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外行動
復工中的美國華商 辛勤再起步
2020年06月28日16:27  來源:中國僑網

最近,美國各地陸續解封,各州重啟經濟、恢復公共活動。

當地華商逐步復工復產。因為從事行業不同,各地疫情形勢不一樣,復工的華商有喜有悲,有人滿懷希望,有人已悄然離場……

復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在舊金山華埠,全新懸挂的大紅燈籠與落寞街頭和無人問津的小店鋪形成強烈的反差。

資料圖:倫敦游客寥寥的唐人街。(《歐洲時報》賈茹 攝)

華埠街坊會主席李兆祥表示,雖然不少小店陸續重啟,但到華埠的顧客並不多,有些店鋪開門也沒顧客,店主很受打擊。

原本對經濟重啟充滿期待的環宇旅行社老板蔡藝峰回到店鋪匆匆處理了幾筆顧客退票手續后,又無奈地離開。他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當地時間5月18日,一名戴口罩男子路過美國舊金山華埠一家店鋪。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賭城拉斯維加斯華商的情況也並不樂觀。

旅游業發達的拉斯維加斯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和全美的游客。但因為疫情,國際航線暫停,游客沒了。

這裡的大型酒店、連鎖餐館、購物中心、路邊攤,門前冷落。

在這裡做生意的劉澄宇表示,政府已經允許重新開門,而且鼓勵商家開門,但因為沒有游客,商家們還是選擇繼續歇業。

因為幾乎沒有游客,舊金山知名景點華埠的很多店鋪依然大門緊閉。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在黃金地段經營服務性商鋪17年的華人商家咬緊牙交幾了個月的無生意房租后,告別當地商場。

由於客源切斷,當地華商的生意完全成了無米之炊,連政府的“薪資保護計劃”也杯水車薪,幫不上大忙。

重新工作的感覺,真好!

對從事理發業和美甲業的華商來說,復工后卻是另一番熱鬧的景象。

疫情期間,華人美發業者已歇業三個多月,很多民眾迫不及待地要剪頭發,幾家發廊復工幾天后的預約已經排滿。

紐約法拉盛不少華人美發業者一開店,預約的客人便迫不及待地入店。

盡管預約已經爆滿,但大多數店家都沒有冒險多接訂單,他們將嚴格履行預約制度,做好防控。

資料圖: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家華人理發店。(美國《世界日報》/張晨 攝)

紐約緬街理發店的經營者王子榮也開始復工,他的店鋪內隻有發型師及助手回店上班,上午時段分次服務了十名預約客人。

雖然忙得沒時間吃午飯,但王子榮感慨,重新工作的感覺,真好!

當地時間6月22日,紐約曼哈頓地鐵2號線,乘客上下車。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美甲店主們復工后的預約也接到手軟。

洛杉磯的美甲業者表示,有老客人在疫情期間無法照顧好指甲,一直在詢問何時重新開業。

回歸第一天就預約就排得滿滿當當。不過這名美甲業者指出,為了配合防疫措施,不管是工作人員或是顧客,都要配戴口罩。

華裔美甲店業者陳女士也打算7月1日恢復營業。她表示,為了做好防疫措施,將在營業前購入隔離板,對店面消毒,為重新開店做好萬全准備,迎接顧客回歸。

美甲店配合衛生局防疫措施恢復營業。(美國《世界日報》 /謝雨珊 攝 )

積極嘗試 不能放棄

復工后生意立即火爆的行業並不多,對大多數華商來說,要想早日恢復元氣,還要積極嘗試,做出新的改變。

疫情暴發,民眾經濟來源減少,顧客到超市買東西較以前更為理性,特價品受消費者青睞。

紐約多個華人超市調低了商品價格,推出特價商品,新世界超市經理黃彼得(音譯)表示,“海鮮類產品價格平均下降了25%左右,每周的特價商品都不同”。

中美超市曾推出龍蝦特價每磅5.99美元。(美國《世界日報》/牟蘭 攝)

針對受民眾青睞的口罩、手套與酒精等商品,華人超市也加大了折扣力度。

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餐廳同樣做了不同的嘗試。

在美國經營連鎖餐飲的陳潔群(Michael Chen)說,此次疫情大幅改變美國顧客的餐飲習慣,許多傳統室內餐飲業,被迫向外賣轉型,營銷會比更依賴網絡科技與社交媒體。

紐約市府與市交通局推出“戶外餐廳”(Open Restaurants)計劃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中餐廳。

華埠中餐館“武昌好味道”的老板王曉東就申請加入了這項計劃,並把三張桌子擺在了餐廳門口。

紐約曼哈頓華埠中餐館“武昌好味道”外已有三組餐桌椅。(圖片來源:美國《世界日報》/張晨 攝)

雖然客流量不大,但王曉東看來,餐桌外擺至少能給自己打打廣告和聚攏人氣,有總比沒有好。

根據紐約華埠商改區的統計,華埠300多間商家中,至6月21日已有近200家的商家復工,達到三分之二。

當地時間6月22日,紐約曼哈頓一家餐廳,顧客在戶外用餐。當日,紐約市按預定計劃進入第二階段重啟,市政府預計將有約30萬人重返工作崗位。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家復工,律師也提醒華商,要關注政府發布的復工指南,做好安全措施之后再有序復工。

(責編:閆楓、邱王紫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