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6月13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各地造成深遠的影響,對於聞名世界的法國旅游業更是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和控制在法國逐步加強,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開始逐漸解除各項禁止,法國政府開始拿出多項措施和政策來推動旅游業的恢復。法國政府鼓勵人們在即將到來的傳統夏季度假期間能夠正常出行,選擇在法國境內及歐盟和英國各地自由度假,並給予法國低收入家庭一定的假期補助,扶持航空、交通、餐飲等與旅游息息相關的行業復蘇等等,藉此最大程度的推動法國旅游業的復興和發展。
對於新冠肺炎疫情對法國旅游業的影響,對於生活的改變以及法國旅游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法國華人旅游界人士都有各自不同的觀感和認知。
疫情讓歐洲華人旅游業基本清零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行業影響巨大,旅游基本按了暫停鍵,使得我本人與旅游相關的業務全部歸零。我們是服務中國旅游客戶的,受到疫情影響,各國開始封國,可想而知,作為服務這樣的客戶群的相關工作人員,業務歸零也是意料之中。”歐洲中文導游學院巴黎360文化空間講師、資深導游楊懷勇對於疫情的影響非常悲觀。
楊懷勇認為,疫情對旅游的影響是巨大的,時間越長,影響越深。時間長,可能很大程度會改變旅游客戶的出行習慣,旅游從業人員無從判斷將來會怎麼樣。雖然疫情的防控好轉會有相應的恢復,但楊懷勇並不認為會有大規模的報復性旅游。因為,人們的安全心理恢復不會一刀切就恢復的,這需要一個過程。其次,各國之間需要有一個協調策略,如果摻雜種種政治因素,那這個過程也會很漫長和無法判斷。另外,如果疫情在旅游出行恢復期間出現反復,那麼將給旅游行業帶來更深層次的打擊。最關鍵的一點,在沒有收入、業務歸零的情況下,旅游從業者究竟能夠挺多久?這也是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
凱撒旅游巴黎分公司總經理廖青認為,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幾乎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危機事件對旅游業造成的影響。當前全球疫情態勢仍舊不容樂觀,各行各業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尤其是全球旅游業面臨嚴峻的挑戰,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餐館、景點等都遭受損失。從目前情況來看,出入境旅游市場的全面恢復可能長於預期。
歐洲華語導游聯盟主席龍學武認為,疫情對於旅游行業的影響是歷史性的。導游業作為旅游行業的末端,更是受疫情影響最為敏感的。疫情暴發以來,導游業和法國社會的情況基本一致,處於停滯狀態。
法國華人旅游協會名譽會長袁玲談到,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和旅游業息息相關的餐飲業造成了重大的影響。袁玲開設的天府酒家緊鄰巴黎老佛爺和春天百貨,是巴黎頗具知名度的中國游客定點餐廳,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很多光顧老佛爺和春天的中國游客都會慕名選擇天府就餐,吃完之后繼續購物。
疫情一來,中國游客不見蹤影,天府酒家和其他所有的餐廳一起遵照法國政府的規定停業。現在,法國已經解禁,但是中國游客依然不見蹤影,天府酒家的生意與疫情之前天壤之別。
疫情催生旅游業雲變化
對於疫情是否改變旅游業的現狀,廖青認為,此次疫情或將驅動旅游市場環境變革,帶來旅游產業商業模式轉型。一是,在線直播、5G技術升級等都將改變旅游體驗方式。疫情期間,更多游客將通過手機、電腦等方式,足不出戶也能欣賞到世界各地的美麗風景﹔二是,旅行方式改變了旅游體驗,安全、健康、親情將是未來旅游需求的新方向。戴口罩乘飛機、保持社交距離、用非接觸支付方式取代現金、採取嚴格的衛生措施等也將成為旅游業的一種“新常態”。
廖青談到,這次疫情催生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向和消費方式。對娛樂、藝術和文化而言,很多藝術及文化場館都開放了“雲直播”、“雲觀展”、“雲旅游”等,通過在線方式即可實現便捷、多樣化的文化享受。
廖青強調,旅游的腳步雖然暫停,但豐富的精神文化供給卻並沒有缺位。凱撒旅游疫情期間也相繼開設了多節茶文化、非遺文化等直播課程,並與法國旅游業協會共同舉辦“360文化空間”的導游培訓線上課程,凱撒雲游,各種文化社會經濟類主題的凱撒直播,開通上線了抖音、小紅書、頭條等社交平台的在線分享,吸引了眾多喜愛傳統文化的“看客”,通過直播搭建起一座與文化溝通的橋梁。新的嘗試也帶給用戶另外一種體驗,滿足多樣化的旅游需求。
