洋惠僑救鄉總會擔保釋放。經過各方的反復博弈,東團最終於1940年冬天停止在東江各縣的公開活動,宣告結束。東團成員或取得合法身份的掩護留在地方工作,或轉入敵后根據地參加游擊隊,繼續在華南地區從事抗日救亡斗爭。

四、結語

引領東團參與抗戰是中共領導華僑抗戰的重要事件,呈現了戰時中共僑務工作的新動向。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是中國共產黨結合華僑工作和民眾動員的產物,是中共將僑務由海外推展至國內、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舉措。全面抗戰爆發之前,中共在海外華僑中雖有一定規模的組織和影響,但與國內的聯動並未形成,地方黨組織更是極少涉足僑務。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的組織與運作,意味著中共在國共合作抗戰的新形勢下,在僑務領域突破了既往以吸收捐款、募集資金為主要目的的工作模式,引導華僑直接投身到國內的軍事政治斗爭之中。中共在引領華僑歸國抗戰的過程中,積累了重要的僑務工作經驗,也更加意識到華僑工作的重要性。

在引領東團抗戰的過程中,中共與國民黨之間既有合作,又有斗爭。對於“華僑團體”身份的堅持和強調,是中共維護東團行使抗戰救鄉權利的重要基點。盡管相對於在歷史淵源、組織基礎和政策體系上更具優勢的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在戰時的僑務領域仍然處於明顯的劣勢,但圍繞東團的一系列斗爭,也使得國共兩黨在海外華僑中各自的政治影響,發生某些潛移默化的變化。

(作者趙崢,男,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華南抗戰歷史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華民國史、抗日戰爭史。本文摘編自《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20年第3期) 

(責編:邱王紫藤、孫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