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意大利普拉托的華人社區一直保持“零感染”記錄。但受疫情影響,許多華人企業停擺,重啟過程面臨著重重困難。
面臨“用工荒”難題
“普拉托的華商是最早停工的,也是最晚復工的,華人經濟在疫情中可以說是元氣大傷。”普拉托華人華僑聯誼會會長徐秋林說,華人的防護意識較強,早在意大利“封城”前就關門停業,意大利“解封”后,華商又觀望了一段時間才復工,生意受到不小的打擊。
據徐秋林介紹,普拉托有5萬左右華僑華人,大部分來自浙江溫州。他們大多數從事服裝紡織業,分布在當地兩個“快時尚”服裝工業區﹔還有少部分華人在“華人街”從事餐飲、旅游等行業。
“普拉托大大小小的華人服裝企業有5000多家,一個多月以來基本處於‘半復工’狀態。”意大利華人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李小鋒說,企業生產經營沒有完全恢復,最主要的原因是“用工荒”。
李小鋒表示,不少工人回國過年后就沒再回來,部分留在普拉托的僑胞仍懼怕疫情,不願冒險外出工作。“這導致我們的工廠人手極度欠缺,訂單來了也沒人生產。”
訂單大減生意難
“市場行情不好,訂單量相較於疫情前減少太多,甚至有些企業無單可接。”李小鋒表示,2月本是接夏季訂單的旺季,因為疫情完全錯過了﹔再加上國外幾家大型“快時尚”服裝品牌生意受沖擊,與之合作的華人企業訂單大減。
部分華人企業現金流緊張,甚至無法支付租金。“一些人甚至選擇放棄生意,離開普拉托。”李小鋒說。
意大利政府雖然出台了一系列經濟紓困措施,但據李小鋒介紹,申請補助金或貸款是有門檻的,即去年的營業額要達標,實際上許多有困難的華人企業根本達不到這個標准。
僑胞任彬維在普拉托經營一家服裝企業,以設計和生產為主,公司訂單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0%。“更讓我頭疼的是,面對人手不足的情況,要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秋冬生產旺季?”
多渠道謀求轉型
華人服裝企業如何尋求破局?“一方面是發展線上業務,以前客戶都是來工廠現場訂貨,現在全部轉成線上。”李小鋒說,有的企業通過社交軟件與客戶溝通,在線選品訂貨﹔還有些企業開發了APP(應用程序),在APP上展示商品詳情,客戶可以直接下單。
在李小鋒看來,服裝企業不能僅停留在代工模式,發展原創設計很關鍵,要把整個產業鏈掌握在自己手中。“現在這裡大部分企業都是自己設計、生產、銷售,比如我的公司裡有華人設計師,也有意大利設計師,生產的服裝中西結合,就有市場。”
疫情期間,還有近百家華人服裝企業迅速轉產,生產口罩和防護服。李小鋒說,其中較大的華人工廠口罩日產量能達到10萬隻,他們還把部分口罩和防護服無償捐贈給政府,華商轉產口罩的行動還獲得了普拉托市長的表揚。
“雖然疫情使我們損失不小,但也促使我們主動出擊,尋找更多新客戶。”任彬維談到未來依然充滿信心,相信經過疫情的考驗,華人企業會有更強的生存實力。
(據中新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