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僑界
《江蘇海外華僑華人史》課題組赴蘇州、無錫、常州三市調研
2020年08月30日13:18  來源:江蘇省僑聯

8月23日至28日,《江蘇海外華僑華人史》課題組一行在江蘇師范大學華僑華人研究中心主任張秋生教授帶領下,先后赴蘇州、無錫、常州開展僑情僑史調研。蘇州市僑聯四級調研員張俊森、副秘書長、聯絡部部長林艷,無錫市僑聯四級調研員李志宏、經濟科技部部長許竹敏,常州市僑聯主席李音強、副主席王茜、辦公室副主任曹友英分別陪同調研。

蘇州

8月23日至25日,課題組在蘇州調研。蘇州市僑聯發動全市各級僑聯組織共同參與,積極配合開展史料收集和實地調研工作,多角度展現蘇州的僑情特色和僑史內涵。

8月24日,課題組一行來到昆山,在昆山市僑聯秘書長彭再升陪同下,走訪了位於周市鎮的振東僑鄉,考察了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孫中山與振東僑鄉”陳列館,通過珍貴的文史資料了解特色“華僑村”的歷史淵源,感受中山精神、華僑精神在僑鄉的傳承與發展。隨后,課題組走進昆山市僑商會會長企業薩馳華辰機械(蘇州)有限公司,與企業負責人開展交流,深入了解蘇州廣大僑商自主創新、追求卓越、實業報國的心路歷程。

8月25日,課題組赴吳江區調研,聽取吳江區僑聯主席沈永明關於僑情僑史的情況介紹,並走進唐仲英基金會中心、費孝通江村紀念館實地考察,了解僑界公益精神和桑梓情懷的薪火相傳,為全面了解蘇州“新僑鄉”發展史收集一手素材。當日,課題組還來到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蘇州絲綢博物館,了解以絲綢文化為紐帶,華僑華人為推動海內外交流合作作出的積極貢獻。

課題組組長張秋生教授表示,蘇州僑情資源活躍、僑文化底蘊深厚、僑智創新成果豐碩,是研究江蘇海外華僑華人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蘇州之行感受到了“新僑鄉”的充沛能量,下步將對收集到的各類僑情資料進行系統梳理和挖掘,為形成高質量的調研成果奠定堅實基礎。

無錫

8月25日至27日,《江蘇海外華僑華人史》課題組在無錫調研。

      調研座談會

26日,在無錫市華僑活動中心召開了《江蘇海外華僑華人史》課題調研座談會,張秋生介紹了此次調研的目的,李志宏介紹我市僑聯主要工作及僑情概況,泰國歸僑吳秩華,日本歸僑朱政孝,印尼歸僑鐘思維等8位老歸僑詳細口述了他們的父輩及自己的苦難史、創業史、愛國史、回歸史,這些老歸僑的人生經歷、心路歷程雖然各具特色,但是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矢志不渝的熾熱情懷卻是相同的,他們的坎坷經歷、愛國情懷、奮斗精神和輝煌業績讓課題組的人員深受感動,感謝他們為課題調研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

      調研錫山區

27日上午,課題組一行在錫山區僑辦專職副主任許芝艷陪同下首先考察調研了羊尖鎮嚴家橋村。嚴家橋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先驅者、無錫民族工商業四大家族之一的唐氏家族的發祥地,至今仍保留著唐氏家族的“舊影”。

課題組先后參觀了唐氏工商業陳列館、錫劇紀念館、唐苑及唐氏花廳等,全面了解唐氏家族創業興業歷程,並對唐氏后輩愛國愛鄉、情寄桑梓的行為表示高度贊賞。

隨后,課題組一行來到鵝湖鎮華繹之事跡陳列館。華繹之是中國早期著名農學家、無錫近現代實業家、教育家、收藏家、書法家、慈善家和具有民族正氣的愛國民主人士。

陳列館分為“名門望族傳芳世家”“中國現代農業先驅”“無錫知名實業家”“鵝湖興教育才第一人”“收藏家書法家愛國人士”以及“傳承孝義惠澤鄉裡”等六個部分,精准系統地概括了華繹之的身世、功績、歷史地位以及造福鄉梓的善舉。課題組一行認真聽取了華繹之生平事跡介紹,並對華氏家族后人的家國情懷和在海內外的重要影響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參觀榮毅仁紀念館

