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僑史刊物
【分析探討】尼日利亞華僑華人歷史與現狀探析
2020年10月28日13:42  來源:中國僑聯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日益提升。據統計,目前在非洲的華人總數已經超過100萬。作為非洲人口和經濟總量第一大國,尼日利亞在非洲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沿線合作伙伴﹔同時在該國的華僑華人數量也已達到約10萬人,是西部非洲華僑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本文在尼日利亞國家檔案館的檔案材料、尼日利亞當地報紙和筆者近年來對在尼華僑華人的深度口述史訪談的基礎上,對尼日利亞華僑華人60多年來的歷史發展脈絡和現狀進行分析,希望加深對尼日利亞華僑華人的認識和了解。

一、篳路藍縷:20世紀中期滬港企業家赴尼開拓創業

赴尼的香港企業家大多出生於江浙滬等沿海地區並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積累了一定的輕工業生產經驗,他們在遷居香港后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漸與當時仍屬於英屬西非的尼日利亞建立起了緊密的經貿聯系,向尼日利亞大量出口以搪瓷和紡織品為主的輕工業產品,對當地市場形成了較強的依賴。

尼日利亞在20世紀50年代實現政治自治后開始謀求經濟獨立,而工業化則成了當時該國政治精英共同認可的國家政策。在這一廣泛共識的基礎上,尼政府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吸引外國資本、技術和人才的工業化政策,以高度開放的姿態歡迎外國企業家來尼投資。同時,其進口替代性質的工業戰略還對於本國新生的制造業企業實行了全面的關稅保護,對外國制造企業形成了巨大壓力。

在尼日利亞政府吸引外資優惠政策和保護本國工業政策的雙重影響之下,香港企業家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戰略,紛紛赴尼投資並在當地興建搪瓷廠和紡織廠,如董之英的尼日利亞搪瓷廠、陳兆民的華亨搪瓷廠、李關第父子的東部搪瓷廠、董紀勛的通用搪瓷廠和査濟民的尼日利亞聯合紡織廠。在尼政府工業化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保護之下,這些華人企業家憑借自身開拓進取的企業家精神與艱苦奮斗很快在當地站穩了腳跟,不僅在搪瓷和紡織領域獨佔鰲頭,更是逐步將生產領域擴展到鋼鐵、制鞋、紙箱、塑料袋和建筑材料等多個行業,成為尼日利亞獨立后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扎根當地:20世紀60—80年代華僑華人企業的穩步發展與融入

20世紀60年代初在尼日利亞投資設廠后,這一批華僑華人企業家不僅僅隻看重眼前的短期經濟利潤,更放眼長遠在當地長期扎根,通過企業自身的穩定發展、雇佣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產品類型的本土化對尼日利亞本地經濟、民生和文化等多個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首先,以査濟民、陳兆民、李關第、董紀勛、李家昶等為代表的企業家在抵尼后的幾十年中深耕尼日利亞本土制造業市場,在尼日利亞不利的經濟環境中一枝獨秀,逐漸成為多個制造業領域的龍頭企業。例如,査式紡織集團就從最初在1965年時隻擁有850名尼日利亞工人的一家彩色印染廠發展成為90年代雇佣超過萬人的尼日利亞規模最大的紡織集團。另外,華人企業家在搪瓷、鋼鐵、紙箱、塑料袋、拖鞋等制造業領域也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次,華人企業在自身穩步發展的基礎上,也為當地人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並維系了長時間相對和諧的勞資關系。相比於尼日利亞本土企業家開設的工廠,華人工廠即便在尼日利亞經濟出現困難的80年代仍能維持不錯的發展態勢,工資發放更為及時,福利待遇也相對較高,所以較能贏得當地工人青睞。早期華人企業家始終隻涉及上游制造業,極少涉足中下游的批發零售領域,因此維持了與當地商人的良好關系,也為華人在當地贏得了較好的口碑。

同時,華人工廠所生產的產品走進了當地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更進一步將自身融入了當地的傳統文化習俗中去。比如,中國移民工廠制造的搪瓷制品幾乎完全繼承了傳統尼日利亞容器所承載的意義並且深深融入到當地豪薩人的婚姻和文化習俗之中,成為當地豪薩族女性結婚、生育、節慶和嫁女等各種場合中財富和地位的象征。

三、改革開放: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陸移民的出現及其影響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尼日利亞和中國分別在不同背景下開啟了各自的改革進程。在尼方開放國內市場和中國商品追尋海外市場的共同作用下,大陸移民不斷涌入尼日利亞尋找商機,使得此后30余年尼日利亞華僑華人的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

改革開放后前往尼日利亞的大陸移民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八九十年代出國熱潮背景下通過私人關系或移民中介前往尼日利亞的移民。第二大類大陸移民包括國營貿易公司的駐尼代表和江浙沿海的個體商人,他們主要出於開拓海外市場的經濟目的前往尼日利亞,對於中尼經濟關系和尼日利亞華僑華人構成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一方面,國營貿易公司駐尼代表成功幫助中尼民間經貿跨越迪拜這一中轉港口,進入了直接貿易的嶄新階段﹔另一方面,以孫國平及其創立的中國商城為代表,中國商人、中國商品和中國商貿場所以三位一體的形式在當地聲名鵲起,也吸引著更多的大陸商人奔赴尼日利亞尋找商機。這使得尼日利亞華僑華人的數量迅速增加,同時職業構成和地域來源也從單一轉向多樣化。

隨著尼日利亞華僑華人整體構成的變化,其對尼日利亞的影響也發生了轉變。從90年代末開始,伴隨著中國商品走進尼日利亞千家萬戶、中國商人頻繁出現在尼日利亞的大街小巷、中國商城和其他華人貿易場所成為標志性的中國建筑,中國商品和中國移民的影響力迅速擴展到尼日利亞全國。然而,隨著中國商品與中國移民影響的增強,也出現了一些負面現象和爭議。

四、華僑華人未來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尼日利亞作為非洲人口和經濟總量第一的大國依舊持續吸引著中國新移民,但近年來尼日利亞華僑華人面臨著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首先,尼日利亞本身的人口規模、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持續不斷地吸引著中國移民前來投資,為他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經濟機遇,大陸新移民也逐漸從貿易轉向制造業、礦業、農漁業、新科技產業和包括餐飲、酒店、娛樂、超市在內的服務業等多種產業。同時,在中尼關系友好的大背景下,尼日利亞民眾對於中國和當地華僑華人持有高度正面的看法,尼日利亞也正式在2019年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然而,華僑華人在尼日利亞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如安全局勢嚴峻、經濟政策不連貫、匯率波動、基礎設施落后、交流溝通隔閡和醫療衛生條件等問題。

經過60多年的發展,尼日利亞華僑華人已經成為當地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經濟和人口第一大國的重要橋梁,更承擔著傳播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使命。老一代移民與當地政府、媒體、商人和民眾的交流方式,對非洲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狀況的理解與尊重,在長期開拓創業和經營管理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都是新一代移民赴尼或赴非投資的寶貴財富。尼日利亞華僑華人的歷史發展軌跡是非洲乃至世界華僑華人史的組成部分,更為全球移民研究添加了一個南南視角。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有助於人們對尼日利亞和非洲華僑華人的理解,並為將來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作者劉少楠,男,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非洲史、非洲華僑華人史、西非社會經濟史和中非關系史。本文摘編自《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20年第3期) 

(責編:邱王紫藤、孫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