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僑聯動態
后疫情時代,怎樣的教育能讓孩子們贏在未來?
2020年07月10日15:37  

北京時間2020年7月9日晚20:00—21:00“情系游子心 防疫共此時”浙江關愛海外僑胞和留學生等科學防疫專家直播活動(第八場)如期舉行。

第八場直播由全國著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杭州市拱墅區教育局原局長趙群筠連線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美國等地的海外華文學校負責人代表,與大家聚焦疫情對華文教育的影響和應對方案,疫情過后華文教育如何發展,以及海外華裔青少年家庭教育等話題,幫助大家認知教育本質,在這一特殊時期更好地進行家校共育。並在線解答海外廣大學生及家長提出的教育問題。

···············

陳小微(意大利米蘭華僑中文學校校長):由於師資方面的實際困難,教師以留學生為主,而且頻繁更換。教學經驗不足,請問有哪些途徑可以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教學效率?

趙群筠 :關於這個我個人有三個建議,第一、制定學校教學常規,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做到最基本的教學要求﹔第二、開展教學活動,組織老師之間相互聽課,合作完成課堂設計﹔第三、推薦一些教學專業用書,可以大家一起閱讀並組織討論。

···············

陳曉虹(葡萄牙裡斯本中文學校校長):我想從家長的角度提個問題,就是疫情期間孩子單獨在家,會產生一些問題:比如孩子更容易沉迷於玩手機、網游,這是讓家長非常苦惱的。為了了解孩子在家都做了什麼,有的家長在家裡安裝了攝像頭。但是孩子們抵觸情緒很大,有的就把攝像頭擋上,或者轉到家長看不到的角度,這些都會加重兩代人之間的矛盾。請問家庭教育中關鍵的要素有哪些?家長要如何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趙群筠 :家庭教育中有三點是非常重要的,一,父母三觀要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最重要,特別是疫情期間家長所呈現出來的是否積極向上,是否樂觀堅強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二,正確的愛和陪伴方式,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三,要善於挖掘孩子的特長和潛力,揚長永遠比補短重要。

···············

陳慶(西班牙巴塞羅那孔子文化學校):疫情開始至今,我們學校一直採用網上教學,學生到課率達到90%,但是假設疫情還會延續,長時間的網課,以及缺乏線下課堂的社交屬性,必然會導致學生出現網課疲勞,甚至於心理上的抵觸,那麼我們海外華文學校應如何解決一直上網課所帶來的這些弊端,減少孩子的乏味感及抵觸心理?

趙群筠 :首先,要想辦法提高網課質量,可以採用網上集體備課的方式,討論課程的設計和落實。錄制一些優秀的網上指導課程,再適時給其他老師進行線上培訓指導,利用網絡教學的優勢,讓所有的學生在家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建議以學校為單位建立學生提問答疑的交互平台,採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與激勵機制,鼓勵與吸引學生參與,教師及時將交互平台中有價值的討論轉化為學習資源。

其次,要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居家學習不同於在校學習,隨著學習環境發生改變,學生個體學習代替了學校的團隊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極好的機會,老師們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任務設計,在網絡教學環境下加強備課,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居家學習課程資源,包括自學材料、作業、檢測試題等等,都要精心設計。隨著教與學的關系發生變化,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要求更加突顯,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設置難度更大了,所以要強調分層分類學習任務的布置﹔學生居家學習,管理學生學習的責任主體落到家長身上,家庭在這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所以也希望家長利用這個特殊時間做好親子學業輔導工作,沒有能力輔導的家長也要配合學校做好服務和監督工作。

同時根據目前特殊情況可以進行適當的學科整合和內容調整,增加文科閱讀量、科學綜合性實踐活動。利用當前形勢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愛國教育,加強理解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生死與共、和諧相處的生命關系。一定要引導孩子關注疫情防控進展,感受人類在災疫面前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智慧﹔增加對學生的生活和勞動教育,比如讓孩子們在家學著燒飯、洗衣服、孝敬老人照顧弟妹。還有的家長也很智慧,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這些作業都可以為以后的幸福人生增碼。

我相信困難終將會過去,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在學校老師、家長的共同關心下,提高自主學習與自主管理能力,度過一段難忘的有特殊意義的假期學習時光,更加健康茁壯成長。

···············

楊菊(荷蘭雨虹漢學院校長):語文教育,一是培養孩子掌握一門語言工具,二是積蓄文學修養,三是陶冶人文情懷,請問這三方面的目標在中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應該各自如何更好地實現?針對海外的中小學生,就以上三點,在中文課堂的施教上有何寶貴的指導建議?

趙群筠 :楊校長對於語文教育的三個目標概括得非常專業。這也是我們國內所謂的語文教學三維目標。首先,老師心中有目標,要有三個明確的教學目標以及相應的教學內容﹔其次,教學設計要有主問題的引導,設計教育的環節,在環節中關注價值觀的和情感的引領。第三、每節課最好有學生討論的環節,特別是要結合生活實際展開討論,讓人文情懷能夠真正落地。

···············

王虹(美國華夏博根中文學校校長):在課堂上漢語教學如何更有趣且有效?

趙群筠 :在我看來首先,要選好教材,選學生喜歡又具有教育意義的課文,能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美好向往和學中文的興趣﹔其次要注意上課方式,要設計讓學生充分參與的教學活動,因為語言文字能力要落實在運用上,特別是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第三,把語文學習滲透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可以通過設計一些課后活動或者作業,教會學生在生活中養成看中文書和說中國話的習慣。

···············

姚建偉(青田縣華僑國際學校副校長):具有外國國籍的或具有外國居留証的華裔青少年怎樣才能回國讀大學?

趙群筠 :可以通過“華僑聯考”,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台地區學生考試”,是中國教育部單獨為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學生設計的專門高考,也是港澳台僑學生報考中國內地大學的主要途徑。港澳地區考生須持香港或澳門永久居民身份証明或居民身份証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証》。

華僑考生本人須持我國駐外使(領)館出具的在外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的公証書或認証書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參加報名(華僑考生須在內地各報考點報名考試,港澳地區報考點不受理華僑考生報考)。2019年,又增加了20所本科招生院校和16所預科招生院校,中國各頂尖大學全部覆蓋(包括北大、清華),對於華僑生來說選擇范圍更廣。

華僑聯考與國內高考有幾個區別。1.科目少,題目簡單。華僑聯考文科不考政治、理科不考生物,學習壓力減輕很多。而且聯考充分考慮到考生長期脫離中國教學的現實,考試中出現的知識點70%來自初中,30%來自高中,試卷的難度遠遠低於國內普通高考試卷。2.錄取分數低。考試錄取線遠低於國內普通高考的錄取分數線,最低200分即可入讀國內重點大學。3、語言有優勢。華僑聯考是針對全球的海外學生,會中文的華人子女具有很大的優勢。希望未來想回國發展的海外學生朋友們,可以多做了解,回國參加華僑聯考。

以上為直播時段一問一答簡要版。

來源:浙江省歸國華僑聯合會

(責編:徐玉涵、邱王紫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