下午在榮巷古鎮理事文化研究會會長、梁溪榮氏家族史研究會會長榮華源老師陪同下參觀了中國現代民族工商業者的杰出代表、工商界的杰出領導人、杰出的社會活動家、卓越的國家領導人榮毅仁同志的紀念館,通過展示廳、榮氏故居、大公圖書館、移建的榮毅仁北京舊居等,詳細了解了榮毅仁先生的生平事跡。榮老師向課題組講述了榮氏家族的傳奇故事以及目前在海外后裔的發展情況。

在完成對無錫市的調研任務后,張秋生教授對無錫市僑聯領導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深表感謝。他說,無錫作為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軔地,海外移民歷史久、層次高、貢獻大,通過這次調研,不僅從整體上對無錫僑史、僑情有了較為全面地把握,而且獲取了大量優質研究資料,為高質量地完成此次調研、全面研究江蘇海外華僑華人發展歷史,進一步摸清我省僑情打下了扎實基礎,希望能夠建立聯系協作,加強互動交流,爭取盡快形成高質量的調研成果。

常州

8月27日至28日,《江蘇海外華僑華人史》課題組在常州調研。

28日上午,課題組一行來到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常州市保存最為完好、最負盛名的古街巷——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青果巷是常州的文脈之地,街巷全長不足千米,500年間卻走出了近百名進士、上百位名人。明代文豪唐荊川、洋務運動先驅盛宣懷、語言學家趙元任、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革命先驅瞿秋白、七君子之一史良、民族工業開創者劉國鈞都曾在此留下足跡。通過參觀珍貴的史資料、周有光圖書館的歷史遺址,感受老一輩文化文人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幅幅珍貴的字跡,都講述了老常州文化精英為了祖國的事業,幾十年如一日奮斗終生的故事。

隨后,調研組又來到瞿秋白紀念館,它是常州地區唯一的一家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人物類紀念館,也是中國唯一全面收藏、陳列、展示瞿秋白同志業績、研究瞿秋白思想,弘揚瞿秋白精神的專業館,同時也是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瞿秋白1899年1月生於江蘇常州,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紀念館由故居和紀念館兩部分組成。紀念館陳列、收藏的豐富而完備的有關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的照片、實物、文字、文獻和研究資料,為宣傳、紀念和研究瞿秋白提供了多功能現代化的服務。

下午,課題組一行來到市僑聯僑胞之家召開了《江蘇海外華僑華人史》課題調研座談會,張秋生教授介紹了此次調研的目的。《常州僑聯志》撰寫者、原常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副調研員向大家分享了海外常州人的移民特點、分布情況以及華僑華人坎坷經歷、奮斗精神,讓課題組成員深受感動,不時地向他提出問題,他都一一給予解答。

李音強主席向課題組介紹了常州僑聯在服務經濟、海外聯絡聯誼、社團建設、服務新僑、老僑及海外僑胞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

張秋生教授對常州市僑聯領導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深表感謝。他說,常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常州三杰” 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政治領袖和革命家輝映史冊﹔實業家盛宣懷、劉國鈞,語言學家趙元任,數學家華羅庚,醫學家吳階平,書畫大師劉海粟等名貫中外,海外移民歷史久、層次高、貢獻大,通過這次調研,不僅從整體上對常州僑史、僑情有了較為全面地把握,而且獲取了大量優質研究資料,為高質量地完成此次調研、全面研究江蘇海外華僑華人發展歷史,進一步摸清我省僑情打下了扎實基礎,希望能夠建立聯系協作,加強互動交流,爭取盡快形成高質量的調研成果。

最后,李音強主席、張秋生教授分別互贈了《常州僑聯志》和六本《華僑華人研究》。

(責編:閆楓、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