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田秋 青木 孫秀萍 本報記者 張雪婷
絞盡腦汁尋找“線上實習”
留學生2020年的暑假,和往年不太一樣——少了許多結伴出游、跑實習接觸社會,多了更多“宅”在家、在網上“雲度假”。不過,這段疫情下的特殊時期,留學生們也想盡辦法不讓寶貴的假期荒廢掉。“失去了幾個月的上學時間,我們也在慢慢尋找能適應后疫情生活的方式。”《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多個國家的中國留學生,了解到他們在這次假期的種種安排。
從大學生的角度來說,暑假不僅是一段休息的時間,更是一個脫離校園歷練自我的機會。對於已經停課幾個月的留學生來說,今年的暑假更不是“瘋玩”的假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一所知名大學讀研究生的姚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感慨道:“來到美國之前,本來是想好好利用假期時間四處游玩,但是現在我反而隻想趕緊趁這時候把實習和課業再多補補。”
今年在美國申請暑期實習前所未有地困難。首先,有關部門的實習許可辦理效率大大下降,大多數用人單位已經停止了招聘和面試。其次,即使拿到工作許可,不少單位原本的實習生崗位也被削減甚至取消。
但是,這些困難並擋不住學生們實習的熱情。正在讀國際金融專業的姚同學對記者說,美國高校的暑假一般有3個月,自己早在學期結束前就安排好了兩個實習工作,這兩份實習都可以在家遠程完成。“第一個實習是大約持續8周,是在一家智庫做助理研究員。我的日常工作是整理當天國際金融相關的重大新聞,通過郵件發給單位。除此以外,助理研究員每隔一周自擬一個專業方面的話題,寫一篇論文提供給單位的官方博客。”姚同學說,類似的實習工作其實很多,早在疫情前,一些用人單位就已經開始增加這種線上實習的崗位。“第二份實習還沒有開始,不過按照招聘通知來說,應該是幫忙整理一家慈善組織的數據。”
除了在外面申請實習,大多數高校都設有暑期學校,如果能夠申請到在線進行助教、助研、判分員的工作,是非常安全穩妥的。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職位大多由碩士生和博士生擔任,但本科生也並非全無可能。另外,也有一些學生得到了在網課期間為學校進行“技術支持”的工作,包括維護網站、在線幫助遇到技術疑難的師生等。
根據歐盟的數據顯示,2/3的留學生平時兼職打工,暑假打工的留學生更多。按照規定,在德留學生一年打工時間不能超過90個整天或180個半天。很多留學生都會利用暑假實習打工,湊夠平時的最基本生活費用。
“今年各行各業面臨失業大潮,給學生的實習和工作很少。”德國大學生服務中心秘書長梅耶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許多現場校園招聘活動也被取消。不過,記者發現,德國多家線上招聘平台仍有一些面向大學生的實習機會。尤其是信息學、醫學、化學等專業,在疫情中特別需要實習生。
慕尼黑大學信息專業留學生王同學目前在德國SAP公司打工。他對記者說,自己就是通過線上招聘會獲得實習機會的,面試也是通過視頻進行。“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線上面試和實習,有一些緊張。”王同學目前以線上實習為主,主要進行一些編程等,每周會去公司一次。
漢堡大學經濟管理留學生黎同學在一家德國著名服裝企業“線上實習”。她告訴記者,自己的工作是幫助該品牌在中國市場做“線上營銷”,主要是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上做文案和短視頻等。
在日本的留學生群體中有一個玩笑話,即“沒打過工,留學生活就不完整”。據日本WeXpats Jobs網站調查,大約有30%的在日留學生在疫情期間被迫停止打工,還有80%的留學生工作量減少、工時縮短等。值得注意的是,表示自己受影響最少的留學生中,多為日語水平等級考試一級資格獲得者。可見在日本打工,提高語言十分重要。
在東京上學的江同學最近對日本疫情十分擔憂,同時也不想荒廢自己一個月的假期,便找到了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實習。“我在一家書店打工,大概是一個月的時間。因為疫情的緣故,客人變得較少,店員也因此不需要那麼多。我現在每周去兩次書店,幫忙整理書架和新進的書籍,其余的時間在家協助畫宣傳廣告、做標簽,偶爾還會負責一些聯系出版社之類的工作。”江同學說,雖然這份實習並不能賺到很多錢,但是自己更重視的是這份經歷。
補課、興趣班、自媒體
“該上學的時候沒好好上,隻能靠假期來瘋狂補課啦!”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在美國紐約讀研究生的喬同學如此自嘲著。已經在家“宅”了三個多月的喬同學表示,雖然學校有網課,但對於他畢業之后的工作計劃來說遠遠不夠。
