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愛都是世界共通的最動人的語言。伴隨音樂,踏“雲”而去,跨山越海,走進每一位僑胞、留學生的心中。
喚醒雙耳,漫步音樂森林﹔穿越時空,琴音如影相隨。北京時間8月25日(七夕)晚19:30—21:00“情系游子心天涯共此時 琴韻 四海”線上古琴音樂會——浙江關愛海外僑胞和留學生科學防疫直播活動(第十場)暨2020第三屆浙江古琴藝術節閉幕式如約開啟。
這場正值“七夕”佳節的特別音樂會由浙江省僑辦、浙江省僑聯、浙江省文聯、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浙江省僑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浙江省留學人員和家屬聯誼會、浙江省音樂家協會協辦﹔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古琴藝術專業委員、《浙商》雜志、僑音融媒體中心承辦。古琴藝術家們將古典音樂帶進演播廳,與遠在世界各地的海外浙江華僑華人和留學生萬裡共享音樂與文化交融的沉靜之美,感受來自家鄉的深情與關愛,同時也給全球華人帶來了一場琴弦與心靈共鳴的視聽盛宴。
浙江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連小敏
浙江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連小敏在音樂會伊始做了精彩致辭,他表示:“音樂與愛都是世界共通的最動人的語言。今天,藝術家們為大家獻上的不僅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更是一部傳遞溫暖與力量的大愛之作。願家鄉的濃濃情誼和深深問候,伴隨音樂,踏“雲”而去,跨山越海,走進每一位僑胞、留學生的心中。”同時他也希望大家在疫情的艱難時刻,依然能夠保持對生活的愛與熱忱,努力把每一天都過得元氣滿滿、熱氣騰騰!同氣連枝,守望相助,共同戰“疫”。
聽古樂與歲月和鳴
《九州同》《山水情》《平沙落雁》《漁樵問答》……一曲曲激蕩古今的傳世名作響徹“雲端”,黃德源、裴金寶、倪詩韻、陳成渤、姚亮等多位國內頂級古琴演奏家亮相本次音樂會,向雲端的海外華僑華人講述中華民族的綿長故事,述說海外僑胞對祖國的赤子情深以及血脈相連的文化基因。
《九州同》
開場曲目是出自《國家寶藏》系列節目的《九州同》,6位演奏家以古風合樂的形式讓聽者體味了禮樂之器的合鳴之美。旋律響起,猶如祖國萬裡河山的畫面一一展開,曲調唯美大氣磅礡!
《山水情》
《平沙落雁》
《流水》
《白雪》
《赤壁懷古》
宋代文豪蘇東坡有《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 赤壁懷古》則是古樂中永恆的經典。此曲由著名作曲家陳大偉根據詞之意境而創作,意境宏遠洒脫,現場古琴演奏陳成渤、笛簫演奏家沈英彪以琴簫重奏奏響了這首“古今絕唱”,仿佛一瞬間將大家拉進了赤壁古戰場的那段千古興亡事。
《離騷》
一曲《離騷》,樂曲古朴蒼勁、深沉含蓄,抒發了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遭奸讒后的憂郁和苦悶,及思鄉愛國的崇高感情。古琴演奏家陳丹霞將這首最經典的古琴演奏曲目表演的淋漓盡致,美妙靈動的琴聲仿佛從指間流瀉而出,令人蕩氣回腸。
《醉漁唱晚》
海外僑胞“雲端”合奏游子心
“高山流水覓知音”,音樂會分為“以僑為橋、以琴會友、以情連心”三大主題樂章,除了國內眾多知名古琴演奏家參與之外,來自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地的海外浙籍僑胞代表,通過視頻連線與現場古琴藝術家們交流、碰撞,並向全球華人送上美好祝福。
古樂聲聲、琴音裊裊,意大利浙籍僑胞王璐帶來的古琴名曲《鳳求凰》,景中含情,引領聽者進入到美妙的琴音世界,遙想當年古琴台上,名琴一張,司馬相如奏出一曲“鳳求凰”,留下文君當壚這段傳唱千年的愛情故事。
加拿大浙籍華人、著名琴簫演奏家鄭正華的《漁樵問答》在他的一勾一挑,一抹一撮間展現出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而其琴簫合奏精妙絕倫的演奏技法更是令現場觀眾大開眼界。
聆聽最純淨的指尖律動,用音樂、書法連接山海之間,天涯此時。日本浙籍僑胞晉鷗通過視頻連線,現場揮毫潑墨書寫“情系游子心 天涯共此時”。這幅用行草書寫的作品,體現了海外僑胞與家鄉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抗疫的決心、勇氣和大愛。
音樂會的尾聲,杭師大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演員,浙江省僑聯常委、僑聯藝術團團長 徐寧和沈星宬唱響《我和我的祖國》,這首對祖國母親的禮贊在古琴的演繹下點燃全場熱情,合唱聲此起彼伏,大家用歌聲表白祖國,把全場推向高潮,音樂會也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