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外行動
歐洲時報:中餐復興 且看英國華商出奇招
2020年06月28日16:28  來源: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6月28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道,6月23日,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宣布進一步解封措施,社交距離從兩米縮減至一米,餐廳、酒吧和理發店等場所可在7月4日重新開放。“冷凍”許久的華人餐飲業在過去三個月經歷了許多“不可承受之重”,關門閉店、遭受歧視、艱難求生……不屈不撓的在英華人用堅強的意志和靈活的經營方式努力渡過難關,在困境中整裝待發,絕處覓生。

餐館變身物資倉庫 華埠商會慷慨助抗疫

坐落在唐人街的“家·上海”自3月起就從餐館變身為疫時物資貯存大本營。倫敦華埠商會(以下簡稱“華埠商會”)主席鄧柱廷,同時也是這家店的老板,為了方便防疫物資的存取和發放,主動把餐廳用作防疫物資儲存倉庫。

華埠商會作為維護僑胞自身權益的“發聲人”,始終堅持默默守護著在英華人和商家,此次疫情之下更為英國主流社會做出了貢獻。在英國醫療界極度缺乏防護物資的情況下,鄧柱廷帶領華埠商會,聯合英國浙江會、新界鄉議局海外顧問委員會歐洲聯絡處、全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攜手發起“關愛NHS”活動,團結英國各僑團,聯絡溝通中國與英國,以英國華人社團的名義分批捐贈3萬套醫用手術防護衣和400余萬隻口罩等。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多家醫院和醫療機構、西敏市市政府、倫敦交通局和警察局等機構均收到了來自華人的一份愛心與支持。

鄧柱廷說,此次疫情中,作為英國社會的一份子,我們也希望獻出自己的力量,幫助控制疫情。英國NHS、倫敦交通局等受捐機構代表分別在捐贈儀式上向他和英國華人社區表達了誠摯的謝意。

不僅如此,由疫情引發的針對華人歧視案件頻發,憂心在英華人和華商的生活與人身安全,鄧柱廷還積極與倫敦警方溝通,保持密切聯系。“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幾乎每周都要與警方開會,”他說,華埠商會不僅將收集到的案例和情況向警方反映,還在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和《金融時報》等主流媒體發聲,讓英國社會更為廣泛地了解到華人遭受的不公待遇,爭取僑胞權益,維護華人安全。

餐飲業作為倫敦中國城產業的頂梁柱,在疫情期間受到了不可避免的沖擊,華埠商會在一開始就保持著高度敏感和警惕,不僅向各店鋪發放保持衛生和清潔的海報,后期還分發了口罩等防疫物資。

提起后疫情時代中國城“復興”,鄧柱廷表示,希望重新恢復營業的時候能多辦點活動,讓大家知道中國城很安全,可以再來。華埠商會屆時也會在中國城派發口罩給需要的人,希望可以早日恢復到以前欣欣向榮的樣子。

中國城最大地產業主Shaftesbury PLC的發言人也透露,疫情期間一直通過社交媒體等平台與顧客互動,並且正在籌劃中國城重新開張的相關活動,包括設立消毒站點等舉措,以確保游客安心。

