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國家扶貧日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來到橋南村開展送醫送法活動,是為了把中央和省委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把黨和國家的關懷溫暖送到人民群眾身邊,進一步動員僑界力量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脫貧攻堅事業中來。”在村文化廣場上,王喜雲對簇擁在身邊的村民講述來意,與干部群眾親切交談。
此次“僑愛心 送溫暖”活動是由省僑聯攜手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和北京隆安(鄭州)律師事務所,針對村裡老年人多、常見病多、秋冬高發病的實際需求,選派心腦血管、內分泌、呼吸系統、神經內科等領域的專家醫生,攜帶相關診療設備,以及精通民法典、憲法、僑法的律師深入基層,為群眾面對面提供醫療和法律服務。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朱光副院長帶領專家團隊,全天接診群眾200余人,為群眾做血壓、血糖測試百余次,做彩超檢查30余人次。省僑聯法顧委委員、北京隆安(鄭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楠為石橋鄉干部群眾做題為《學習宣傳民法典 為群眾美好生活保駕護航》講座,用生動鮮活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語言,向大家介紹宣傳《民法典》頒布實施的重大意義,解釋了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條文。活動現場發放關於憲法、民法典和僑法宣傳資料300余份,制作法治宣傳展板條幅20余個,營造了濃厚的學法用法氛圍。
在橋南村,王喜雲實地查看了村容村貌、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幫扶項目。在農副產品展示館“印象颍川”的電商直播現場,王喜雲對展示的新鮮農產品即興“直播”,代表省僑聯助力石橋鄉農副產品走出去,博得了現場群眾的一致好評。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慰問橋南村困難群眾時,王喜雲表示,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受疫情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實現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希望橋南村的干部群眾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齊心協力、乘勢而上,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充分激發內生動力,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省僑聯將一如繼往地關注支持橋南村發展,積極調動僑界力量,一鼓作氣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讓廣大群眾共享經濟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攜手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會。
漯河市委副書記賈宏宇、市人大副主任焦紅艷、漯河市僑聯主席張進宇、臨颍縣委書記陳紅陽、省僑聯駐村第一書記邱建鋒及縣鄉有關領導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