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僑界
追夢中華·僑與脫貧攻堅 | 烏溝河上的父子愛心橋
2020年08月19日15:08  

在蓬萊僑界有這麼一對父子:父親仲崇滬,1997年在蓬萊創建煙台海市葡萄酒有限公司﹔兒子仲維岳在澳大利亞留學后加入澳籍,2008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創建了GNT精品酒庄。2013年父子二人在蓬萊聯合建成了中澳合資沃族酒庄。他們海內海外攜手創業、致富不忘家鄉父老、疫情面前共克時艱,譜寫了一段父子佳話。

攜手鋪就幸福路

老仲出生於1951年,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受過苦遭過罪,高中畢業又趕上上山下鄉,與農村勞動人民結下了深厚友誼,也深深體會了他們的艱難和疾苦。創業之初就立下了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誓言。2002年海市酒業搬遷至安香叢家村,就在事業剛剛有起色之時,老仲每年毅然拿出近4萬元,為安香叢家村100多位70歲以上老人發放生日蛋糕,中秋節、春節慰問品等福利待遇。一起創業的人曾好心勸道:“仲總,事業剛剛起步,用錢的地方還很多,等發展好了再做這事也不晚啊!”老仲回答:“尊老盡孝正當時,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小仲出生於80年代初,雖然沒有經歷父輩的苦日子,但是耳濡目染中,小仲對於父親的所作所為欽佩又認同,2010年成立沃族酒庄之時,主動提出將安香寺村和安香店村的老人納入資助范圍,從一個村到三個村,從100多人到248人,從2002年到2020年,隨著企業版圖的擴大,周邊村民種植釀酒葡萄、進廠當產業工人,走上脫貧致富路的人也越來越多。18年來,父子兩人先后捐助150多萬元,從未間斷。

父子共建愛心橋

“十八烏溝九安香”,這句當地流傳已久的俗語反映出烏溝河兩岸村民沿河而居的景況。但烏溝河南岸的村落進出村需要繞行很遠的路,給物資的進出也帶來極大的不便﹔河道常年淤積,多年傾倒的垃圾臭氣熏天,使得兩岸村民叫苦連天,也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攔路虎。沃族酒庄選址確定時,父子兩人就准備在烏溝河上架起一座橋,與酒庄同期建設。此時,會計的一番話使得父子兩人猶豫不決,“仲總,賬面上的資金不多了,酒庄建設處處需要錢啊!”,老仲站在烏溝河南岸,看著肩負重物步履蹣跚的鄉親們,暗自下定了建橋的決心,因為他懂得,這座橋聯系的不僅僅是烏溝河南岸和北岸,還有企業與周邊十裡八村的心。於是就在資金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企業先后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寬敞堅固的沃族橋,又為安香店村修建了寬5米、長700米的進村道路。隨后又斥資20多萬元,對河道進行清淤、垃圾治理、防水處理,種植了荷花,投放了魚苗,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了今日的荷花塘。烏溝河水流潺潺、晚風送來荷香陣陣、兩側河畔楊柳依依、周邊村落歌聲悠揚,一片旖旎美麗風光,吸引眾多國內外游客駐足觀望、流連忘返。沃族橋不僅是見証父子兩人助力脫貧攻堅的愛心橋,也是他們情系周邊十裡八村的連心橋、希望橋和幸福橋。

抗擊疫情同擔當

2020年春節期間,仲崇滬夫婦到澳洲與兒子一家團聚,聽到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並迅速蔓延的消息。一家人雖身在海外,但仍心懷祖國、情系家鄉。在得知蓬萊急需醫用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時,仲維岳夫婦四處奔波,多方採購防疫物品,緊急從澳大利亞購買了300個醫用N95口罩和600套防護(隔離)服等防疫物資,雖然價格是平時的幾倍,兩人均不計成本。小仲說:“雖然我們遠在海外,但祖國人民、家鄉人民的苦痛我們感同身受,我們的心永遠和他們在一起!”物資買到了,但運輸通路又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小仲毅然暫停手邊的生意,多次與航空公司溝通聯系,輾轉香港、青島等地航空公司,最終於2月16日將防護物資運抵蓬萊。此次幾經周折已返回國內的老仲又在第一時間與蓬萊市僑聯對接,聯系專車將防疫物資交由蓬萊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指揮部統一調配。2月20日,又再次捐款2000澳元(折合9339元人民幣),表達了真誠的赤子之心。山東省紅十字會專門頒發了捐贈証書,表達了感謝之情。父子二人的善舉在蓬萊僑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稱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到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吹響了我們決戰脫貧攻堅的總攻號角,父子兩人的干勁更足了。站在酒庄南側的辦公樓上,老仲用手指點著遠方,這裡是新品種葡萄園,這裡是實驗室,這裡是村民文化娛樂廣場和大舞台,順著他的思路,我們仿佛看見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上,越來越多的人在忙碌、收獲、歌唱!

來源:煙台市僑聯

(責編:徐玉涵、邱王紫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