營業額斷崖式下跌 再開張謹小慎微

林老板經營著一家位於謝菲爾德的中餐廳“川流不息”。疫情期間,雖然餐廳依靠平台維持著外賣服務,但實體店面的關停造成了一定的業務損失。林老板表示,雖然由於居家隔離,中國學生的訂單量很穩定,但堂食關停,餐廳面臨的最大打擊就是整體營業額下降,其次是受過培訓的員工們上不了班,現在隻能保本。但為了回饋學生,共克時艱,餐廳也會搞一些小活動,比如點滿一定金額后贈送口罩,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隨著英國逐步解封,林老板分享了他接下來的規劃:打算逐步開放堂食,但也要考慮如何去保証社交距離。好在店面較大,一樓原本能夠接待60 人,現在計劃將容納人數縮減一半,同時開放二樓。餐廳的格局會做出一些調整,比如將二樓變成卡座模式,用帘子將座位分隔成小包廂,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其二就是做到深度消毒,“我們會確保每日多次為桌面和地面消毒,並提供一次性餐具。餐廳主打的是炒菜和火鍋,我們也正考慮如何調整菜品來響應分餐制,”林老板說。雖然成本也會相應上升,但林老板說,為了保証食客的安全,讓大家吃得放心,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家位於謝菲爾德的老牌川菜館“滿庭紅”也受到了疫情的沖擊。經理Kelbin表示,封城后銷售額降低了60%,門店關停,隻能通過外賣出售餐品。“能明顯感覺到訂單數量的減少,本地生活的華僑華人和英國人失業率都很高,消費能力明顯降低了。我們目前仍然保持門店的關停,但隨著中國留學生們陸陸續續回家,對客源還是有一定的影響。”他說。Kelbin還提到,具體政策出台時,餐廳可能也會通過適當改變格局、限制人流量等方式來滿足社交距離,保証顧客的用餐安全。

跨國連鎖餐飲企業海底撈根據英國政府的復工部署,決定將於7月4日恢復堂食,並在重新開業前對員工進行核酸檢測,要求英國門店所有員工佩戴口罩服務、餐位安排不低於1米社交距離,門口增設用餐信息登記表。此外,海底撈還做足准備,將在員工上班前測體溫,對就餐區和等座區每天消毒、做到餐桌沙發一客一消,全面通風和設置專人導流等措施。

據了解,海底撈堂食恢復后,火鍋外送、遠距離團購和冒菜等也將繼續,並且還在原先的基礎上將外送服務擴展至環繞大倫敦的環狀高速公路覆蓋的范圍。考慮商務人士用餐需求,海底撈還將推出商務即食套餐,通過多種風味的搭配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轉行求生 生鮮配送盤活小餐館

“米齊臨”於2018年6月在大英博物館后街上開起了第一家店。它以長沙米粉作為主打,米粉是湖南的主要食物,很多小吃也都是用米做的,因此,“米齊臨”這個名字便誕生了,取“所有的米制品一起來臨”之意。

“米齊臨”經營合伙人之一熊鵬告訴記者,開業前夕,“米齊臨”參加了當年在塔橋下舉辦的中國美食節,出售米粉和一些小吃,效果突出,深受大家喜愛,當時得到了商家銷售額排名第二的好成績,也正是如此,讓熊鵬充滿信心。美食節不久后,第一家店正式營業。

2019年8月,“米齊臨”第二家店在唐人街正式開業。這家店優勢在於位置好、空間大,除了小吃和米粉外,還供應其他湘菜,從米粉店升級成為湘味小吃。從去年8月份到今年2月份,經營一直穩步增長,慢慢在本沒有湘菜的唐人街“茁壯成長”,把湖南菜發揚光大。

當生意穩步增長之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3月底英國封城,堂食全部叫停。那時,“米齊臨”第一家店開始僅做外賣,同時還配合湖南同鄉會,作為支援點,為在英華人提供口罩、防護藥品等抗疫物資,以外賣形式送到需要的同胞手中。

就這樣一直持續到4月中旬。熊鵬說,在為同胞提供抗疫物資的同時,他們發現由於封城,出門採購變得困難,網上購物也很難搶到配送時間,導致有些人缺乏例如生鮮蔬菜、水果干糧等基本生活物質。在這種情況下,“米齊臨”的生鮮派送業務也就應運而生,位於唐人街的第二家店順勢成為了臨時分揀中心。

為了能夠讓生鮮派送業務迅速家喻戶曉,並盡快啟動,“我們就選擇了用微信小程序的方式,它可以在微信裡進行傳播,在群體裡能夠很快地擴大影響”,熊鵬解釋道,“米齊臨”在短短幾天就把微信小程序的平台建立起來了。4月26號,平台正式上線。短短一個星期,這個平台的線上注冊人數已達1500人,訂單量也就隨之而增,每天有十余單。

