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僑聯動態
追夢中華·僑與脫貧攻堅 | 京僑幫扶 雙百行動
2020年09月24日09:24  

阜平,這個距離北京約300公裡的小城,曾常年戴著全國重點貧困縣的帽子。為助力當地扶貧事業,從2018年起,北京市僑聯連續3年開展“京僑幫扶·雙百行動”。目前,該項目已籌集並投入資金300萬元。要說資金規模,這真不算多,但就是這樣一個“小規模”的扶貧項目,卻取得了1+1>2的效應,受到北京僑界、阜平當地百姓和政府的肯定和點贊。

找對路子真扶貧

兩年前,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市長陳吉寧曾率隊到河北調研扶貧工作,並簽署了《全面深化京冀扶貧協作工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這為北京市僑聯的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

河北省阜平縣是典型的革命老區、太行山深山區、貧困縣“三合一”地區,一直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也是北京西城和農科院信息所對口幫扶的重點縣。

“北京市僑聯身處西城,與農科院信息所又保持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如果將扶貧項目落在阜平,兩單位前派的駐縣扶貧干部,都能提供直接支持和幫助,無疑有助於扶貧項目的落地。”北京市僑聯黨組書記趙宏生告訴記者。

扶貧的方向定了,接下來的問題是怎麼扶貧?

精准扶貧關鍵就是要找對路子。為此,北京市僑聯數次組織僑資企業家和僑界科技專家前往阜平,實地調研當地扶貧開發情況,並與當地黨委政府溝通,對接扶貧幫扶方案。最后,雙方決定共同開展“京僑幫扶·雙百行動”。

通過該項目,北京市僑聯將從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每年籌集150萬元,用於資助阜平1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學生和支持100個大棚信息化升級改造項目。

扶貧項目好不好,當地百姓有切身感受。

在一次實地探訪中,大棚項目的受益農民顧軍告訴記者,以前自己身體不好,干不了重活。現在大棚經過改造后,通過手機APP,在家就能控制棚內的溫度、濕度,實現科學澆灌,收益提高了,心情變好了,毛病也沒了。

受助的河北工程大學學生陳飛則表示,北京僑界愛心人士和企業的捐款使他上大學的生活費有了著落,將來他有能力了,也要幫助其他有困難的人。

來自北京市僑界的點滴愛心點燃了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希望,讓他們擁有了走出大山的機會,讓山區的農業能夠插上現代科技的翅膀。

目前,北京市僑聯已連續兩年向阜平撥付扶貧資金累計300萬元,資助了200人(次)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200個農業大棚進行信息化升級改造。

齊心協力真感人

與其他扶貧項目不同,“京僑幫扶·雙百行動”不僅有效助力了阜平的扶貧事業,而且極大地增強了僑聯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響力,取得了1+1>2效果。

“其實僑界有很多實力雄厚的企業家,一次性籌齊捐款並不難。”印尼歸僑聯誼會會長葉小平告訴記者,“但通過發動僑界共同捐款,感覺大家擰成一股繩兒了,那種感覺不一樣!”

在募捐過程中,從已到耄耋之年的老歸僑到未入黃口的稚嫩兒童,大家紛紛慷慨解囊。這其中,既有收到倡議后當即決定捐款100萬元的僑資企業家李然﹔也有冒著瓢潑大雨趕到現場捐款200元的僑聯主席﹔既有94歲高齡躺在病床上,卻堅持讓女兒替她捐款200元的老歸僑﹔也有捐出自己全部20元“家當”的8歲小小僑三代……

據悉,北京市僑聯2018年7月20日第一次組織現場捐款時,當天就有13個單位、300多名個人捐獻愛心……今年9月1日發布捐款行動倡議書以后,全市僑聯系統各級組織、僑商企業家和歸僑僑眷積極響應,截止9月11日,已有50余個單位、千余位個人捐獻愛心善款共計128萬元人民幣。

這就是僑!每當黨有號召,僑界總是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大家隻有一個共同願望,那就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愛心。” 葉小平透露,“今年捐款活動還沒開始的時候,(印尼歸僑聯誼會)會裡就有好多位僑界群眾微信問我什麼時候可以捐款,有的甚至要提前把捐款打給我。”

捐款不分多少,愛心不分大小。通過廣泛發動僑界力量參與“京僑幫扶·雙百行動”,不僅凝聚了廣大歸僑僑眷對黨和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定信心,也凝聚起了助力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磅礡力量,同時也增強了僑聯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響力。

后續合作真喜人

2月29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宣布阜平等13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但疫情突如其來,對國內經濟造成了一定沖擊。在這種形勢下,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

8月7日,北京市僑聯黨組書記趙宏生、主席榮洋等一行14人奔赴河北省阜平縣。“我們這一次來,不光是看一看過去的成效,也希望為后續的工作做一些鋪墊。”趙宏生坦言此行目的。

在這支14人的隊伍裡,既有僑資企業家、農業信息化專家,也有各級僑聯組織的代表。北京市僑聯常委、慧華藝聯(北京)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慧華就是其中的一員。她說,自己現在每天都開直播,為崇禮、阿爾山等地的農產品打call,助力當地扶貧事業。“這次來阜平就是想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我做的,特別是在直播帶貨方面,我有經驗,可以進行對接。”

北京市僑聯常委、北京市僑聯特聘專家、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文生也是此行中的一員。在大棚的信息化改造上,王文生一直積極參與。他表示,“我是搞技術的,今年是京僑幫扶項目的收官一年,作為市僑聯常委,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僑聯把這項工作落實好,希望未來能夠提供更多技術支持。”

因項目共事,因合作聯誼。三年來,北京市僑聯和阜平縣已經成為緊密的協作伙伴。2020年是“京僑幫扶·雙百行動”的收官之年,但項目實施完成並不代表著雙方合作的終止。

“在黨的號召和國家宏觀戰略的部署下,我們將繼續發揮各自職能和優勢,加大加深合作力度,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支持河北阜平在脫貧摘帽的新起點上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趙宏生表示。

來源:北京市僑聯

(責編: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