正在修讀經濟專業的喬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己畢業后想申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工作,也是通過對該部門的了解,認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在學校學的只是專業上的基礎知識,實際上到了工作單位之后,他們還會提供無窮多的課程和培訓,隻有通過那個門檻,才能真正勝任這份工作。”喬同學說,他在假期這段時間每天觀看IMF提供的免費線上課程視頻,也閱讀了一些專業相關名著,希望能在疫情結束后以最快速度進入狀態。記者從喬同學分享的課程網站(下圖)了解到,不少美國高校、智庫和專業組織都會提供免費線上課,從課程大綱上看較為專業,有嚴格的課程設置和考試安排。
在歐洲的留學生也不忘記利用暑假“查漏補缺”。在柏林洪堡大學自由大學學習傳播學的吳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如果下學期仍舊隻有網課,可能無法按時畢業。因此,他現在利用暑假時間來補足自己的專業知識。讓吳同學等其他中國留學生得到安慰的是,許多德國大學專門在暑假提供各種補習課程,由教授或助教給予輔導,甚至還增加一些線下的輔導課,解決了學生們的后顧之憂。
課程學習是一方面,“興趣學習”也成為學生們一個熱門選擇。《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往年許多中國留學生愛在暑假做代購。而今年暑假由於經濟形勢不好、外出購物也不方便,一些留學生開始熱衷做主播和自媒體。在柏林藝術大學留學的情侶田同學和劉同學一個做主播,一個拍視頻,忙得不亦樂乎。
另一名在日本留學的鄭同學因為取消了所有的旅游計劃,且暫時無法回國,因此在網上報名了一所藝術院校提供的“3D動畫入門”課程。“其實我的專業是政治經濟,和編程、動畫毫不沾邊。動畫一直是我的一個很重要的愛好,但是因為學習太忙,我從來就隻能做做觀眾。今年趁著暑假有些時間,我想要實現這個童年夢想。”雖然現在他還在學習最初級的軟件使用教程,在外人來看甚至有些枯燥,但鄭同學每天都興致勃勃地聯網上課。“我沒有想到在這次疫情中,竟然也有這樣小小的收獲。”
據日本NHK電視台官方網站報道,今年很多企業因疫情停止招新,因此在日大學生展開就職活動的時間也大大提前,目前已經有約80%的大三學生向提供實習機會的公司提出申請。由此可見,中國留學生也不能大意,應該利用假期盡早開始了解招聘信息。
自駕去近處進行“小旅游”
雖然全球疫情來勢洶洶,但也不意味著留學生不能在安全的情況下酌情選擇出游。幾名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同學表示,今年他們會嘗試自駕游,且尋找人群不太密集的“小眾”旅游地。
由於在德國,留學生最多隻能打工90個全天,因此很多學生還是希望今年能在假期出去看看。德國科隆大學的留學生陳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本來這個暑假計劃自助游到西班牙、葡萄牙,但是坐飛機太危險了,所以她和幾個朋友將目的地改成距離較近的德國、法國、瑞士和奧地利,並選擇相對安全的火車游。
相比之下,漢諾威5個中國留學生的假期旅游更有特色。他們租了一輛房車,准備暢游德國。這個小組的組長林同學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房車每天租金100多歐元,分攤到每個人身上並不貴,加上加油費、露營費等,與普通的背包游差不多。德國有大約2800個房車露營地,露營地裡有各種設施。在疫情中,房車游可以接近大自然,又可以避開人群。
在美留學生也對自駕游躍躍欲試。在芝加哥上學的吳同學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和兩名好友准備近兩周在附近來幾場“說走就走的旅游”。“我們看好了周圍一些不太知名的景點,有一些自然公園、規模較小的鄉鎮博物館、不認識的名人故居等,每個地點大概開車一兩個小時到幾個小時不等。我們先調查好目的地在疫情中是否還營業,基本保証能當天往返,這樣就不用考慮住宿問題。”在吳同學的計劃中,她認為這樣的“小旅游”更能體驗當地風土人情。
“前一陣我們參觀了一個車程3個小時的名人故居,是一處美國南北戰爭中建立的三層小別墅,裡面放了很多老照片、舊家具,還有一些介紹這個家族故事的標牌。其實我們也不認識到底是什麼名人,但通過這一趟小旅游,也了解了一些美國歷史。那個小鎮上的人一直將這處故居當做鎮上的一個寶藏,無人不知,說起的時候都很自豪,很能體現當地民風。”當然,吳同學也對記者說,自己也很想去那些國際知名的旅游勝地,只是因疫情不得不放棄。“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想找到快樂度過假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