在整個封城期間,“米齊臨”堅持做生鮮派送,並不斷完善平台,豐富功能和營銷體系。現在平台上產品越來越多,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說抽獎、刮刮卡、分紅包等,可以讓更多的人在參與平台購物之前,就有一定優惠。隨著疫情的進一步好轉,英國政府7月4日准備全面解封,熊鵬表示,“米齊臨”會隨政策做相應調整。唐人街門店會實時恢復堂食,為保証生鮮派送業務持續運轉,將分揀中心轉移到倫敦的西北地區。

關店不如重裝修 渡難關再出發

已經走到第9年的倫敦中餐廳“煌庭”也在3月份突然停下了腳步。“煌庭”負責人Kevin坦言,今年新年的時候營業額還創下了歷史新高,疫情暴發后基本是斷崖式下跌,春節第一周過后損失了近2/3,隻有原先營業額的零頭。

Kevin說,那段時間人心惶惶,雇主、員工和顧客都擔心自身安全。於是他當機立斷決定歇業,在3月底把店裡的海鮮和凍品等食材做成了愛心包,聯系中資企業無償送給許多因“搶購潮”買不到菜的華人。

休業期間Kevin還選擇重新裝修店鋪,以期再開業后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盡管歇業多月,Kevin說重新開業后並不會考慮漲價。同時,他表示還是很看好英國的餐飲市場,黑暗期總會快速過去,這期間的“換血”也幫助餐飲業吸收新血液,整合新團隊。他說,在新形勢下要順勢而為,也期待為中餐國際化和中餐海外故事增添新據點和新堡壘。

在利物浦街附近經營著一家名為Chew Fun的米粉店老板陳先生說,外賣上線不到一周內發現訂單遠少於之前的預期,且最近的收入幾乎無法支撐每天的開支,加上外賣平台的抽成和高稅,幾乎每賣出去一碗米粉都是在虧本的狀態。

“外送平台的送餐范圍有限制,我們的核心客人又幾乎是周邊的學生和辦公室白領。現在寫字樓沒人,學校空著,周圍宿舍的學生也都在放假。所以我們送餐范圍內幾乎沒有多少客人。而大部分辦公室白領老客戶都住在送餐范圍之外,所以下一步可能就要考慮自雇司機送餐了。”

陳先生坦言,即使7月4日堂食解封,依然擔心自身和員工的健康與安全。況且周圍的人流量還是很少,隻有周邊辦公樓復工、學生復課,飯店才能快速恢復元氣。目前店內的工作步驟更加繁瑣。所有員工進門前和工作過程中都要不停地消毒,供貨商來貨也要給所有的貨物包裝仔仔細細地噴洒消毒液。整個工作期間還要戴著厚厚的口罩,天氣炎熱,廚房即使通風良好依舊很辛苦。

陳先生不無擔心地說,不知今年的秋冬季節會不會暴發第二波疫情,導致更嚴重更長遠的虧損,甚至可能影響到店鋪的“生死存亡”。

外賣難 線上平台多開花

不可否認,外賣的確成為疫情期間維持經營和撫平華人四鄉胃的一劑良方。但選擇外賣的商家也面臨著入不敷出的困境。連續蟬聯多年“中國學生最受歡迎中餐廳”的錦裡在英國共有4家分店:倫敦唐人街有一家老店與一家旗艦店,另外兩家分別位於伯明翰唐人街和希斯羅機場附近。自英國開始封城,除旗艦店外其他三家店紛紛轉至線上,Martin告訴記者,堅持營業隻有兩個目的——“不讓員工沒飯吃”和“讓中國留學生有吃著中餐有家的感覺”。

堅持外賣並不容易,最火的時候,想在“錦裡”訂上一桌都要提前一天,周末的位置甚至需要提前一周預定。但自從堂食關門,“旗艦店每個月都要虧損5000英鎊”,Martin說。封城期間,錦裡隻有30%的員工正常上班。輪班制之下,為盡最大可能保障安全,錦裡到店員工在上班的幾天內,就要“艱苦一下,湊活地先住在店裡”。不僅員工辛苦,餐館老板也承擔著各方面上漲的成本。

