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外行動
比利時僑界舉辦論壇 共商疫情下中餐創新發展
2020年06月05日20:48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鄭治):當地時間4日,以“創新應變,共克時艱”為主題的比利時首屆海外中餐創新發展論壇以網絡視頻的方式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和比利時華僑華人社團聯盟共同舉辦,與會的中餐業經營者以及華人公共醫學專家、律師和會計師等專業人士主要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及對策、疫情常態化下如何創新發展等議題進行研討交流。

中國駐比利時大使曹忠明在講話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得比利時餐飲行業遭受重創,全國范圍的餐館現已停業長達12周,總損失近40億歐元。在比華僑華人多數從事餐飲行業,中餐館逾兩千家,在此背景下,非常有必要以論壇的形式匯集國內外的行業代表和專家,共同探討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后疫情時代海外中餐業的創新發展之道。曹忠明強調,海外中餐館從業人員應充分意識到餐飲業復工復產過程中存在的挑戰,需尤其重視防疫安全,堅持合規經營、謀求創新發展,並著力加強團結。

應邀出席論壇的浙江省僑聯主席連小敏表示,中國飲食文化深厚廣博,希望海外中餐業僑胞加強交流互鑒,以食會友,弘揚中華美食文化。相信此次論壇能夠為海外中餐業界搭建交流橋梁,幫助大家走出困境、創造新的輝煌。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邢穎指出,此次疫情引發人們對海外中餐創新發展的深入思考,世界中餐業聯合會願繼續與海外中餐行業組織和從業人員一道,為促進海外中餐業的振興與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比利時國際中餐業聯合會會長楊丐鏡在發言中建議,海外中餐館和中國的優秀企業進行全方位交流與合作、升級現有的經營模式,爭取走出一條堅持做品牌化、本土化、科技化及市場化產品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同時靈活借鑒西餐中的流程化、標准化生產運營模式。

在比利時,中式自助餐是頗受當地民眾歡迎的一種餐飲模式,遍布全國各地。這種類型的餐廳通常規模較大,可同時容納數百人就餐,聘請的服務人員也較多。

比利時安特衛普市一家自助餐廳的負責人吳曉旺在發言中指出,大型餐廳受疫情的影響也更大,如長時間關閉,更容易面臨倒閉的風險。為此,他帶領餐廳管理層積極創新營業模式,將外賣作為主要經營模式,首先確保在危機中生存下來。在吳曉旺看來,疫情將給海外餐飲業帶來大的洗牌,這或許為中國知名餐飲企業“走出去”提供機會,海外中餐從業者可與這些名企進行合作,形成更大合力。

比利時根特市一家自助餐廳負責人盧益勝表示,預計疫情后餐廳的客流量僅有此前的四分之一,在此情況下,自助型的經營模式難以維持。他建議,自助型中餐廳可改為提供套餐服務的模式,由客人點餐,服務員送餐上桌,並增設外賣窗口,提供外賣服務。

布魯塞爾一家中餐廳的負責人賀寧在發言中積極分享了該餐廳即將採取的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他建議,海外中餐館要充分考慮顧客的心理,尤其需做好“硬件”方面的防控工作,比如在餐廳內安裝空氣消毒設備、使用高溫消毒櫃存放餐具、採用紫外線消毒桌椅以及安裝PVC透明隔離板等。

布魯塞爾另一家餐廳負責人朱旭林則提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華人餐廳可推出機器人送餐服務。機器人送餐除有利於疫情防控外,也是海外餐飲業從業人員緊缺的情況下一項重大的創新突破。

當天,出席論壇的中餐業經營者以及專業人士普遍認為,當前海外中餐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危”中有“機”,海外中餐從業者隻要堅定信心,積極求變和創新,最終一定能走出疫情困境,開啟海外中餐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

(責編:閆楓、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