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海南省僑聯主辦的“追夢中華·走進自貿港”海外華文媒體海南採風行圓滿落幕。此次活動通過政策解讀、重點產業園區考察、項目推介、座談交流、實地體驗、採訪記述等活動,讓海外華文媒體深入了解自貿港建設成績、體察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服務“雲”上辦 時間省一半
自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印發以來,海南省集中3批開工建設項目達372個,總投資1173億元。前8個月,海南全省新增企業同比增長75.26%,增速居全國第一位。特別是自貿港總體方案公布的當月,海南新增市場主體2.33萬戶,平均日增市場主體近800戶。目前全省市場主體已超過100萬戶,兩年增長66%。一組組亮眼的數字,彰顯著海南自貿港的“加速度”。
海口全球貿易之窗 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供圖
據了解,海南省目前有81.4%的省級政務服務事項支持網上申辦,平均時限壓縮了近一半。同時,以海南政務服務網為核心,通過線上拓展政務服務APP、小程序,線下設置實體大廳綜合窗口、智慧海南便民通等,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真正打破了時間、空間限制,讓政務服務觸手可及。
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會展合作處處長李菁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外資客戶無法過來,我們會安排專人對接,通過綠色通道,線上就能辦理工商注冊、証照、開戶等事宜,真正實現雲服務。”
關稅降至“零” 自貿港先行
2020年6月3日,海南自由貿易港11個重點園區同時挂牌,海南省把11個重點園區作為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樣板區和試驗區,利用制度創新優勢,率先實施相關政策並進行壓力測試,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發展、創新發展。
洋浦小鏟灘碼頭 閆楓攝
洋浦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主要承擔自貿港建設“先行區”的重任。根據《總體方案》,海南將在2025年前在洋浦保稅港區等具備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率先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增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待條件成熟后再實施全島封關運作。
洋浦工委副書記任延新介紹到,洋浦保稅港區極少數產品外,其他都沒有進口關稅。園區還將率先實行原產地規則,即生產用的原材料當中有進口物件的,如果能在特殊區域裡增值超過30%,生產出來的產品再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就無需再交關稅。他還表示,洋浦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將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減免所得稅,這樣更有利於外資和人才的引進。比如,對注冊在海南自貿港並實質運行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
洋浦小鏟灘碼頭 閆楓攝
而作為洋浦港航物流產業的重要支點,小鏟灘碼頭目前正在進行起步工程能力提升項目施工,預計今年12月31號之前完工。該項目投入使用后,洋浦小鏟灘碼頭設計能力將從65萬標准箱提升到180萬標准箱。
當前洋浦已明確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先進制造業基地、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基地、國際貿易創新示范區等四大發展定位。《總體方案》中指出,海南將在2025年前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實施更加開放的船舶運輸政策。
產業再升級 三亞添活力
隨著自貿港政策的落地,三亞確定了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三大主導產業的規劃。
三亞國際免稅城 陳蘇琤攝
旅游業如何升級,三亞一直在尋求新的突破。在海棠灣,今年1月17日,三亞國際免稅城二期正式開業,與一期形成了融免稅購物、有稅購物、餐飲、娛樂、休閑體驗在內的多功能、全鏈條旅游零售商業綜合體,為三亞游客和本地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旅游、休閑、購物服務。離島免稅購物額度提高至10萬元后,7-8月,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55.8億元,日均銷售額近1億元。
三亞博后村 閆楓攝
同時,三亞也在強化對周邊區域的帶動作用,助力“大三亞”區域旅游等產業發展。博后村位於三亞市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西南面,雖然緊鄰“天下第一灣”亞龍灣,但長期以來,亞龍灣的“旅游熱”卻並未輻射到這個村子。再加上海水倒灌導致的土地鹽鹼化,村民收入很低。
三亞博后村民宿 閆楓攝
“2017年,我們村開始美麗鄉村建設,初步闖出了一條以民宿帶動產業興旺推進鄉村振興的路子。全村現已開業民宿34家,客房1000多間。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5200元增至2019年24520元。”博后村黨支部書記蘇少洪笑著說。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俯瞰圖 陳蘇琤攝
除了旅游,三亞也正在向宜業城市轉變。崖州灣科技城正在崛起為一個創新高地,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三亞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谷習銀介紹:“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海南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一批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已相繼入駐,為我們三亞的高新技術研發及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
海外華文媒體與三亞市投資促進局交流座談 陳蘇琤攝
2020年是名副其實的“海南時間”。 身處中國地理位置“神經末梢”的海南,正緊抓政策利好,以技術創新賦能“放管服”改革,為自貿港建設注入新鮮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