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僑聯認真落實省僑聯安排部署,扎實開展“服務雙招雙引、服務外經外貿、服務僑商僑企”系列活動,著重突出一個“實”字,開展七項服務,強化三項措施,打造“創業中華、筑夢鳶都”品牌,全面提升服務中心工作水平,為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貢獻僑界力量。
“實”字當頭,不走形式,不務虛功
把“服務雙招雙引、服務外經外貿、服務僑商僑企”系列活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內容﹔發揮僑界獨特優勢,履行服務中心、服務發展大局職能的有力抓手,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到作風實、措施實、做事實、效果實。
七項服務,問題導向,件件落實
(一)“千僑百企”調研走訪,與僑胞坐在一條板凳上
集中時間深入基層僑企、僑界群眾,摸清僑企發展狀況、僑界群眾所急所需、面臨困難和問題,認真研究解決辦法和改進措施,真正為僑企僑商和僑界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主要領導帶隊集中走訪考察昌邑市、寒亭區、高新區等地僑企25家,收集意見建議30多件次,協調解決用工、融資、審批、政策等實際難題10余個。協助濰坊雨澤農林科技獲批國家科技推廣項目1個,協調濰坊喬欣食品企業負責人疫情期間獲批綠色通道入境投資擴產。
(二)“僑聯找僑,僑找僑聯”,擴大僑界朋友圈
用心打造“僑家濰坊”品牌,以僑聯、僑商會和網站、微信群為依托,筑愛線下線上、現實虛擬“僑之家”。廣泛聯系海外僑團僑社僑領和歸僑僑眷、海內外僑胞、留學人員等,健全聯絡名錄庫,擴大朋友圈,厚植僑務資源。加強聯系,熱情服務,有事相助,無事不擾,用真心真情贏得僑胞“知家、想家、愛家、回家、發家”。新聯系海外知名僑團僑社10個,新交僑界朋友180多人,推介發布疫情防控、雙招雙引等服務信息20多條次。
(三)甘當“店小二”,大力開展雙招雙引
面向海內外推介濰坊市160個“十強產業”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的同時,搜集整理僑界各行業領域雙招雙引項目信息,建立雙招雙引和對外投資技術合作項目庫2個,入庫項目50多個。目前,全市僑聯系統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0多個,計劃投資40多億元,吸引高端人才10余名。其中山東省濰坊市僑聯聯系雙招雙引項目3個,總投資7億元的寒亭區鋼結構裝配式建材產業園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臨朐縣寺頭鎮中醫藥田園綜合體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昌邑市圍子街道健康食品項目正在落地之中。
(四)“請進來,走出去”,加強僑聯僑企良性互動
邀請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地市、“一帶一路”國家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港澳台等地區僑聯、僑企來濰考察交流,先后接待10余批30多人,重點圍繞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市十大攻堅戰等領域務實合作。北京華商會與濰坊市農科院、僑聯達成共建海歸博士技術研究院合作意向。青島華加雲海健康科技與濰坊市浙商聯合會、中國中藥谷開展深度合作。同時,走出去尋標對標提標達標。赴青島市僑聯對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學習先進經驗,在共享僑界資源、協同雙招雙引、對接產業轉移、深化文化交流等方面達成了合作協議。對接重慶僑界,加強東西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發動山東尚佳新型材料等僑企積極前往考察投資。支持服務北京恆昌農旅積極參與雄安新區花卉產業園項目建設。
(五)“借船出海”,密織僑聯基層網絡
克服僑聯系統機構散、人手少、工作任務重等實際困難,開拓思路,借勢借力,抓好基礎基層工作。落實機構改革要求,對接職能劃轉,加快僑商會轉隸換屆工作,吸納海內外有影響、有實力、熱心僑聯事業的僑商僑胞,共促濰坊高質量發展。籌建新僑創新創業濰坊聯盟,發展個人會員60多名、團體會員20多個,建設500平方米 “僑創之家”, 新增新僑創新創業實踐基地2處。與濰坊醫學院等高校建立了僑務工作對接交流機制,探索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僑聯、園區僑之家、行業新僑工作站。
(六)撐起法律“保護傘”,依法維護僑益
密切與市仲裁委、涉僑法律律師事務所等部門聯系,建立長期戰略合作機制。先后到市仲裁委、山東奧凱律師事務所、山東誠公律師事務所、山東豪德律師事務所等涉僑法律專業機構開展對接調研活動,圍繞僑法宣傳、法律咨詢援助和維護僑益達成合作意向,建立依法護僑合作機制。全市設立華僑法律服務中心4處,為僑解決涉法事宜10余項。全市僑聯組織積極開展僑法30年系列宣傳活動,編印《涉僑法律法規匯編》,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增強全民愛僑護僑意識,依法維護僑胞合法權益。
(七)“隻跑一次腿”,搭建為僑服務新平台
健全僑企投資興業服務站,與審批局等部門聯合,建立以僑聯為主體的“1+N”聯合服務機制,對涉僑審批服務事項實現一站式服務。發動挖掘僑界優勢資源,面向僑界設立公布了疫情防控、雙招雙引、法律救助、醫養健康、心理咨詢、文化交流、媒體宣傳、慈善公益等8條服務熱線,24小時提供一對一咨詢服務。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講好濰坊故事,與楊家埠民俗大觀園、高新區文創園、濰坊僑史館、昌邑絲路綢語文創園、青州博物館、好德國學院等密切合作,建立濰坊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7處。
強化措施,保障推進,務實管用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三服務”系列活動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負總責,定期召開調度會,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對重要工作、重大項目靠前指揮、親自推動。班子成員明確責任分工,合力推進工作任務落實,確保活動順利開展。指導各縣市區成立相應領導機構,擬定活動方案,落實分管科室和人員。
二是成立為僑服務小分隊。市及各縣市區僑聯、僑務部門成立“三服務”小分隊12支,領導分別帶隊,針對僑商僑企、僑界群眾困難和問題,開展“一對一”幫扶。對了解的問題分別建立工作台賬,明確責任目標、幫扶措施和工作時限,一包到底。
三是深化信息宣傳。密切與新聞媒體特別是新媒體的聯系合作,及時宣傳活動進展情況,展示活動成果,進一步擴大“三服務”活動知名度和影響力。先后總結僑鄉、僑企及僑胞助力鄉村振興先進典型8個,示范引導僑界積極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多個典型被中國僑聯、省僑聯推介。
供稿:山東省僑聯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