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聯要聞
隋軍出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聯合國成立75周年座談會
2020年10月23日19:12  來源:中國僑聯

10月23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主辦,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五邑大學承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華僑華人——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聯合國成立75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國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僑聯顧問唐聞生出席會議。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主持會議。

隋軍指出,自成立以來,聯合國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引領和推動國際社會逐漸形成了攜手合作、同舟共濟的廣泛共識。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中國人民尤其珍愛和平,中國始終堅定支持多邊主義,開創性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努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站在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要關頭,近期,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洞察世界大勢,心系人類未來,旗幟鮮明重申堅定奉行多邊主義,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堅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原則立場。

隋軍表示,回望歷史,華僑華人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聯合國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這些功績彪炳史冊,值得永遠銘記。一是鼎力支持中國抗戰。許多華僑雖身在海外,卻千辛萬苦將錢款和物資募集起來支援抗戰前線,一批熱血兒女回國投身戰場,其中,南僑機工用生命和血汗在滇緬公路上打通了一條“抗戰輸血線“。二是在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戰場上同仇敵愾。廣大華僑在馳援中國抗戰的同時,與住在國熱愛和平的人民一道抵抗侵略、守護家園,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世界各地抗擊法西斯的前線。三是在聯合國發展中作出貢獻。聯合國的成立,客觀上為華僑華人在住在國生存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與此同時,不少華僑華人精英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任職,參與到聯合國的婦女、兒童、衛生、扶貧、公益等事業中的華僑華人志願者更是不計其數,共同為聯合國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華僑華人能夠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侵略的堅定追求者,聯合國多邊主義事業的積極支持者,推動世界和合共生、人類繁榮發展的重要民間力量,離不開中國歷史文化深厚積澱,離不開中華民族精神的滋養磨礪。

隋軍表示,面向未來,華僑華人要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廣大華僑華人創造了參與中國建設、回饋世界發展的廣闊舞台,實現個人夢、中國夢和世界夢提供了難得機遇。華僑華人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天然紐帶,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積極作用。一是可以在中國改革開放中發揮作用。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汕頭考察時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建設跟我們有這麼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國的華僑是分不開的。”華僑華人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參與者,為改革開放帶來了資金和技術,引進了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推動中國融入世界。二是可以在促進中外友好中發揮作用。長期以來,華僑華人與各國人民友好相處,贏得了他們的認可和尊重。如今,華僑華人的教育程度、經濟實力、社會地位都有了明顯提高,在世界范圍內求學、經商、流動更加頻繁,將在促進中外友好中發揮更大作用。三是可以在推動中外文明互鑒和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華僑華人群體既傳承了中華優秀文化,又了解住在國語言文化,這種中西合璧的獨特優勢,有利於促進民心相通。通過華僑華人在住在國講述中國故事,能夠有效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四是可以在推動中外經濟合作交流中發揮作用。華商不僅了解中國,還通曉住在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環境,擁有貿易渠道、政商人脈、產業基礎和資本優勢,有助於其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牽線搭橋、精准對接,推動中國“走出去”項目在當地平穩落地,實現互聯互通、合作共贏。五是可以在國際公益事業中發揮作用。華僑華人素來有熱心公益、回饋桑梓的優良傳統,為中國的慈善公益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經濟實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開始回饋住在國社會,為當地捐款捐物,投身公益事業,展現了良好形象。六是可以在應對全球性挑戰中發揮作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廣大僑胞以血濃於水的情懷,積極捐款捐物,為國內抗疫作出重要貢獻﹔在海外疫情蔓延后,僑胞們積極參與當地抗疫活動,與當地民眾風雨同舟,共渡難關。這正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再一次生動詮釋。

隋軍強調,立足當下,助力華僑華人更好生存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奮斗。中國僑聯是黨聯系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橋梁和紐帶,始終以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僑胞為己任。學習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和在廣東汕頭視察時關於華僑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華僑華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不利影響,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是當前僑聯工作面臨的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課題。一是加強思想引領。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主題,繼續發揚僑胞愛國愛鄉傳統,加大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宣傳闡釋力度,進一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僑界落地生根。二是聚焦為僑服務。通過推進“兩個建設”“兩項機制”,織好“兩張網”,推動僑聯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繼續做好華僑權益保護工作,幫助僑胞更好生存發展,有序復工復產,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三是推動廣泛參與。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以促進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回國創新創業等營造更好發展空間。

隋軍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一系列全球性困難和挑戰,相信廣大華僑華人一定會與祖(籍)國和人民一道,堅持團結合作、互利共贏,發揮優勢、攜手前行,以同圓共享中國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己任,共同譜寫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篇章!

在會議研討階段,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張洋,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教授,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主席、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主任龍登高教授,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院長林宏宇教授,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副院長陳奕平教授,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范宏偉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劉國福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邱志紅副研究員等作專題發言。

會上,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雄教授介紹了關於華僑華人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兩本新書《豐碑——華僑華人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新西蘭華僑抗戰史料《中國大事周刊》。

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信息傳播部一級巡視員、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臧杰斌,中國僑聯聯誼聯絡部副部長、一級巡視員朱柳,中國僑聯辦公廳副主任張凌,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出席會議。

(責編:閆楓、邱王紫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