另外一家開業多年的川菜館“峨眉一派”也在外賣上下了不少功夫。“峨眉一派”的經理Yoki告訴記者,今年11月15日剛好是開張10周年,既是十周年的裡程碑又是經受考驗的重要節點。雖然“峨眉一派”在6月9日才開始外賣經營,目前訂單也隻達到過去的1/3,但通過飯店網頁、外賣程序、微信小程序和微信群等多重平台的推廣銷售,再加上增添生鮮和半成品配送,現在外送業務也是頗有起色。

熊鵬也談到,“米齊臨”現在將生鮮派送和中國城部分餐飲的外賣結合到一起,進行統一派送。就此,他們推出了“米齊臨”聯合點餐——美食匯,把所有唐人街周邊的餐廳組合到一起,統一在生鮮派送平台進行點餐配送。這樣的全新合作,給客戶群體提供了享受唐人街餐點的機會。

談及疫情過后堂食重新開業,Yoki說,現在雖然營業額只是稍稍上升,但可能是因為剛開始知道的人不多,相信以后知道的人越來越多情況會更好。Martin說,“我對錦裡還是很有信心,盡管旗艦店未必7月份再次開張,但如果10月份學生都能回來,疫情逐漸趨緩,那到明年就能指望恢復正常。”

不過熊鵬也就現狀進行了理性分析,他對解封后短期內唐人街的預期並不太看好,即使英國政府允許堂食,但來唐人街就餐的人並不會很多,所以哪怕是恢復營業之后,也不一定會有太好的生意,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奶茶店轉“危”為“機” 發力“后疫情時代”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英國連鎖奶茶店T4負責人Sherry說,作為沖擊最大的零售餐飲業,疫情對其總體影響巨大,主要包括:現場客流清零,銷售額斷崖式下跌,現場衛生安全管理壓力增大,員工上班壓力增大,現金流銳減經營壓力增大。

疫情蔓延至英國后,在封城前,作為加盟管理公司,T4首先制定了疫情門店衛生操作手冊,並要求所有加盟店執行並提供每日記錄。封城初期,管理公司團隊第一時間收集所有政府扶持政策提供給加盟店,並協助申請。同時,免除加盟店月管理金。幫助加盟店與房東溝通申請免租期等計劃,所有門店的房東談判統一轉給管理公司處理。對於正在籌備還沒簽房租合約的加盟店暫時終止法律合約過程,重新進行價格和其他條件的談判。

T4的足跡遍布英國多個城市,Sherry說,疫情封城前期的四月份各個門店都處於真空狀態。到了5月允許開放外賣后,不同地點的門店營收差別很大。Sherry坦言,一開始“可以說是業績慘淡,還不夠原來營業額的零頭”,但畢竟奶茶是“剛需”,加之原本客戶群體龐大且多樣化,有些門店可以做到盈利,但還有一些仍處在虧損狀態。這其中因素眾多,比如門店所在城市的特性、城市規模、主體客戶群、當地外賣騎手數量,甚至外賣平台系統穩定性等,都可能影響各門店的生意。

為保証營收,T4改變原來的單一外賣平台策略。疫情期間管理公司與多家外賣平台談判,保持低抽成比例的同時,去除獨家平台這種條件,讓加盟商多一點選擇。

6月15日起,英國商店逐個開門,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逐步解封的英國市場,T4整體上主要集中在門店衛生要求和客流管理方面進行調整,具體措施遵從政府規范手冊來執行。為了讓一些門店減少排隊時間,還開發了手機點單系統。

后疫情時代,“危”“機”並存,Sherry表示,從品牌商業角度來看,疫情對於擴張計劃雖有影響,但相對有限,基本上都在按計劃執行中。T4新店開幕的持續進行,給品牌乃至整個餐飲業帶來了新生力量,為餐飲業疫情后的重啟注入了希望。令她意外的是,由於某些門店疫情期間銷售成績逆流而上,給新進加盟商很大信心,使得復工以后品牌加盟需求反而迎來一波上漲。(陳斯睿 田皓雪子 李悅欣)

(責編:閆楓、邱王紫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