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工作中的易思。(受訪者供圖) 受訪者供圖 攝
中國僑網成都5月29日電 (岳依桐)成都市僑聯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提名)、成都肛腸專科醫院院長楊向東近日表示,僑聯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橋梁與紐帶,在全球公共衛生事件面前,更是強化了能量,積極發揮出了“僑”的作用,比如在與海外華僑華人溝通的過程中,向他們推廣行之有效的防護方式,提醒他們提高預防意識。“希望能讓全球華僑華人感受到祖(籍)國的溫暖,我們未來還會做得更好。”
圖為工作中的陳誠。(何浠攝) 何浠 攝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各行各業的僑界人士都自覺行動起來,發揮自己的作用。”成都市金牛區僑聯副主席易思表示,所有的華僑華人都對祖(籍)國充滿感情,“在特殊時期,大家都隻有一種想法,那就是盡可能為抗疫貢獻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初期,作為一名醫生的易思於1月25日便飛往孟加拉國採購N95口罩,隨后又輾轉巴基斯坦、印度等國,歷時27天,飛行了12800多公裡,自費150萬元採購了超過13萬隻N95口罩,並全數捐贈給武漢、成都、瀘州等地的定點醫院,為在一線抗疫的醫務工作者提供防護。
圖為工作中的張虹。(岳依桐攝) 岳依桐 攝
從德國回到成都發展后,易思在孟加拉國創立巴登國際醫療援助機構。她說,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有很多中國工人前往孟加拉國等國家工作,成立該機構的初衷就是想更好地為他們提供醫療保障。疫情全球蔓延后,她又購買藥品、防護物資等送往孟加拉國,助當地人抗擊疫情。直到現在,她還每日為當地居民遠程看診。
實際上,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牽動了成都市廣大僑界人士的心。從事各行各業的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積極貢獻成都僑力,為打贏這場特殊的戰役不斷奔走。
圖為工作中的楊向東。(受訪者供圖) 受訪者供圖 攝
馳援武漢期間,從泰國留學歸來的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陳誠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就是充分發揮自己所學,用專業的技術和經驗幫助患者戰勝疫情。“當時我所在的重症病房大部分患者年齡較大,不論是治療、生活照護還是心理撫慰等,對護理人員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很榮幸能夠在這特殊的時期貢獻力量。”
陳誠表示,作為僑界人士,自己曾經走出國門了解、學習過其他國家的一些先進理念和技術,能夠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方法和思路。在一線抗疫的經歷也讓陳誠堅定了信念,自己一定要繼續努力提升專業水平,從而更好地在醫療行業發揮作用,更好地為城市、為國家做出更多貢獻。
“僑聯組織不僅是連接黨和僑界人士的橋梁,還是溝通海內外的重要樞紐。”成都中醫藥大學僑聯主席張虹介紹,疫情發生初期,該校的59位僑界老師就自發捐款14萬元,通過四川省華僑公益基金會奉獻愛心,助力武漢戰疫。該校僑聯還充分發揮成都中醫藥大學海外校友會的作用,籌集物資,貢獻力量。
張虹表示,此前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專家總結出穴位按壓、艾灸、針刺、皮內針等有效的防護方法。疫情全球蔓延后,僑聯的老師們發揮所長,將這套方案視頻翻譯成英語、日語、韓語、葡萄牙語等4種語言,並面向全球發布。“除此之外,我們僑聯還組織將中醫防疫‘三字經’制作成動畫,讓小朋友能夠輕鬆看懂,增強防護意識。本校老師和海外校友會會員還籌集捐款100多萬元,助力海外戰疫。”
在張虹看來,廣大僑界人士都奮戰在抗疫一線,僑聯在其中發揮了溝通交流的重要作用。作為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僑聯主席,下一步她將繼續把僑界人士凝聚起來,加強溝通、聯系,在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更好地發揮僑力,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