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外行動
中餐業者“雲端”分享經驗 共話海外中餐復蘇
2020年09月15日15: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中餐業者“雲端”分享經驗 共話海外中餐復蘇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電 題:中餐業者“雲端”分享經驗 共話海外中餐復蘇

中新社記者 吳侃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海外中餐館的生意遭遇重創,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海外中餐業者如何轉型升級、尋求發展?北京時間9月14日下午,中國僑聯舉辦“海外中餐業者抗疫復工視頻交流會”,中餐從業者代表們“雲端”分享復工經驗,支招海外中餐復蘇。

“難”仍是目前關鍵詞

隨著多國疫情形勢緩解,餐飲業“重啟”。然而許多海外中餐業者卻並不輕鬆,“活下去”仍是最緊要的事情。

“我在西班牙從事中餐行業三十來年,經歷過很多艱難時期,這次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難。”西班牙巴塞羅那青田同鄉會會長、大海自助餐廳業主周建虹說,近來西班牙疫情反彈,再次打擊中餐業,受到客流量下降、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很多中餐廳仍然關著門。

新西蘭連鎖餐飲品牌金味德蘭州拉面業主陽敏表示,原本5月份新西蘭解封后,餐館生意已經有了復蘇跡象,結果8月份奧克蘭再次“封城”,生意又進入“寒冬”。“現在店裡的客流隻有疫情前的30%左右,短時間內很難恢復。”

“餐飲業是德國華僑華人的支柱產業之一,疫情也促使德國中餐業重新洗牌。”德國青田同鄉會會長、金錢豹餐廳業主賴成敏說,特別是有一些大型的華人自助餐廳正面臨倒閉,想要生存就必須轉型。

化“危”為“機”努力提質升級

“夏季原本是意大利的旅游旺季,往年這時候我們餐館都排著長長的隊,今年顧客少了,卻讓我們慢下腳步,有時間鑽研菜品、提升服務。”意大利中華樓中餐廳董事長何建鋒說。

何建鋒表示,中餐在海外雖然很受歡迎,但長期以來難擺脫低端、廉價等刻板印象。“不妨將這次危機轉化成機遇,開發精致菜肴、優化用餐環境,用全新的形象迎接中餐的復蘇。”

在賴成敏看來,德國的一些中餐館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根據當地人的喜好進行改良,卻把中餐的精髓“色、香、味”給丟了。“疫情中,一些規模大、運營成本高、失掉特色的中餐館開始倒閉,而那些小而精、保留住中餐風味的餐館存活了下來。”

他表示,海外中餐不能局限於炒一盤菜吃飽吃香,要在提升菜品品質、保住中餐風味上下功夫。“海外中餐提質升級勢在必行,要讓當地人感受到中餐文化的魅力。”

新科技助力提振中餐業

疫情期間,各類“無接觸”服務受到追捧,掃碼點餐、機器人送餐、線上支付等新科技的運用也為海外中餐館的復蘇助力。

荷蘭中飲公會主席俞斌說,疫情期間荷蘭一些華人連鎖快餐店嘗試用機器人送餐,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也招攬了不少顧客。“餐廳機器人可以用於傳菜和餐桌服務,客人通過桌上的二維碼下單,員工將食物交給機器人並輸入桌號,機器人就可以自動送餐並返回。”

“早在兩年前我就引進了機器人送餐,沒想到疫情期間派上了大用場。”奧地利維也納餐飲協會會長、英雄酒店業主朱茂奏說,餐館的客流量不降反升,相較於去年同期還增長了30%左右。

在奧地利從事中餐業三十余年,朱茂奏始終對海外中餐的未來信心滿滿。“今年3月,我還開了一家超過1000平米的新餐館,這次的危機也許是助力餐飲業者脫穎而出的一個轉機,相信海外中餐業會回歸之前的繁榮。”(完)

(責編: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