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 吳侃 馬秀秀)“廣大華僑戀祖念鄉,這是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優良傳統。”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14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肯定了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建設取得的巨大成績有海外僑胞的一份功勞。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3日下午在廣東省汕頭市考察時說:“華僑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愛國、愛鄉、愛自己的家人。這就是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心。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建設跟我們有這麼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國的華僑是分不開的。”
多位僑務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認為,華僑與祖國間有互為惦念的情感,習近平總書記對華僑在中國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中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肯定,同時鼓勵廣大華僑為同圓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貢獻力量。
張春旺表示,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海外僑胞從未缺席中國的發展建設與改革,他們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獨特作用。新中國成立后,海外僑胞回到中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們帶來投資,搭建起中外交往的橋梁,還有一大批知識分子、科技人員回到祖(籍)國,為新中國科技文化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改革開放之初,華僑華人率先進入中國,在各地投資興業。”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陳奕平說,他們發揮在資金、技術、管理、商業網絡等方面的優勢,促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合作。
習近平在汕頭考察時還指出,新時期打好“僑”牌,要深入調研、摸清情況,調動廣大華僑的積極性,引進先進技術和高水平產業,揚長避短、久久為功,團結廣大海外華僑共同實現中國夢。
雲南師范大學華文學院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夏玉清表示,這體現出祖(籍)國對海外僑胞的惦念。他認為,首先要深入調查、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僑胞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另外要重視海外僑胞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文化認同培養,大力扶持海外華文教育發展,為海外僑胞進一步參與中國發展建設創造條件。
陳奕平認為,對於海外僑胞的分布情況、生存狀況等,應進行深入、細化的調研和研究,特別是在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應持續關注海外僑胞的生活生產狀況,幫助他們解決恢復經濟中的困難和問題。
海外僑胞如何才能更好地參與到中國的建設發展中來?陳奕平建議,海外僑胞應發揮好商貿網絡、資金和人脈等方面的優勢,當好連接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天然橋梁和紐帶,使“一帶一路”建設能夠為世界經濟恢復發揮更大作用。
“目前中國在經濟恢復發展中走在了前列,正逐步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張春旺表示,希望海外僑胞能夠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和優勢,找到事業發展的新起點,並在促進中外經濟發展合作當中繼續發揮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