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僑界
海外華僑回國投資:想為家鄉做點事
2020年08月30日13: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僑網圖為楊貴秋引資修建的休閑農庄。 周燕玲 攝

“引資千萬元人民幣投資家鄉發展旅游,是對家鄉的一種思鄉情節,也是想讓海內外更多人了解和認識我的家鄉。”新加坡華僑楊貴秋29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離開家鄉越久,越想為家鄉做點力能所及的事。

這個出生在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的“80后”侗族女孩,因家中發生變故,15歲便輟學外出打工。幾年間,在廣州一家餐飲企業從服務員做到了營業部經理。

在廣州工作期間,楊貴秋曾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進修英語。21歲那年,她毅然辭職自費前往新加坡深造學習酒店管理,經過2年的學習,畢業后應聘到新加坡一家外資企業工作。期間,她憑著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對資本積累的洞察力,收購積累下辭職員工的原始股份,隨著名下股份佔比比重增大,加之工作業績突出,楊貴秋一躍成了企業的股東之一。

“在新加坡工作那十幾年,一直關注家鄉的發展變化。”楊貴秋說,自己想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建設家鄉。

圖為楊貴秋整理休閑農庄內的座椅。 周燕玲 攝

圖為楊貴秋整理休閑農庄內的座椅。 周燕玲 攝

在楊貴秋看來,華僑可以作為溝通的橋梁讓外資企業深入了解廣闊的中國市場。為此,2018年楊貴秋帶著新加坡外資企業負責人走進貴州實地考察鄉村旅游,經過考察和反復討論后,楊貴秋所在的企業決定在貴州投資。

目前,一期鄉村旅游項目已完成投資1000余萬元(人民幣,下同),建成休閑農庄、大型游泳池、觀光吊橋等餐飲娛樂設施。隨后,二期項目將打造特色民宿、田園親子採摘、戶外拓展訓練等配套設施。

在楊貴秋看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海外華僑華人回國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也越來越多,投資創業的機遇將不斷增多。

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僑商投資佔中國引進外資60%以上,70%以上的外資企業是海外中資企業。秉承共謀發展的夙願,華僑華人正發揮著聯系中國與世界的橋梁作用,“60后”泰國歸僑陸紅就是其中一位。

作為泰國華僑貴陽聯誼會會長,陸紅正在讓貴州農特產品以訂單式出口到泰國,並把泰國大米以及熱帶水果引進到貴州。

為此,陸紅跑遍了大半個貴州蔬菜水果基地。“在泰國,獼猴桃、蘿卜、土豆長期都需要靠進口。”陸紅說,泰國所需的農產品和水果在貴州都有種植,且品質良好。

陸紅希望自己能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讓貴州與泰國雙方優勢互補,加強彼此在特色農產品貿易、生態旅游等多領域的合作交流。

“很多海外華僑華人回國發展創業的意願都很強烈。”陸紅說,由於創業政策優惠條件不斷加碼,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回國創業。

目前,中國各地爭相出台惠僑新政,北京、天津、廣州、湖南等地陸續挂牌建立“僑夢苑”,吸引大批海外華僑華人回國創業和工作。以湖南長沙“僑夢苑”為例,長沙高新區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設立“僑夢苑”建設專項資金,對華僑華人領銜的創業項目,最高給予2000萬元資金支持。

(責編:閆楓、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