楊懷勇認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旅游業將會進入一個新的狀態。疫情好轉的越快,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可能性越大。疫情拖的時間越長,旅游形式的改變就會越大,很多改變是不可逆的。比如目前很多旅游相關工作人員為了自救,已經開始轉戰網絡,比如直播,比如網上開店去賣貨。如果這些新的行為效益能夠足夠好的話,即使疫情恢復,也會因此而流失很多旅游行業的人才。即便疫情完全恢復,期望旅游業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完全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疫情對旅游行業影響是巨大的,不會隨著個人的意志而轉變,很無奈。
楊懷勇坦言,這場全球性的疫情,讓人們之於旅游業及相關的娛樂、藝術和文化方面的參與度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以前網絡參與可能佔比不是很大。一般參加活動,比如藝術講座之類,還是以當面交流和聽課為主,這樣比較直觀,也有利於人與人之間交流,或者說是人們熟悉的形式。而現在,這樣直接面對面的參與基本上歸零。目前,他本人對文化、藝術、歷史等方面的交流,或以直播會議的形式,或以錄播的形式,已經全部轉到網絡,這樣的形式和以前的形式相比感覺有利有弊。這也是疫情影響下旅游行業內交流的一個方面。
龍學武覺得,此次疫情可能是大自然對人的一次訓誡。他說,疫情令人們的生活節奏慢了下來。以前,常常疲於接團帶團的旅游從業人員,在此次疫情中慢慢地整理一下自己,靜下心來回味一下,將與之相關的各類知識更新學習拓展一下,讓自己從原先的行業接引者變成一個體驗者,會發現不一樣的感受。
龍學武說,這次很多華人旅游業人士通過互聯網的交流和培訓突然發現,那些耳熟能詳、了然於胸的法國和歐洲的旅游景區和藝術作品的認知,有了非常多的新的和不同的認識。“也許,這也是疫情給人們帶來的一次反思。”龍學武這樣說。
增強體驗度精細化挑戰旅游未來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推動了旅游業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但是也勢必對傳統旅游行業提出新的挑戰。
龍學武表示,疫情之前,很多來法國、來歐洲旅游的中國游客往往熱衷於跑到著名景點景區合影留念。很多人對於景點景區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但是,隨著旅游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未來人們可能在實地旅游之前,就會先在網上了解很多相關的背景內容和知識,甚至利用互聯網進行雲旅游,做足功課,那樣的話,到了實地,就對導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加精細化的旅游或靶向旅游可能成為旅游業發展的趨勢。導游和其他與旅游相關配套的行業究竟能為游客提供怎樣的優質服務,讓游客更加滿意,不虛此行,這需要廣大旅游從業者共同研討和思考。
廖青認為,未來,隨著人們對旅游景點和景區的知識背景的認識提高,對於旅行社的服務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旅游社將面對的是充分准備、具有相當知識面的游客,那就要提供更具深度的配套服務,深度挖掘各種文化歷史背景和民俗知識,要站在游客的立場,想方設法考慮游客的需求,這也是對旅行社未來發展的挑戰。隻有更細致、更全面的服務才能贏得未來旅游市場。這也是凱撒旅游巴黎分公司利用疫情期間,協同集團多項產業、多元化布局,提升服務品質,創新產品形態,為整體業務提供更加強大的賦能,不斷修煉內功,儲備新動能的原因之一。
楊懷勇覺得,旅游從業者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和培養,以應對更加嚴峻的未來旅游發展形勢。他認為,互聯網固然能夠提高游客對景點景區背景知識的了解,但是實地旅游的體驗度,和網絡虛擬雲旅游還是存在巨大的差別,這或許要求廣大導游和其他旅游業人士掌握更加全面系統的知識儲備和靈活的應變能力,以期增強游客的體驗度。感同身受,娓娓道來,讓游客身臨其境,充分融入現實和歷史,體驗文化發展及文明的傳承,是每一個旅游從業者爭奪未來旅游市場的法寶。
冀望未來越來越好
盡管疫情給旅游業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但是,華人旅游業人士對於法國、歐洲和世界各國的旅游業發展前景仍然充滿希望。
廖青相信,在各國加緊疫情防控和助推旅游產業復興下,旅游業依然會像以往一樣度過危機,浴火重生,韌性增長並持續發展。
龍學武表示,疫情讓自己更加珍惜生命,提醒自己關注旅行途中所見所聞,更細致的去觀察各個旅游景區景點的博物館,欣賞各類藝術品,更加熱愛生活。
袁玲堅信,隨著疫情的防控越來越嚴,法國和歐洲以及世界各國的解禁程度越來越高,餐館的生意也一定會越來越好,法國旅游業的復興是肯定的,華人旅游業的發展也一定會越來越好。(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