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讓退休干部職工過一個快樂、祥和又有意義的重陽節,體現組織溫暖,10月23日,江蘇省僑聯組織退休老干部開展“過重陽 話家風”網上交流活動。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周建農在群裡為老同志送去節日的慰問與祝福。
周建農表示,在僑聯工作的三年中,她充分感受到各位老同志對僑聯工作的關心幫助支持,她認為一個單位的風氣亦如家風一樣,需要建設傳承發揚光大。僑聯事業的進步與也是與一代代僑聯工作者創造完善優良作風,並持續傳承分不開的。她感謝大家曾經為僑聯工作所做出的努力。
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對家族的傳承,民族的發展都起到重要影響。
活動中,大家圍繞“家風”展開熱烈的討論。遠在美國的省僑聯原主席彭釗安夜裡堅持參加本次交流活動,省僑聯原主席郁美蘭、原副巡視員藍曉霜、原副主席鎮翔、原辦公室主任李正新、文化聯絡部部長李方泉等退休干部職工積極踴躍發言。
江蘇省僑聯原主席彭釗安
我是馬來西亞50年代歸國華僑。馬來西亞是我的第一故鄉,我的親人全在馬來西亞。但馬來西並不是我的國家。我的國家在中國。我父親老一輩華僑的家風,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勤儉愛國。他們以身遵循並孜孜不倦地教誨我們子女做人一定要努力“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
江蘇省僑聯原主席郁美蘭
郁家一門兩忠烈,我的大伯父郁華(字曼陀)烈士和父親郁達夫烈士,郁華時任江蘇省高等法院第二分庭刑庭庭長,他利用所處的特殊地位,積極幫助、營救進步人士,保護愛國人士,嚴懲民族敗類,堅拒敵偽之威逼利誘,剛正不阿,於1939年11月,遭日本特工暗殺。父親郁達夫也因抗戰被日本憲兵暗殺於印尼的叢林中。我的祖母,因抗拒為入侵家鄉的日軍服苦役,凍餓死於鸛山洞中!國仇家恨,鑄就了郁家愛憎分明、不畏強暴、剛正不阿、為人坦蕩的愛國主義精神。我雖未和父親一起生活過,但從小在僑胞們對父親的抗戰精神、樂善好施的為人、為國寧死不屈的大無畏精神無比崇敬的氛圍中長大,這是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定將代代傳承和發揚光大!
江蘇省僑聯原副主席鎮翔
我們家的家風的形成和我們家族的歷史有關。
“溫良恭儉讓”是中華傳統美德的一部分,作為家風的主要內容我們將繼續發揚光大下去。但是並不能說這個家風就十全十美,無可挑剔。它是在歷史中形成的,必然就有歷史的局限性。我也看到我們家風中的缺陷,比如,過於中庸,原則性、斗爭性不夠。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家風也要不斷發展,不斷完善。
江蘇省僑聯原調研員朱小竹
今天上午在北京召開的隆重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我全程收看了。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都是用心聆聽。我心中也十分激動和感慨。我的父母當年都赴朝參戰。我父親已經離逝多年,母親尚健在,已經96歲高齡。上午,她老人家單位領導來我家慰問,並送上抗美援朝紀念章。我們全家都十分高興和感動。國家還沒有忘記他們。他們當年義無反顧赴朝作戰全憑著堅定的信仰。他們不僅自己這樣做,而且對我們姐妹也是諄諄教誨。所以,我在這兒也談談我家的家風:為人要正直,對人要誠懇,待人接物要謙遜有禮,腳踏實地做人,盡心盡力做事。
大家分享了各自的家風,讓濃濃的愛國情報國情、誠實守信謙虛謹慎、忠誠盡職等很多優秀的品質與良好的家風,躍然於屏幕之上,退休干部職工在熱烈祥和的網絡氛圍中,感受到濃濃的敬老情,他們表示,不一樣的重陽,讓他們倍感溫馨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