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僑界
追夢中華·僑與脫貧攻堅 | 一位瑞金僑聯干部的扶貧日記
2020年09月22日10:34  

走過風雨沐陽光

——一個單車修理工鄒林余的脫貧之路

扶貧日記:2019年9月22日

天氣:晴

風力:微風

“鄒師傅,今天生意怎麼樣?”每周一鎮裡例會后,我都會經過老鄒的洗車攤。“還行,剛接了三十塊開張生意,日子總會一天比一天好的。”鄒林余喜滋滋地回答。“楊主任,你來啦,快進屋來坐坐”。他老婆陳金梅正在一邊摘花生,把一大把白白胖胖的新花生塞到我手裡。夫妻倆,你唱我和,暖暖的陽光打在他們勤奮朴實的臉色上,是那樣的幸福與自然。

作為一名常駐干部,我清楚地記得,在推行精准扶貧之前,他們倆是沒有這麼陽光開朗的。鄒林余,瑞金市武陽鎮武陽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五十歲不到的他精明干練、皮膚黝黑,家中有一位年老多病的父親,妻子因患乳腺增生長年吃藥干不了重活,還有三個小孩均還在上學。2010年,叔叔干活回家時遇上了車禍離逝,肇事車至今也未找到。住院期間花去了大筆醫藥費。因叔叔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所有費用都是鄒林余扛的。雪上加霜的是,2012年,他母親因患肺癌去逝,送走母親,背著沉重如山的債務,對於一個原來在墟鎮上隻靠修理自行車,種幾畝薄田維持生計的家庭,那真是度日如年。

長年的貧苦,人窮志短,不但從肉體上壓彎了他板直的腰,更是從精神上催生了他對人生的徹底迷茫。多疑,焦躁,與鄰裡關系緊張,對村兩委干部嚴重不信任,經常對村裡的工作唱反調,嚷嚷牢騷多,讓他成為了一名干部眼中的“刺頭”人物。

2015年,春風化雨,利好政策大惠於民,我市開展精准扶貧工作,經過層層公示,鄒林余被評為首批精准扶貧戶,針對鄒林余家的特殊狀況,扶貧工作隊進行了重點產業扶貧幫扶。我們不斷上門走訪,交心通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打開了鄒林余封閉已久的心扉。經過多次交流,提出了三條具體的幫扶脫貧措施:1、因為鄒林余家臨近國道邊,可以開個加水洗車店,經過多方奔走,與市公路局、鎮國土規劃等單位協調,終於開起了一個簡易的加水洗車點,每天收入有一百余元。2、考慮到三個孩子上學問題,幫助其申請了助學貸款、雨露計劃,並每年資助1000元給孩子們買學習用品,解決了孩子上學問題。3、通過產業扶貧信貸通,向銀行貸款5萬元,把自己的荒山開墾出來,種植臍橙二十多畝,並套種了花生和大豆等多種經濟作物。如今,臍橙長勢旺盛,碩果累累,今年有望實現產值8萬余元,除去一切開支,應該能實現純收入5萬元。

特別是扶貧先扶智,鄒林余的大兒子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進入了大三,再熬一年就能走向社會參加工作,家裡就會增加一名壯勞力。讀中學的女兒和讀小學的小兒子也非常爭氣,評上了進步學生,平時業余還經常幫父母撿拾落果賣,勤工儉學樣樣第一。看著這個負債累累的貧困家庭,希望大,有奔頭,眼見目實一天天變好,干部現在每次去他們家走訪都是有說有笑,真心為他們家庭感到欣慰和高興。

“楊主任,我們農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沒奔頭。”我們在竹椅上相向而坐,交心通氣,鄒林余講出了這樣一句心裡話。看看他現在的精氣神就知道,他已經徹底心理脫貧年了。每次臍橙協會授課他都搶坐到第一排,積極提問發言﹔每次村裡有公益活動他第一個報名參加:例如上次的端午龍舟賽,他不但自己帶頭捐款五百元,還報名成為了隊員,當龍舟隊得了第一名的時候,他卻因為中暑上吐下瀉,悄悄跑到診所挂了三天點滴﹔每次國道上有群眾需要幫助,他總是第一個沖出來,幾次車禍他都學雷鋒不留名。因為常駐,需要大量說話溝通,我患上了重度咽炎,他默默記在心裡,拔了很多中草藥給我晒干了泡水喝,效果非常的好。

我對鄒師傅說:“黨和組織派我們來常駐,對於孤寡老人,就是來送兩不愁(不愁吃,四季糧食充足,不愁穿,四季有衣有鞋),三保障(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保障、安全住房保障)的﹔對於青壯年,我們就是來送產業扶貧、送智力扶貧、送希望扶貧。”鄒林余緊緊握著我的手說:“過去以為沒有誰會拉一把,感謝黨和扶貧干部的關懷,從今往后,我一定會做一個正直正派的人!”

(作者楊海恩,系江西省瑞金市僑聯秘書長、瑞金市僑聯駐武陽鎮武陽村隊員)  

來源:江西省僑聯

(責編:徐玉涵、邱王紫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